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安
換個城市
◎ 簡 安
朋友最近說,想離開北京,去德國的小城市生活一段時間,哪怕半年也好。我真想捏住她的肩膀說,不要想一想就算了,要付諸行動!
我付諸行動時是32歲,放下他人夢寐以求的理想工作、穩(wěn)固的社交與滋潤的生活,從上海出發(fā)去美國念書。
剛到波士頓那天,我不認識任何人,提著兩個大箱子,打車打得心驚肉跳。夏天的大清早找到地方安頓下來,我發(fā)現(xiàn)房間里只有一個大風扇,幾樣簡單家具,去洗衣服要跑下五層樓,洗完要烘干還得再跑一次。后來,跑去日本火鍋店吃了頓好的,我才緩緩還魂過來。之后,我又學會了在陌生的城市尋找慣常的路線,與那里的人們培養(yǎng)感情。后來我搬去了紐約,再一次找房子、搬家、尋找路線、培養(yǎng)感情。
在紐約的過程比波士頓容易多了:汽車到站,已經(jīng)有朋友開著車來接,但住處還是只有一間小小的臥室。不過,我倒是沒問過自己為什么要放棄上海安逸的生活,跑到美國去吹電風扇。人生很短,要盡量干些不擅長的,離開墨守成規(guī)的生活,才算是珍惜時光。
其實,害怕改變再正常不過。手上籌碼越多,越難割舍,因為變化的成本真的很高??墒牵嗽趺茨軌蛞簧蛔≡谝粋€地方?離開過一次,心態(tài)就輕便起來,任何身外物都無法捆住自己。經(jīng)歷了遷徙,再一次遷徙就不再那么難以說服。
從紐約回來,我又拖著兩個行李箱到了北京。工作、生活,適應(yīng)北京的霧霾、交通、服務(wù)。這三點,是人們不愿意來這個城市的原因,可我總是想,人都沒來住過,就難以斷定北京的好與壞。就好像紐約,讓人又愛又恨,只有住過了,才能了解老公寓里的那只老鼠,能在余生獲得回味。
(摘自《人物》2013年第11期 圖/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