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肖遙,民族:漢 ,四川宜賓 ,單位:西南交通大學政治學院,碩士,研究方向:經濟法。
隨著知識經濟的跨越式發(fā)展,其背后法律制度也應更上時代的腳步,保護知識經濟,促進知識經濟健康有序發(fā)展。備受關注王老吉商標之爭,折射出現有的商標許可制度的缺陷。我們在保護商標權人利益的同時也應保護商標被許可人的利益,更應該保護社會共同利益。我們應該構架一個更合理的商標許可制度去保護各方利益,促進知識經濟的發(fā)展。
一、“王老吉”商標許可糾紛所折射的問題
“中國商標第一案”王老吉商標之爭引起了社會全面關注。1997年廣藥集團許可香港鴻道(集團)有限公司使用“王老吉”商標。被許可方鴻道集團付諸大量的心血,使“王老吉”的品牌價值劇增,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在這一品牌增值的過程中,鴻道集團的貢獻可謂功不可沒。
俗語說“借來的總歸要還”,按照現行的法律,雙方簽訂的商標許可使用合同到期后商標權人有權收回商標。但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是——“王老吉”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被許可人加多寶公司的精心培育的結果。按照現有法律廣藥集團可以無條件收回商標,該制度是否合理?如何保護商標被許可人的權益。
二、 保護商標被許可人理論依據
1、 人民對自己的勞動果實有權利主張,已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在王老吉商標的價值增值中,鴻道集團付出了勞動,將“王老吉”從不起眼的地方商標培育成家喻戶曉的著名商標。依據亞當·斯密的理論依據,鴻道集團的辛勤勞動不能被否認,其創(chuàng)造的財富不能被剝奪,應賦予其獲得增值利益的權利。
2、 建立知識產權制度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智力成果能夠最好的轉化現有生產力,促進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具體到王老吉案件中,廣藥集團依據法律可以無償收回商標,那么后果可想而知,以后的商標被許可人可能因前車之鑒,對被許可商標不敢做大做強。商標被許可人消極使用,商標的價值難以提升。那么商標的許可制度將大打折扣,阻礙了知識經濟的發(fā)展。
三、保護商標被許可人權益路徑
面對王老吉所面臨的法律困境,如何保護商標被許可人的權益,促進商標更大價值的發(fā)揮,筆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提出個人建議。
(一) 借鑒無因管理返還請求權
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有權要求受益人償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費用。商標被許可人沒有義務使商標增值,但事實上自己的行為促使了商標的增值,商標權人與被許可人又沒有約定商標增值的利益歸屬,那么雙方就此可能構成無因管理。商標權人如果受領了商標的增值利益,則應當在所得利益范圍內償付必要費用。
無因管理有三個構成要件:1、須管理人有為他人管理的意思;2、無因管理是管理他人事務的行為;3、管理人管理他人事務無法律或約定的義務?!巴趵霞鄙虡税钢校櫟兰瘓F真實目的不是為廣藥管理商標,而是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鴻道集團對“王老吉”商標的使用客觀上并不是為他人管理;鴻道集團通過許可合同獲得“王老吉”商標,就有義務保護商標,禁止濫用商標。所以,筆者認為“王老吉”案不能適用無因管理理論。
(二)借鑒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
利用民法上的不當得利制度來解決問題。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有四:一方獲得財產利益;一方受有損失;取得利益與所受損失間有因果關系;沒有法律上的根據。在此案中,筆者認為廣藥集團獲得商標上增值的利益,而被許可人失去了商標上的增值利益,取得的利益與受損失之間有因果聯系,雖然歸還商標是具有合法的依據,但商標上的利益其中一部分應屬被許可所有,廣藥集團對這一部分利益的獲得是沒有法律的依據。所以鴻道集團可以通過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獲得自己應有利益。
(三) 添附規(guī)則
添附是指不同所有人的物被結合、混合在一起而成為一物或者在他人之物上加工而成為新物的法律事實。添附內涵包含幾點:添附是不同所有人的物或勞動成果結合在一起;結合在一起難以分離或者分離費用較高。王老吉案中,“王老吉”曾經默默無聞,其商標價值很有限,通過鴻道集團十幾年的“加工”,賦予“王老吉”商標新的價值即商標被許可人對商標進行了“新的投入”,其可以適用添附理論。
雖然“王老吉”案中,鴻道集團對商標的增值屬于添附,但物權中的添附規(guī)則能否適用呢?筆者認為存在一定瑕疵。1、假如此案中,當鴻道集團將“王老吉”商標做大做強后,依據添附制度取得其專用權,這與知識產權“權利法定”原則相違背。①依照我國《商標權》,注冊是取得商標專用權的唯一法定途徑,如果依據添附制度,商標被許可人使用被許可的商標而取得商標所有權的話,那么這將沖擊我國注冊取得商標專用權的法律秩序。2、如果適用添附規(guī)則,那么很難體現商標許可制度制定時的價值理想。因為,商標許可制度的制定更多的是為了促進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使商標潛能得到更大發(fā)揮。如果商標被許可人將許可的商標價值提升數十倍,超越原有的商標價值,那么就可以依添附取得專用權,這無疑給商標權人致命的打擊。這樣使得商標權人不敢輕易許可他人使用商標,導致的結果可能再也不會出現像“王老吉”被許可后的知名品牌。這將導致商標許可制度的“失靈”,從而使得商標許可制度形同虛設。
四、個人建議
我們應看到商標許可制度具有多重價值,不僅僅有利于商標許可人許可他人使用時,獲得固定收入;也有利于被許可人充分發(fā)揮其商標價值,擴大商標的影響力;也有利于消費者區(qū)別認識商品,建立一種商家與消費者的信賴利益;同時,也是促進商標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創(chuàng)造民族品牌,促進知識經濟的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王老吉”商標案,最終的結果是廣藥集團合法的收回了商標。在仲裁期間,鴻道集團就開始用一切手段力爭將“王老吉”商譽迅速移植到“加多寶”品牌上,期間耗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這樣的結果可能對于鴻道集團可以說是無奈之舉,同時也不利于商標資源社會收益的最大化。要維持這樣一個品牌,往往需要大量資金技術和營銷網絡的支撐,執(zhí)意收回商標只能使有能力再創(chuàng)佳績的被許可人無法繼續(xù)施其所長,而捉襟見肘的許可人又難以對商標進行持續(xù)性經營,結果導致建立起來的品牌無法再續(xù)輝煌。因此,如果一味地固守許可人可自由回收商標的規(guī)則,顯然不利于知識產權經濟的發(fā)展。
如果此案中,通過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要求廣藥集團收回商標的時候,應返還不當之利,因巨額的利益返還,有利于促使廣藥集團和鴻道集團和解,甚至可能產生一種大家希望出現的結果:廣藥集團繼續(xù)許可鴻道集團使用“王老吉”商標。這樣有利于商標價值最大化,不僅對雙方,也對社會都是有利的。
通過我國《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中第86條關于添附折價補償的方式進行收回也會產生相應的有利效果。這體現知識產權的最終目的是保護知識經濟的發(fā)展。(作者單位:西南交通大學政治學院)
參考文獻:
[1]楊雄文,“王老吉”商標與相關權利糾紛的法律解析,知識產權,2012年第12期
[2]黃匯、謝申文,論被許可人增值商標的法益保護路徑——以“王老吉”商標爭議案為研究對象,政治與法律,2013年10期
[3]于連超,商標所有權與使用權之增值利益分配的理論分析—由“王老吉商標糾紛案”引發(fā)的思考,中華商標,2012年12期
[4]王蓮峰,商標許可合同使用者利益之保護——王老吉與加多寶商標利益紛爭之思考,社會科學,2013年04期
注解
①黃匯、謝申文:《論被許可人增值商標的法益保護路徑——以“王老吉”商標爭議案為研究對象》,政治與法律,2013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