蘇 晶 蘇廣龍
宮頸癌如今已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原位癌的高發(fā)年齡段為30~35歲,而浸潤癌的高發(fā)年齡段為50~55歲[1],因此提高早期診斷率對于改善宮頸癌的預后是有著極大的幫助,本研究探討多種腫瘤標志物的聯(lián)合檢測對于提高女性宮頸癌的診斷率以及預后判斷的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將我院婦科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已經(jīng)確診的100例宮頸癌患者作為實驗組,而將同期體檢的100例健康女性作為對照組。實驗組排除其他惡性腫瘤患者。100例宮頸癌患者年齡30~65歲,平均年齡為(40.2±3.5)歲。臨床分期為Ⅰ期8例,Ⅱ期為22例,Ⅲ期49例,Ⅳ期21例;按宮頸癌細胞分化程度可分為:低分化者28例,中分化者51例,高分化者21例。而同期體檢的100例健康女性,年齡為31~67歲,平均年齡為(42.8±2.3)歲。兩組一般狀況、年齡等方面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
所有病例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分離后取血清送檢[3]。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血清SCC、CA19-9、CA125及CEA等腫瘤標志物的水平,操作按照試劑盒的說明書進行[4]。
SCC單獨檢測對宮頸癌的診斷敏感性為68%,CA19-9為72%,CA125為71%,CEA為65%。這幾種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對宮頸癌的診斷敏感性為89%,結果表明單獨檢測與聯(lián)合檢測診斷敏感性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多種腫瘤標志物的聯(lián)合檢測對宮頸癌的診斷敏感性影響
實驗組腫瘤標志物SCC、CA19-9、CA125及CEA水平,均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各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Ⅰ期宮頸癌患者各腫瘤標志物水平顯著低于Ⅱ、Ⅲ、Ⅳ期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表3可知臨床分期越高,腫瘤標志物水平也越高,但Ⅱ期與Ⅲ期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分化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明顯低于中分化及低分化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顯示宮頸癌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其腫瘤標志物的水平就越低。
表3 各腫瘤標志物水平與宮頸癌臨床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的關系
由于宮頸癌現(xiàn)今已成為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同時在女性的惡性腫瘤中,其發(fā)病率僅僅低于乳腺癌,可見宮頸癌對于婦女的健康危害之大[5],因此提高宮頸癌的診斷敏感性,可幫助及時檢測出宮頸癌患者,也有助于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6]。
對于腫瘤標志物的發(fā)展,如今已可作為一個前瞻性方向去研究癌癥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早期診斷與預后,患者血清中的SCC,CA19-9,CA125以及CEA等多種腫瘤標志物是女性宮頸癌常用的血清腫瘤標志物。SCC是1種主要存在于宮頸鱗癌中的癌細胞相關抗原,但是在正常的鱗狀上皮組織如皮膚表面、陰道、食道等處都可見SCC有少量表達,陸潔清等[7]研究發(fā)現(xiàn)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SCC是1種特異性比較高的鱗狀細胞癌腫瘤標志物,因此SCC對于鱗狀細胞起源或者化生的腫瘤如宮頸癌、食管癌等的早期診斷、治療療效評定以及判斷患者的預后等方面都有著顯著的意義。而本研究借助于SCC的這樣高度特異性來聯(lián)合其他腫瘤標志物以便于宮頸癌的診斷和判斷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臨床分期越高,腫瘤標志物水平也越高,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其腫瘤標志物的水平就越低,從而可見腫瘤標志物的高低可作為一個輔助指標來衡量腫瘤的惡性程度,以了解腫瘤的臨床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有助于判斷患者的預后情況[8]。
CA125是1種糖蛋白,其作為1種比較重要的卵巢癌抗原,因此可以用于卵巢癌的相關診斷以及預后判斷,但是由于CA125在卵巢癌中特異性不是很高,同時袁媛等[9]研究發(fā)現(xiàn)CA125在一定比例的宮頸癌患者中水平會顯著上升。段金良等[10]研究還發(fā)現(xiàn)SCC和CA125聯(lián)合檢測對于宮頸癌的診斷以及判斷預后有著更大的價值,與本研究的相關觀點較一致。
綜上所述,多種腫瘤標志物的聯(lián)合檢測可以顯著提高宮頸癌的診斷敏感性,比單獨檢測某個腫瘤標志物的診斷敏感性高;同時本研究還可發(fā)現(xiàn)腫瘤標志物水平與宮頸癌患者的臨床分期以及病理分化程度密切相關,因此多種腫瘤標志物的聯(lián)合檢測對宮頸癌的診斷及預后判斷有一定輔助作用。
[1] 易小芳,譚 超.宮頸癌基因相關性腫瘤標志物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3,19(14):2554-2557.
[2] 吳銀花.血清腫瘤標志物與TCT聯(lián)合對宮頸癌早期篩查的應用及預測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3):3852-3854.
[3] 朱 茜,劉巋然,鄧 新,等.血清鱗狀細胞癌抗原和癌胚抗原及癌抗原125聯(lián)合檢測在宮頸癌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綜合臨床,2013,29(6):646-648.
[4] 劉 馨,白艷香.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與宮頸癌早期診斷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3):3155-3156.
[5] 孫杭臨,柯曉慧.CD44在子宮頸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實用癌癥雜志,2001,16(6):594-596.
[6] 童紅莉,李 娟,溫新宇,等.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在宮頸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1,18(3):160-162.
[7] 陸潔清.TCT聯(lián)合HPV檢測在宮頸癌前病變診斷中的價值〔J〕.實用癌癥雜志,2013,28(5):550-552.
[8] 楊麗麗,佟秀琴.宮頸癌相關腫瘤標志物研究進展〔J〕.疾病監(jiān)測與控制雜志,2008,2(7):452-454.
[9] 袁 媛,孫偉莉,李衛(wèi)鵬,等.腫瘤標志物在宮頸癌的診治及預后中的價值(文獻綜述)〔J〕.放射免疫學雜志,2009,22(3):258-261.
[10] 段金良,劉陶文.子宮頸癌生物學行為及相關腫瘤標志物的臨床研究進展〔J〕.華夏醫(yī)學,2005,18(2):285-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