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白
“最佳影片”這個最大獎項,無疑是可以代表一個電影評選最終價值取向和審美趣味的,第86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給了《為奴十二載》,這當然可以看成是一次重塑主流價值觀和強化傳統(tǒng)觀念的行為。再加上早就被人們劃入奧斯卡頒獎季重頭作品的《地心引力》,最終橫掃七項大獎,你能看到這一屆奧斯卡的平庸和乏味,當然還有對觀眾審美以及趣味的不屑一顧。
對于美國影迷或者真實買票的觀眾,以及中國廣大網(wǎng)絡影迷來說,《她》、《達拉斯買家俱樂部》、《菲洛梅娜》、《美國騙局》、《華爾街之狼》,以及未獲最佳影片提名的《醉鄉(xiāng)民謠》等片,其實才是本季最讓人難忘的。至于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負責評選和頒發(fā)最終獎項歸屬,其實已經不重要,獎杯的誕生無非是一群評委和會員的狹隘審美和趣味而已—
務必要弘揚國家主旋律,要在穩(wěn)當和保守的表現(xiàn)形式中體現(xiàn)美國歷史、苦難過往、主流價值觀,以及流行的商業(yè)元素,這些原本在奧斯卡中尚需遮掩的口味,在本屆奧斯卡獎項歸屬上盡顯無遺。
除了最佳影片,下面是從本屆奧斯卡獲得提名作品中甄選出來的作品,它們不一定代表了奧斯卡的趣味,但卻無疑都是年度“大片”,錯過也就意味著你這一年跟電影沒什么關系了。
最佳影片:《為奴十二載》(導演:史蒂夫·麥奎因)
獲得金球獎最佳劇情片的《為奴十二載》,從題材到故事主題,無不是朝著好萊塢主流獎項去的。黑人堅持反抗的主題、顛沛跌宕的故事、殘酷和歷史污點般的細節(jié),這些都足以使得《為奴十二載》成為經典好萊塢商業(yè)片的典范作品。
人的身體和精神達到極端的時候是怎樣的,人在極端的環(huán)境下思想和行為會發(fā)生怎樣的變故,而所謂極端遭遇又會在怎樣的懸念之下展開一出具備觀賞價值的電影?《為奴十二載》均給出了相當于教科書般的答案。以此,我們也領教一種悖論,即,人類的平等,卻是來源于黑暗的不平等。而人類迄今為止的表現(xiàn),都反映出我們對自己眼下所處環(huán)境的麻木,看一看《為奴十二載》里白人的表情和作態(tài),難道不比你今天對上司諂媚而對清潔工抱以冷眼更自然和妥帖?我們只能看到昨天的不公,但卻無法對眼前的荒誕動容。
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后,同時也傳來有望引進到內地的消息,只是對于進電影院找樂子的觀眾來說,可能會顯得過于沉悶,票房成績也許不樂觀。
最戲劇沖突:《達拉斯買家俱樂部》(導演:讓-馬克·瓦雷)
馬修·麥康納塑造了一個積極正面但又不惡心反而很酷的硬漢,所謂勵志不一定要在冠冕堂皇和唯美中完成,那些糟糕的人、那些垃圾,以及下三流同樣也可能擁有需要頑強反抗的人生。
《達拉斯買家俱樂部》極其精致地捕捉到了這樣一個視角,一個電工,整日迷戀斗牛,跟妓女鬼混,有毒癮,當發(fā)覺自己沾染了艾滋病后,他該怎樣面對人生。與“死”相對的,他在選擇“生”之后,是要怎樣展開自己的生活,他將怎么對抗和自救?馬修·麥康納給予這個人物血肉般的真實感,他所塑造的這位德州電工羅恩·伍德魯夫在意識到美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虛偽和無用之后,他輾轉來到墨西哥,用被剝奪行醫(yī)執(zhí)照的人的辦法,開始了維系生命的過程。
對于絕癥患者來說,自救成功當然已經可以書寫傳奇,但要更加振奮人心,還需要普及他人。羅恩·伍德魯夫正是這樣做的,所謂“俱樂部”也是對抗美國政策的一個組織,他要在法律的邊緣對那些同樣被艾滋病困擾的人施以救援。
這當然是一個反映人類困境的故事,從自身病毒的困境到美國政府腐敗無能的困境,以及歷史節(jié)點上無法回避和解決的困境,關于活下去這個主題,導演讓-馬克·瓦雷沒什么花招兒,卻可以吸引人觀看下去,這是美國電影工業(yè)了不起的一次證明。不僅是獲得本屆奧斯卡影帝的男主角馬修·麥康納在片中表現(xiàn)出色,連配角杰瑞德·萊托也令人感到驚艷,他所扮演的同性戀有情有義,復雜而又在片中給予了恰當?shù)慕忉?,這是一個豐滿的人物,最終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這顯然是一部憑借演員勝利的作品。
最震撼:《菲洛梅娜》(導演:斯蒂芬·弗雷斯)
《菲洛梅娜》改編自真人故事,個體的困境往往都是在宏大社會背景下發(fā)生的。1952年的愛爾蘭世風保守,未成年的菲洛梅娜未婚先孕,被迫在修道院受罰,此后兒子被修道院交給美國夫婦被領養(yǎng)。就此,菲洛梅娜開始了五十年的尋找。故事必須輾轉,戲劇性在一次次轉折中凸顯,這當然不是非黑即白的世界,而所謂罪行和錯誤,又怎樣能用好與壞這樣的二元對立來看清楚呢?
年邁的菲洛梅娜在尋找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兒子長大成人的諸多細節(jié),包括同性戀身份,以及他的男朋友,兒子在事業(yè)上也有精彩時刻,她在那些她曾缺席的歲月中找到了一絲安慰。但與此同時,需要救贖的不僅僅是母子之情,還有兒子被修道院販賣到美國的事實,以及修道院故意隱瞞她和兒子互相尋找的事情,難道以神的名義就可以制造悲劇嗎?
精準的視角和結構保證了這部電影的深刻寓意得以表達,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準確到位,沒有多余的負擔和煽情。最終,菲洛梅娜原諒了這一切,她篤信的宗教沒有倒塌,可能觀眾會得到這樣一個結論:宗教不是罪惡也不是唯善,它是人類對自我的一種認知。
最藝術:《她》(導演:斯派克·瓊斯)
《她》這種文藝片材質、另類主題的作品,能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已經是一種“賞賜”了……將《她》這部科幻電影與那么多商業(yè)片放在一起,它的優(yōu)勢在于一個“念頭”的成功,并為此塑造了一個完整的邏輯,跟去年備受好評的英劇《黑鏡子》類似,用簡單的形式就將與現(xiàn)代人息息相關的一種現(xiàn)象,乃至心理狀況表述了出來,它甚至都無需揭示什么了,劇中人物的情感和糾結就是你我的情感和糾結。
如果奧斯卡有最佳聲優(yōu)獎項的話,《她》中斯嘉麗·約翰遜毫無疑問應該獲得此獎。她在片中全程未現(xiàn)身但卻用沙啞性感的聲音變化出一種魔力,電話的那一邊,她百般嬌柔嫵媚,甚至會令人想起她在《唐璜》中靠門不入時與男主角囧瑟夫上演的性感一幕。
當主人公愛上操作系統(tǒng)的斯嘉麗·約翰遜并不能自拔時,他體驗過快樂,甚至超過與之青梅竹馬的戀人之間的快樂,剔除缺點,只剩下各自眼中的長處,他感激生活,自己得到太多了,他愛他的操作系統(tǒng),那種親近感和不可取代感隨之被一個現(xiàn)實擊破—斯嘉麗·約翰遜這個操作系統(tǒng)同時服務了八千多人的客戶,而她同時也在跟其中六百多人談戀愛……愛情的完美性受到它本身也應該具有的獨一性挑戰(zhàn),現(xiàn)代人在擁有完美的物質生活時,也喪失了人與人之間最通俗最直接的肉與肉這樣的原始關系。
最癲狂:《華爾街之狼》(導演:馬丁·斯科塞斯)
這部意在展現(xiàn)和揭示人類在貪念上無度的電影,是馬丁·斯科塞斯在制作導演了一系列紀錄片和影像突破性的3D制作《雨果》之后,對現(xiàn)實題材的一次回歸。即便不提及老馬丁早年曾經在《出租司機》、《憤怒的公?!繁憩F(xiàn)出的膽識和叛逆產生的影響力,近十年他在商業(yè)電影上的突破和拓展,也足以令影迷感到驚喜。這顯然不是一個固步自封或者陶醉于自己年輕時締造的成績單的人。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在蓋茨比的角色上,進一步顛覆了“瘋狂”這一概念,白手起家之后的揮霍,當然也遠不如在實現(xiàn)所謂夢想過程中耗盡自己的氣力來得過癮。從蓋茨比到喬丹,不變的是揮金如土,如果說蓋茨比是迷離和癡醉,那么金融證券業(yè)大亨喬丹則是瘋癲和亡命。雖然拿下金球獎影帝,但仍潰敗于奧斯卡,人們更關注小李的沮喪,卻忘了沒拿影帝仍成焦點,這種事恰好可以證明小李的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