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瑩
夜來了,燈亮了。
燈火通明的城市,少了寧靜,少了安詳,夜晚的露氣和霧氣,銷聲匿跡。
沒有露和霧氣交織的夜晚,寂寞、單調、空洞、無聊,還有一些孤獨和漫無目的?;ê筒?,樹和石頭,都不見了蹤影,它們隱藏在遙遠的山村,或者夜空下,和城市人捉迷藏,躲貓咪。城市人見不到它們的模樣,邁開移動的腳步,去遠方尋覓??墒?,一顆顆浮躁的心,一雙雙懶惰的腳,何時撿起這種雅致呢?
這樣的夜,這樣的明,有向往,也有回憶。向往前路的朝陽,回憶曾經的青春。
在向往和回憶的空隙間,有一個想法大膽冒出來。出去走一段夜路,一個人,不需要誰來陪伴。一個人走路的感覺,不緊不慢,不溫不火。一個人走夜路,要有兩個人走夜路的范兒。這種范兒,讓底氣在心間逐漸彌漫開來。兩個人結伴而行,僅僅只是形式而已。
一個堅定的背影,獨自行走在夜黑風高的柳蔭道邊。在影影綽綽的夜風中,那踽踽獨行的背影,被夜風撫摸時,有一點義無反顧,還有一點破釜沉舟。路途,明燈、天橋、行人、柳蔭、車輛、高樓,風景在眼前。眼前的風景,看不出生活的真實,也看不出生活的印痕。被鏡頭過濾的人和物,與現實的人和物,發(fā)生了本質的變化。
路邊,行人無數。思緒,漫無目的地飄蕩著,隨著夜風,起起伏伏,跌跌撞撞,飄飄灑灑。思緒,像風,柔軟曼妙;思緒,像雨,透著清澈;思緒,像燈,明亮干凈;思緒,像閃爍的星光,若隱若現。思緒,讓夜行的人,渾身充滿無窮無盡的力量;思緒,也給夜行的人一絲絲亮堂堂的光芒,讓他們對明天產生一股股無限的魅力。
在夜晚的街道上,獨自慢行著。她懷里抱著一疊網購的書籍,猶如抱著一個初生的嬰兒,臉上洋溢的是初為人母的幸福。書籍,就是她的孩子,她的生命。
那些散發(fā)著油墨香氣的書,躺在她的懷里,安詳地睡著了。
低頭走路,看一眼沉睡的書,真有姍姍來遲的感覺。一本本書,一條條路,一盞盞燈,一雙雙眼,一位位導師,引領著她從黑暗走向光明,從狹窄走向寬闊,從幼稚走向成熟,從匆忙走向從容和安詳。書,救贖了她迷茫的靈魂;書,黑夜里獨自明亮的星辰;書,靈魂的終生伴侶,她哪里離得了你呢?
想到這里,站在夜的路口,她兀自笑了。
接著,與她擦身而過的人,也笑了。她不知道她們?yōu)槭裁磿??但是,她們又為什么不能笑呢?人就是要笑著走路,笑著生活,笑著成長。
暗夜,她第一次發(fā)現,微笑也是有聲音的。微笑的聲音,可以超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直抵心靈深處。
微笑背后的那些滄桑,誰懂呢?是星星,還是月亮?隔著路,隔著夜,隔著山,隔著水,隔著陌生的心,眼中躲藏的滄桑,風兒懂,云兒懂,雨滴懂,自己也懂。有這些,足矣。
生活中,需要一些時刻,慢下來,靜下來,低頭,感受自己的心跳,聆聽花開的聲音,享受夜風的輕撫,目睹腳尖的速度;仰頭,注視柳葉舒卷的曼妙,追隨星空的遼闊和云彩的飄逸,體會時光的輕柔美好。逃離以前的所知和所有,出發(fā),遠走。不管是遙遠的村莊,或者連綿的荒地,只要不是原地踏步就行。行走,意味著進步。
行走途中,一定要堅信尊嚴、信任、溫暖、美好這些老掉牙的詞語,絕對不能空虛、迷茫、頹廢,以及糟踏自己和作害他人。慢慢走,越走內心就會越強大。任憑時光流逝,信念永不消退。雖然這條夜行的路,有光,有亮,也有坎坷,為了夢想,坎坷不再是坎坷,忙碌不再是忙碌,夢想是眼中最美的風景。
看到最美的風景,堵塞在胸口的那一抹憂傷,在夜的光明的撫摸下,陰暗的那一角漸漸明朗起來了。心中絲絲的隱痛在減輕、消失。夜的明,帶給她全新的認識和感慨。
站在夜空下思考觀察,會感受到各種事物的美好和美妙。
迎面走來一個搖搖晃晃的人,她扭身讓路。原來是醉漢一個。
途中,如果不能愛自己,就會忘記愛他人。生活是美好的,擁有一雙愛的眼睛,就會發(fā)現世間一切的美好。有了這些想法,就可以改變愛的愛法。
愛的愛法,也就是生命的暗喻。暗喻其實也是隱喻。生命的一種預感,隱隱約約、若隱若現的一種朦朧。這種暗喻的力量是對生命不幸的抵觸。抵觸之后不能消沉,必須要反抗、崛起。
生活和物體之間隔著一條長長的鴻溝,這條鴻溝需要一座橋梁來鏈接。能夠鏈接這座橋梁的,唯有想象。想象架起了一座橋梁。通過這座橋梁,行走的人,看到了生的希望,感受到了愛的召喚。
踏上想象的橋梁,學會坦然面對生活。前進的旅途中,挫折和磨難不可避免地要發(fā)生。既然無法改變,就要學會接受。學會接受,比遭遇不幸更難,但是必須要學會。一旦與這些挫折相遇,就要拿出一顆堅韌的心去承受。
生活也好,行走也罷,它總會讓人遍體鱗傷,但到后來,那些受傷的地方,就會變成最強壯的翅膀,開始飛翔。就像走路,開始走時,腰酸背痛,走著走著,走出了一份感覺、一份清閑、一份雅致,路途就變得平坦開闊了。
空虛世界,沒有什么比一顆心更堅韌了。只要擁有一顆堅韌的心,就可以征服夜行路上的一切障礙。
導演李安曾說:“人和自我,都不是用來戰(zhàn)勝的,而是用來相處的?!毕胪诉@句話的內涵,行走時,與自我,與他人,與周遭的事物,就可以和睦共處了。
她一邊走,一邊回憶,上午給孩子們上作文課時那一幕動人的情景。
陽光彌漫的清晨,飛來了一只花蝴蝶,它趴在陽臺上的百合叢中,歇息、停頓。兩只花色的翅膀,一張一合、一閃一閃地舞動著,在陽光的撫摸下,可愛極了。孩子們驚呼:“老師,你看,那兒有一只花蝴蝶呀?!?/p>
與一只花蝴蝶在陽光下意外相遇,真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情。它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真是一個無法破解的謎。
有些事情,不必去尋找答案,就像那只花蝴蝶為什么會來到她眼前。
有花燦爛,就會有蝴蝶飛翔,有夢誕生,就會有理想之果出現。生活處處都是美,只要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有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就足夠幸福了。
行走的價值,不在于“從哪里來”,而是要重視“到哪里去”,跨過現在,不斷前行,把希望的最高峰,視為神圣之物。
保持內斂,放下矜持,放下自滿,學會欣賞。欣賞是一種境界美。欣賞路邊的楊樹,筆直地屹立著,從不心煩,也不慌張,在寂寞中等待著風的到來,雨的到來,陽光的到來。
樹的世界,夜的天空。從樹到天空,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需要突破;一種境界到另一種境界,需要超越。翠色欲流的樹葉,晶瑩剔透的星星,簡直是兩種不同的境界。翠色隱藏著幼稚和掙扎,晶瑩代表著蒼老和透明。
樹把真情交給了夜空,夜空把嫵媚交給了星星。于是,夜空和星星一起爬上歲月的高山,一起 過時光的河流,迎接花開的朝陽。
真心潔白,總是在暗處停泊。行走,比發(fā)呆更開闊。廣闊無垠的夜路,自然會神清氣爽,還不會產生任何抱怨和不滿。
夜的路,在眼中延伸,在腳下延伸,在車輪下延伸。路燈下,獨坐的夜掃人,渴望天明的雙眼;立交橋下,相依相偎的情侶,憧憬共同美夢的表情;垃圾桶邊,拾荒的老人,用勤勞的雙手,叩響生活之門。
她仰望星空,月亮特別明,云層漂浮,夜空湛藍。瞬間,還看見閃耀的星星,蒼穹的燦爛和澄明。心中裝著星星,就會看見天空的星星。心中充滿了包容,充滿了善良,充滿了愛,目光所及,都是星星在閃爍。
浮躁之后,心海歸于平靜。把星空裝在心底,心底將是多么遼闊。
在沒有人看見的夜幕下,她捋了捋額頭的一絲劉海,舉止端莊,自我欣賞一把。原來,克服重重考驗,重新審視自己時,才發(fā)現原來自己如此高尚,擁有一顆強大的心,以及真正的自信。
所有的好事,都是需要繞道而行,才會逐漸接近目的地,就像發(fā)現自己,也是這樣。
夜的路,伸向遠方。放慢腳步,微笑從容,低下頭,一步步走。從容是一種美,從容是一種心態(tài),從容也是一種優(yōu)雅,從容更是一種智慧。
從容的心,在夜的路途中,在夜的明光下,澄明如鏡,平凈如湖。
(編輯 慕容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