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
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分離鑒定及耐藥性分析
趙建
目的 探討金黃色葡萄球菌(SAU)的分離鑒定及耐藥性。方法 選取自住院患者送檢標本中分離培養(yǎng)鑒定出的98株金黃色葡萄球菌, 經細菌鑒定分離后, 檢查其耐藥性。結果 98株金黃色葡萄球菌中, 分離出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47株(48.0%), 甲氧西林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MSSA)51株(52.0%)。MRSA耐藥性較高者為青霉素、克林霉素、紅霉素、頭孢呋辛等;MSSA則為青霉素、克林霉素、紅霉素、夫西地酸等。結論 了解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 在治療過程中可選取適宜藥物,避免藥物耐藥性, 降低治療效果。
金黃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
金黃色葡萄球菌(SAU)在臨床感染中是較為重要的一種致病菌, 尤其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具有廣泛傳播性[1], 導致SAU耐藥性逐漸增加, 從而導致臨床治療出現一定困難。本文選取98株金黃色葡萄球菌, 研究分離株耐藥性, 以便合理選取治療藥物,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自住院患者送檢標本中分離培養(yǎng)鑒定出的98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其中下呼吸道標本44例,傷口分泌物25例,膿液16例,血培養(yǎng)6例,尿液5例,關節(jié)液1例,膽汁1例。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為藥敏試驗質控菌株。
1.2 方法
1.2.1 金黃色葡萄球菌分離鑒定 標本直接性接種到或經增菌后轉種到哥倫比亞血平板上, 保持35℃培養(yǎng), 注意其菌落形態(tài)變化且挑選出可疑性菌落進行涂片染色處理, 挑選單個菌落根據API Staph細菌鑒定操作方法予以有效鑒定。而且完成血漿凝固酶與甘露醇試驗及新生霉素診斷紙片(5 μg)抑菌研究。
1.2.2 MRSA及MSSA鑒定 應用頭孢西丁紙片擴散法對MRSA進行測定, 根據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研究所(CLSI)2006年標準完成。每次試驗均將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用以質控菌株, 保持藥敏直徑在23~29 mm范圍。當抑菌圈直徑≤19 mm時可認為苯唑西林耐藥, 屬于MRSA;當抑菌圈直徑≥20 mm時則判定苯唑西林敏感, 屬于MSSA[2]。
1.2.3 藥敏試驗 選取MH藥敏瓊脂平板, 根據紙片瓊脂擴散(K-B)法完成檢測, 判斷標準及結果均根據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委員會(NCCLS)2006年版進行實施。
在本文所選取的98株金黃色葡萄球菌中, 分離出MRSA47株(48.0%), MSSA51株(52.0%)。兩者耐藥率最高藥物為青霉素, MRSA耐藥率依次為克林霉素、紅霉素、頭孢呋辛等;MSSA耐藥率則依次為克林霉素、紅霉素、夫西地酸等, 具體見表1。
表1 MRSA及MSSA耐藥性分析對比(n, %)
SAU在臨床中是較為常見的一種病原菌, 具有較高致病能力。自20世紀40年代發(fā)現青霉素后, 此致病菌所導致的感染性疾病在預后質量方面得到明顯改善, 但也因為青霉素的大量廣泛應用, 導致SAU出現青霉素酶, 使得青霉素產生耐藥性。
SAU發(fā)生耐藥性機制為染色體內含有mecA基因, 可以形成β-內酰胺類抗菌藥親和性差的青霉素結合蛋白PBP2α, 在出現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時, 正常PBP5受到阻滯從而被PBP2α所代替[3]。而且出現多類藥物水解酶及結構發(fā)生變異現象, 從而對β-內酰胺酶類抗菌藥物出現一定耐藥性。伴隨β-內酰胺酶、氟喹諾酮類等抗菌藥物大量使用, 導致MRSA大量增加, 存在多種藥物的耐藥性。經研究發(fā)現, MRSA檢出率為48.0%, 其在應用中對β-內酰胺酶類抗菌藥、青霉素、頭孢菌素等均無較高敏感性, 大環(huán)內酯類磺胺類藥物也無較高敏感性, 發(fā)生此現象一般認為是由于抗菌藥物大量應用產生耐藥性上升所致。
經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 MRSA檢出率存在逐漸上升趨勢, 排除萬古霉素, 其他抗菌藥物應用時, MRSA均存在明顯耐藥性, 而MRSA則對此類藥物存在敏感性。
在本文研究中, 對藥物耐藥性分析, MRSA、MSSA均在常用抗菌藥應用中出現一定耐藥性, 而且MRSA抗菌藥物耐藥性相比較MSSA有上升現象, 而且兩種藥物在治療時原則并不相同, 在研究中SUA均對萬古霉素產生較高敏感性, 達到100%, 但是萬古霉素在臨床中依然作為控制MRSA首選藥物進行應用。
結果表明, MRSA和MSSA對青霉素、氨克林霉素、紅霉素、頭孢呋辛等藥物具有較高耐藥性, 所以在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時并無較高應用價值。萬古霉素、甲氧芐啶、考拉寧在MRSA、MSSA具有較高敏感性, 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 了解金黃色葡萄球菌對藥物的耐藥性, 可以選取適宜藥物對感染癥狀進行治療, 避免因耐藥性造成治療效果下降趨勢, 具有明顯的臨床應用價值。
[1] 孫一奎.金黃色葡萄球菌醫(yī)院感染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2,22(17):3865.
[2] 趙瑛.金黃色葡萄球菌醫(yī)院感染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2,22(10):2186.
[3] 王若飛.196株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3,23(6):1431.
2014-04-10]
473000 河南省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A醫(yī)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