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月
十幾年前,嬰幼兒用品無非是奶瓶、奶嘴、痱子粉等“老幾樣”。而現(xiàn)在供“80后”父母選擇的東西越來越多,功能也越來越全。吸鼻器、嬰兒背帶、暖奶器、音樂坐便器、測溫報警湯匙、嬰幼兒便攜式無線監(jiān)視器等新奇產品都大有市場。但是,嬰幼兒童用品的安全性卻越來越成為近幾年來我國關注的焦點話題,從毒奶粉到毒奶瓶,無一不牽動廣大父母的神經。
溫和配方不再溫和
由于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臺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海外代購,深受國內嬰幼兒產品安全困擾的父母們自然而然地也就選擇了“價高但是放心”的代購。
嬰幼兒洗護品的配方基本原理雖然與成人類用品相似,但在基本原料、防腐劑、香料、著色劑上有特殊要求,具有極其嚴格的超過成人產品的衛(wèi)生及安全性。主要功能是清潔皮膚和保護皮膚,所以種類遠不及成人用品繁多。因此,在一般大眾的眼里,嬰幼兒的洗護產品都是溫和不刺激、不含激素且不會引發(fā)過敏的,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有皮膚問題的成年人都會選擇嬰幼兒的洗護用品。
但是,法國一個消費者協(xié)會最近發(fā)表公報聲稱,嬰兒洗護用品含有眾多對孩子健康有害的物質,對嬰幼兒潔膚濕巾和嬰兒清潔乳中含有眾多有毒物質拉響了警鐘。對于那些長期代購進口母嬰用品的父母無疑又是當頭一棒。
據(jù)報道,法國“精打細算消費者協(xié)會”的化驗室對27種嬰幼兒潔膚濕巾和6種清潔乳進行了測試,結果令人不安。報道稱,嬰兒洗護用品所含的有毒物質品種繁多,諸如誘發(fā)過敏分子、抗菌物、抗氧化物、內分泌干擾物等。“精打細算協(xié)會”做的結論令人不寒而栗:94%的潔膚濕巾和清潔乳對嬰幼兒有害。只有兩種產品經受了考驗。Naty公司生產的“環(huán)保牌”潔膚濕巾有毒物質含量是大品牌產品的700倍,創(chuàng)下了史上最尷尬的紀錄。
該消費者協(xié)會還抨擊“以謹慎為原則的規(guī)章管理”漏洞繁多。專家早就建議限制對羥基苯甲酸酯和乙二醇苯醚這類物質的用量,甚至在嬰兒洗護用品中不用此類物質,最理想含量也不超過0.4%。然而歐盟法規(guī)定此類物質含量不超過1%。消費者協(xié)會認為歐盟管理過于松散放縱。
同時,這一消費者協(xié)會還指責制造商在標簽上做文字游戲,用一些令人放心的措辭,如“很少引起過敏”以掩飾其它有害物質的存在。潔膚濕巾和清潔乳一日數(shù)次用在嬰兒皮膚上,如不用清水沖洗,就會慢慢滲進嬰兒肌體,久而久之,這些物質還會損害孩子的發(fā)育。該消費者協(xié)會建議父母使用清水和肥皂,這些物質同樣有效,卻危害小。據(jù)悉,協(xié)會已要求歐盟委員會強化嬰幼兒用品的法律規(guī)章,要求制造商完全不用上述有害物質。
貼身用品隱患不斷
據(jù)ENS環(huán)境新聞網(wǎng)報道,一項題為《你準備買些什么?購物車里的產品都有毒》的研究稱,美國大型零售商銷售的兒童用品普遍含有毒化學成分,可導致癌癥、荷爾蒙紊亂以及發(fā)育和生殖系統(tǒng)中毒等病癥。
2013年3月至9月,由制造商公開的有關兒童玩具、服飾、安防產品和寢具使用“高度危害兒童健康的化學品”的報告層出不窮,涉及的化學品有:甲醛、丙二酚、對羥基苯甲酸酯、鄰苯二甲酸鹽、重金屬、阻燃劑以及工業(yè)溶劑。
美國華盛頓州去年將這些公開報告納入新頒布的《兒童安全產品法》,這是美國在該領域惟一一部法律。包括沃爾瑪、塔吉特(美知名大型超市)、西夫韋(北美最大食品、藥品零售商之一)、沃爾格林(美最大連鎖藥店)等在內共78家企業(yè)的在售商品中含有66種被該法列為有害物質的化學成分。按照規(guī)定,凈銷售額滿1億美元的中型制造企業(yè)需公開自己的產品是否含這66種高度危害兒童健康的化學成分。
旨在保護所有家庭免受有毒化學品侵害的美國“安全化學品、健康家庭”組織主任安迪·依戈熱亞斯表示,就在專家反復強調健康危害問題的嚴重性時,仍不斷有制造廠商曝出向車載嬰兒座椅、兒童墊高椅、塑料首飾和玩具中添加有毒阻燃劑。家長調整購物方式不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因此人們迫切需要零售商替廣大顧客把好關,切實將危險化學成分從兒童產品中清理出去。
兒童服飾是被曝光次數(shù)最多的產品,在近6個月的共4605個報告中涉及服飾的有1839個,部分兒童上衣和夏裝被曝含有鄰苯二甲酸鹽這樣的內分泌干擾素以及人體發(fā)育或生殖毒物。報告稱,含有害物質的衣物包括了兒童內褲、短褲、裙子、連衣裙、睡衣、夾克、襪子、內衣、帽子等。
毛絨娃娃和卡通公仔等玩具塑料部件中使用的丙二酚塑料軟化劑可在孩子吮咬玩具時滲入唾液中,該成分還存在于童鞋、兒童首飾、浴室用品等產品中。丙二酚是一種影響發(fā)育和生殖毒素。華盛頓州于2011年禁止在兒童水杯中使用丙二酚,2012年在運動水壺中禁用。
華盛頓抵制有毒物質聯(lián)盟執(zhí)行理事勞里·瓦萊里亞諾表示,制造商和立法者們面臨著一個緊迫的難題,必須通過強有力的國家和聯(lián)邦政策予以解決。美國更多的州政府應該通過化學品法案,清理有害化學品。
嬰幼兒用品市場任重道遠
網(wǎng)絡上有段子戲稱,國人生孩子喜歡扎堆。有專業(yè)機構預測,我國已經進入了又一次持續(xù)時間更長的生育高峰期,經歷第四波嬰兒潮,時間將持續(xù)到2015年。這股嬰兒潮將全面沖漲起容量巨大的中國嬰兒用品產業(yè)市場,形成一個0歲到6歲嬰幼兒的衣、食、住、行、育、玩等生活消費品的龐大產業(yè)群。
尋找高質量、有信譽的嬰幼產品,成為眾多家長的愿望,尤其伴隨“80后”一代生育高峰的到來,他們對嬰幼產品的要求更高。如何在這一背景下獲得市場的一席之地,成為許多經營者的重點考慮問題,特別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較高,對于嬰幼用品的要求顯得更嚴格。
目前許多經營者也將產品的健康、安全視作公司長久發(fā)展的基礎。但是從國內嬰幼兒用品市場來看,目前中高端銷售平臺也比較緊缺。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孕嬰產品及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求產品種類齊全,購物環(huán)境舒適,更要求服務的周到、細致。一次性可買齊所需的全部孕嬰用品,不用東奔西跑,更不用排長隊等候,孕嬰用品超市“一站式”的購物模式將成為未來市場的主流銷售模式。
有專家預測,我國城市新生兒用品家庭月平均消費達900多元。再加上廣大農村城鎮(zhèn)地區(qū)嬰幼兒消費,中國大陸的嬰幼兒用品市場將形成每年超過1000億元的市場規(guī)模。
據(jù)了解,從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我國嬰幼兒用品市場進入高速發(fā)展期,平均每年遞增17%以上,嬰幼兒用品的銷售方式也逐漸從商場專柜到專賣店。目前國內的母嬰用品店經歷了十多年的發(fā)展,正處于瘋狂擴張的階段。但在這個市場中,缺少知名的品牌銷售平臺,用品的質量問題和安全性能也屢遭質疑,導致國內許多消費者不得不花大價錢從國外購買。
我國既是兒童玩具、服裝和學生用品等兒童用品的生產大國,也是消費大國。近幾年來,有關部門也不斷加強對兒童用品安全問題的重視。早在2009年,中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和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就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表示將把兒童產品和機電產品等作為推進質量安全工作的重點。
但不可否認的是,長期以來,我國兒童用品標準與國際標準一直存在差距,兒童玩具等產品不時遭到歐盟的預警和召回。雖然我國在努力彌補這一缺陷,標準更新的步伐也在加快,但市場跟進的速度并不樂觀,魚龍混雜現(xiàn)象依然嚴重。
此外,兒童用品市場混亂的情況也很嚴重。有調查發(fā)現(xiàn),我國童裝、童鞋、童車、玩具、兒童安全坐椅等兒童用品的安全問題尤其突出,雖然相關產品都有國家標準,但不達標產品在市場上廣泛存在,在中低市場尤為嚴重。在各類服裝市場,“三無”童裝童鞋滿目皆是;玩具市場隨處可見各種顏色鮮艷,飄散著異味的玩具;從城市到農村,中小學校門口的小賣店,粗制濫造的兒童食品充斥貨架。
嬰幼兒童是最嬌嫩和弱勢的群體,我們理應給他們最強有力的保護。面對兒童用品市場長期的混亂,監(jiān)管“漏洞”亟須補上,盡快將市場上大量中小企業(yè)、中低檔綜合市場納入監(jiān)管視線。著力健全兒童用品質量安全技術法律法規(guī)體系,加快相關質量監(jiān)督法制體系建設,以此引導兒童用品全行業(yè)走質量效益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是每個政府職能部門和企業(yè)都應遵循的準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