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健 熊 昕 翁 栩 唐瑞龍
(重慶市中醫(yī)院神經內科,重慶 400021)
近年來腦出血的發(fā)病率不斷升高〔1〕,其致殘率極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及家庭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2〕。因此早發(fā)現、早治療及其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討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腦出血患者的療效。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腦出血患者,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發(fā)病后6 h之內入院,經顱腦CT證實為腦出血且出血量10~60 ml,經相關治療后病情好轉,癥狀減輕。排除標準:入院時有嚴重的呼吸循環(huán)衰竭、治療效果不佳危及生命者、治療過程中再次腦出血者、合并有其他嚴重疾病不能接受康復治療者、放棄治療者以及資料不完整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觀察組男32例,女23例,年齡52~82〔平均(70.5±11.4)〕歲,基底節(jié)出血34例,大腦半球出血8例,丘腦出血4例,腦干出血4例,小腦半球出血5例;對照組男33例,女22例,年齡51~80〔平均(69.8±10.9)〕歲,基底節(jié)出血35例,大腦半球出血7例,丘腦出血6例,腦干出血4例,小腦半球出血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止血、補液、抗感染等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病情穩(wěn)定后48 h內開始實施早期綜合康復治療:(1)基礎施護:對腦出血患者的康復治療實施越早,對患者的恢復效果越好,一般在患者神志恢復、病情穩(wěn)定后即可早日開始實施綜合康復治療。醫(yī)護人員要根據病人的病情給予合適到位的基礎護理,幫助病人做好口腔、面部、四肢及全身各處的護理工作,做好消毒工作,保持病房內的干凈整潔,調整病房內光線適宜,按時進行室內通風。(2)心理康復治療:腦出血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特別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會導致性格孤僻,產生消極的心態(tài),消極的心理嚴重影響患者疾病的恢復,因此,醫(yī)護人員首先要與患者及患者家屬建立良好的關系,取得患者的尊重與信任,經常鼓勵與支持患者,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告知其康復治療的重要性,幫助患者建立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態(tài)應對疾病,促進疾病早日康復〔3〕。(3)體位擺放:腦出血患者很容易出現肢體的痙攣,后期出現肩關節(jié)半脫位、肩手綜合征等并發(fā)癥的出現,因此要及時正確地擺放患者肢體有效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在情況允許的前提下,患者的以下姿勢最好每2 h更換1次。健側臥位:患者健側在下,患側在上,患側上肢保持功位,肩前屈90°左右,保持肘、腕、指關節(jié)處于伸展位,患側下肢屈髖屈膝;患側臥位:患側上肢前屈90°左右,肘、腕、指關節(jié)處于伸展位,手心向上放于床面,健側放于患者身上,健側下肢屈曲向前,患側下肢在身后;仰臥位:患側上肢墊高,肘彎曲,腕、指伸展位,患側下肢外側放沙袋防止腿外展外旋,足底放置足板,防止足外翻。(4)坐位及行走訓練:指導患者在床上做髖關節(jié)屈曲運動,爭取達到90°,脊柱保持伸展狀態(tài),讓患者自己活動頭部和頸部,學會轉頭,坐起4~5次/d,每次保持15~20 min/次;患者坐位可自己控制時開始練習行走,讓患者沿直線行走,5 min/次,休息2 min,行走時間根據患者病情逐漸增加。(5)語言吞咽功能訓練:指導患者伸出舌尖向口角左右移動進行舌尖運動,讓患者從簡單的發(fā)音訓練做起,多說多練,醫(yī)護人員或患者家屬提問一些簡單的問題,讓病人回答,多與病人交流。指導患者進行鼓腮、吸吮、咀嚼和吞咽等動作,給患者進食食物由流質食物、半流質食物、固體軟食和固體硬食逐漸過渡,逐步恢復吞咽功能。(6)飲食及休息:囑患者高蛋白、高維生素、低鹽低脂飲食,多進食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保持營養(yǎng)充足,同時保證水分攝入充足;給患者提供安全舒適的睡眠環(huán)境,保持室溫適宜,讓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4〕。
1.3觀察指標與判斷標準 治療6個月后觀察兩組的臨床療效,并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肢體活動功能。
臨床療效判斷標準:按照Brunnstrom制定的偏癱分級進行評定(偏癱程度以肌力的級數來衡量,分為6級),痊愈:恢復到Brunnstrom Ⅳ級及以上;顯效:按標準評定較治療前提高1個等級以上;有效:按照標準評定較治療前提高1個標準;無效:按照標準評定等級無變化??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根據1995年全國第4屆腦血管疾病學術會議提出的標準評定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ND評分)〔5〕;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采用Barthel指數評定〔6〕,肢體活動功能評分采用Feg-Mevye運動功能進行比較〔7〕。
2.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9.362,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評分 治療后兩組ND、Feg-Mevyer和Barthel評分均優(yōu)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n=55〕
表2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評分(分,±s,n=55)
腦出血又稱為腦溢血,主要是由于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腦動脈硬化、顱內血管畸形等心血管疾病所引發(fā),常因情緒激動、過度用力等因素誘發(fā),此病發(fā)病突然,病情極其兇險,死亡率極高〔8〕。每年我國因腦出血死亡的患者約占20%,臨床常見的出血類型有基底節(jié)出血、腦葉出血、腦橋出血、小腦出血等〔9〕?;颊叩呐R床表現與出血部位、出血速度、出血量等有關,患者多表現為頭痛、惡心嘔吐、肢體活動障礙、言語不清等,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可出現意識障礙、四肢癱瘓,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臨床必須積極采取治療措施,主要治療原則是脫水降低顱內壓,降低血壓,防止再出血,防止并發(fā)癥等,臨床主要采取內科保守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一般要求患者安靜臥床休息,控制血壓,降低顱內壓,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挽救患者生命,將死亡率降至最低,防止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壓力性潰瘍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0〕。
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腦出血患者的疾病恢復十分有利,患者腦出血對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不便,給患者和家屬帶來沉重的負擔,患者會出現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因此醫(y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要及時給予患者以心理疏導,幫助其充分了解病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歸,建立起治療疾病的信心,促進疾病的恢復〔11〕。腦出血患者腦中未被血腫壓迫的神經組織仍然有代償和功能重組的作用,康復治療能促進其恢復;此外,還有一部分處于休眠狀態(tài)的腦細胞在中樞神經受損時可以被重新調動起來,這是康復治療的理論基礎〔12〕。早期綜合康復治療通過對患者進行肢體正確體位擺放防止肢體攣縮畸形的發(fā)生,通過康復治療恢復患者的言語功能和吞咽能力,早期綜合康復治療還能減少肩關節(jié)脫位、肩手綜合征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臨床效果十分顯著。
本研究充分說明綜合康復治療的早期介入對腦出血患者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能明顯改善腦出血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肢體活動功能,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臨床普遍推廣。
4 參考文獻
1Wang HL,Liu HT,Chen Q,etal.Henoch-Schonlein purpura with intestinal perforation and cerebral hemorrhage:a case report〔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3;19(16):2574-7.
2黃華東,黃海能,鄧元央,等.聯合術式對高血壓腦出血合并腦疝患者預后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13;42(1):65-7.
3吳 林,陳 煒,胡躍強,等.中西醫(yī)結合康復治療對中風患者綜合能力的影響〔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1;22(8):1792-3.
4趙永娟.康復治療與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恢復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37):67-8.
5Luo JK, Zhou HJ,Tang T,etal.Electroacupuncture at Zusanli (ST36) accelerate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nduced angiogenesis in rats〔J〕. Chin J Integr Med,2013;19(5):367-73.
6Alexander M,Patil AK, Mathew V,etal.Recurrent craniospin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 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J〕. Ann Indian Acad Neurol,2013;16(1):97-9.
7羅從剛,黃 洪.老年腦出血早期神經治療康復一體化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6):839-40.
8張大川,王池良,趙繼軍,等.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抽吸術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13;42(1):59-60.
9Naraoka M, Munakata A, Matsuda N,etal. Suppression of the Rho/Rho-kinase pathway and prevention of cerebral vasospasm by combination treatment with statin and fasudil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 rabbit〔J〕. Transl Stroke Res,2013;4(3):368-74.
10Tateyama K,Kobayashi S, Murai Y,etal. Assessment of cerebral circulation in the acute phase of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using perfusion computed tomography〔J〕.J Nippon Med Sch,2013;80(2):110-8.
11莊 嚴,王丹丹,李 欣,等.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血一氧化氮、內皮素1和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的變化〔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4):384-6.
12吳 毅,吳軍發(fā).腦卒中康復干預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1;26(8):7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