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軍
(河南省周口市中心醫(yī)院, 河南 周口, 466099)
脊柱骨折多由間接外力引起,如高處跌落足部、臀部著地后沖擊力向上傳導至腰胸段發(fā)生骨折。但近年來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自然災害頻發(fā),由直接外力所致的脊柱骨折數(shù)量也在不斷增多[1-2]。外傷性骨折可導致嚴重后果,其致殘、致死率較高。即便單純性壓縮骨折也有遺留慢性腰痛、神經(jīng)壓迫等后遺癥的風險[3]。因而外傷性骨折一經(jīng)診斷,手術常是有效而必要的治療方法。最常用的手術方式為切開內固定術,手術需要植入固定材料,一旦術后發(fā)生感染則會導致嚴重后果[4]。脊柱術后感染包括淺層、深層組織感染、椎管內感染、椎間隙感染等,嚴重者可導致椎體骨髓炎[5]。如感染不能有效控制,可導致病情迅速惡化。事實上,脊柱術后感染難以處理,該并發(fā)癥重在預防[6]。作者回顧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脊柱手術的外傷患者的臨床資料,通過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篩選出影響脊柱手術后感染的風險因素,以期為此類患者的診療提供參考。
回顧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脊柱手術的外傷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有明確的外傷史,且影像學檢查為脊柱骨折;患者無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無免疫功能障礙;患者無合并其他部位活動性感染;患者無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無既往脊柱手術史;患者臨床資料完整。依據(jù)患者術后是否發(fā)生感染分為感染組和未感染組。
所有患者均接受同一組醫(yī)師所施行的治療,治療方法均為脊柱后路內固定術。脊柱骨折的診斷依據(jù):有明確的外傷;局部疼痛、壓痛、活動受限、畸形或有癱瘓;影像學證實有新鮮骨折線。脊柱術后感染的診斷依據(jù)臨床表現(xiàn)及細菌培養(yǎng)結果。
首先使用單因素分析,篩選出可能影響脊柱術后感染的相關因素;將單因素所得結果納入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以篩選出影響脊柱術后感染的獨立風險因素。
本研究共回顧性分析在本院接受脊柱手術的患者212例,其中感染組患者45例,未感染組患者167例。其中男123(58.02%)例;平均年齡(48.28±11.29)歲。
影響脊柱手術后感染的單因素分析詳細情況見表1。感染組與非感染組在性別比例、是否圍手術其輸血、使用內固定材料、是否術后使用鎮(zhèn)痛泵、是否合并高血壓或冠心病等上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感染組患者年齡≥60歲的患者比例顯著高于非感染組(χ2=7.661,P=0.006); 感染組患者多處骨折患者比例顯著高于非感染組(χ2=4.389,P=0.036); 感染組患者污染切口的患者比例顯著高于非感染組(χ2=5.184,P=0.023); 感染組患者開放傷口的患者比例顯著高于非感染組(χ2=5.526,P=0.019); 感染組患者手術時間≥4 h的患者比例顯著高于非感染組(χ2=6.411,P=0.011); 感染組患者使用激素的患者比例顯著高于非感染組(χ2=11.370,P=0.001); 感染組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比例顯著高于非感染組(χ2=8.045,P=0.005)。
影響脊柱術后感染的多因素分析詳細情況見表2。將單因素分析所得陽性結果納入Logistic回歸模型。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60歲、污染切口、使用激素及合并糖尿病是脊柱手術后感染的獨立風險因素(P<0.05)。
表1 影響脊柱手術后感染的單因素分析
表2 影響脊柱術后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手術是治療外傷性脊柱骨折的有效治療方法。但手術需要植入人工固定材料,這大大增加了術后感染的風險,同時植入物感染的處理亦較困難[7]。感染遷延不愈可導致慢性骨髓炎、感染性骨愈合不良[8]。這不僅增加患者生理痛苦及住院時間、費用,患者可能還要面臨再手術的風險。因而對于脊柱手術后感染,預防是關鍵。作者嘗試分析影響脊柱術后感染的風險因素,以篩查出相關指標供臨床醫(yī)生參考,以更好地做到術后感染的預防工作。首先通過單因素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感染組患者年齡≥60歲、多處骨折、污染切口、開放傷口、手術時間≥4 h、使用激素以及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比例顯著高于非感染組。進一步將單因素分析的陽性指標納入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年齡≥60歲、污染切口、使用激素及合并糖尿病是脊柱手術后感染的獨立風險因素。在以往脊柱骨折多見于青壯年,但由于中國正處于人口老齡化加速發(fā)展的階段,老年脊柱骨折患者的比例也在增加[9]。老年患者身體各項機能都處于退化階段,組織修復能力及抵抗感染的能力較差,因而發(fā)生感染的風險亦較大。脊柱外傷患者可因直接暴力作用于脊柱所致,術前傷口可能就是污染的,這也會增加術中污染深層組織的可能。故而對于污染切口的患者,術前徹底清創(chuàng)、消毒是減少手術污染的有效手段。脊柱手術后為減輕神經(jīng)及脊柱周圍組織水腫,常會使用糖皮質激素,其療效也較為肯定[10]。但作者發(fā)現(xiàn)術后使用激素可增加術后感染的風險,這提示除非十分必要,激素的使用要嚴格把握指征[11]。本文中,合并糖尿病也被證實為術后感染的獨立風險因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發(fā)病率也在不斷攀升。其為一種系統(tǒng)性的疾病,可影響患者的免疫系統(tǒng),自然可以增加感染的機會[12]。如糖尿病患者再合并使用激素則感染的風險則更進一步加大。本研究顯示,對于高齡、使用激素、污染切口及合并糖尿病的脊柱手術患者應當更加注意預防術后感染。
[1] 安永剛, 劉浩, 裴福興, 等. 63例蘆山地震脊柱骨折傷員傷情分析[J]. 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 2013, 29(8): 695.
[2] 安永剛, 劉浩, 裴福興, 等. 63例蘆山地震脊柱骨折傷員傷情分析[J]. 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 2013, 29(8): 695.
[3] Agrawal A, Agrawal S, Payal Y S. Effect of continuous magnesium sulfate infusion on spinal block characteristics: A prospective study[J]. Saudi J Anaesth, 2014, 8(1): 78.
[4] 陳余興, 李雄杰, 蔣家正, 等. 92例脊柱骨折合并其他器官損傷患者的診治及療效觀察[J]. 重慶醫(yī)學, 2013, 42(16): 1872.
[5] 任忠明, 吳宏飛, 張遠, 等. 肌間隙入路與傳統(tǒng)入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J]. 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 2013, 29(9): 845.
[6] 李若愚, 車武, 董健. 脊柱術后手術部位感染的治療進展[J].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2, 22(4): 366.
[7] 黎榮華, 農新盛, 黃超, 等. 封閉負壓引流治療脊柱術后深層組織感染5例[J]. 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2, 29(5): 786.
[8] 孫厚杰, 蔡小軍, 韓建華, 等. 非特異性脊柱感染的診斷與治療[J].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3, 23(6): 508.
[9] 宋全成, 崔瑞寧. 人口高速老齡化的理論應對——從健康老齡化到積極老齡化[J]. 山東社會科學, 2013, (4): 36.
[10] B M M, Hegde D, Hussain P S. Management of unstable thoracolumbar spinal fractures by pedicle screws and rods fixation[J]. J Clin Diagn Res, 2014, 8(2): 121.
[11] 趙岫, 王紅梅, 張琴, 等. 激素依賴型腎病綜合征患兒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海南醫(yī)學, 2013, 24(20): 3032.
[12] 陳紅光, 劉民, 顧芳慧. 中國大陸地區(qū)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病率的Meta分析[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3, 34(1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