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上海市奉賢區(qū)中心醫(yī)院中醫(yī)科,上海 201400)
方藥運用
新加烏梅丸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29例臨床觀察
李 娜
(上海市奉賢區(qū)中心醫(yī)院中醫(yī)科,上海 201400)
腸易激綜合征;腹瀉;烏梅丸;中醫(yī)療法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組包括腹痛、腹脹、腹瀉、排便習慣改變及大便性狀異常的癥候群,可持續(xù)存在或間歇發(fā)作,而又缺乏明顯形態(tài)學及生化異常改變。IBS的概念建立在癥狀學基礎上,過去曾被稱為過敏性結腸、易激結腸、黏液性結腸等,對于病因、發(fā)病機制及治療目前尚無統(tǒng)一論述。2009-08—2011-05,筆者采用新加烏梅丸治療腹瀉型IBS 29例,并與采用固本益腸片治療30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59例均為我院中醫(yī)科門診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齡18~65歲,平均(41.72±11.19)歲;腹瀉程度[1]:輕度11例,中度12例,重度6例。對照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18~65歲,平均(42.57±11.95)歲;腹瀉程度:輕度13例,中度10例,重度7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1999年制訂功能性胃腸疾病羅馬Ⅱ診斷標準[2]及《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1]中泄瀉的診斷標準確診。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予固本益腸片(沈陽綠洲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0940035)8片,每日3次口服。
1.3.2 治療組 予新加烏梅丸。藥物組成:烏梅6 g,細辛3 g,桂枝6 g,干姜6 g,花椒6 g,黃連3 g,黃柏9 g,當歸12 g,黨參12 g,熟附子6 g,吳茱萸2 g,補骨脂9 g,金櫻子15 g,檳榔3 g,枳實3 g,白芍藥12 g,柴胡12 g,甘草6 g。日1劑,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溫服。
1.3.3 療程 2組均連續(xù)治療8周后統(tǒng)計療效。
1.4 觀察指標及方法 觀察比較2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的變化,并統(tǒng)計療效及單項證候療效。中醫(yī)證候包括大便泄瀉、腹痛、胸脅脹痛、脘腹痞滿、情緒抑郁或煩躁易怒、倦怠乏力、腸鳴矢氣、噯氣、善太息、畏寒肢冷、腰膝痠軟及口渴,量化計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1]的標準。
1.5 療效標準 臨床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zhuǎn),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1]。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1.5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例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由表1可見,2組愈顯率、總有效率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2.2 2組治療后單項證候療效比較 見表2。
經(jīng)Ridit分析,2組治療后在食欲不振、善太息、畏寒肢冷、腰膝痠軟及口渴證候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在改善上述證候優(yōu)于對照組。
中醫(yī)學認為,腹瀉型IBS屬腹痛、泄瀉等范疇,病位在腸腑,但與肝、脾、腎等臟腑的功能失調(diào)密切相關。肝氣疏泄失常,致使脾胃運化失健,大腸傳導失司是發(fā)病主因。本病病程長,初起發(fā)病多實,病久轉(zhuǎn)虛,本虛標實,寒熱并見。固本益腸片為純中藥制劑,具有健脾溫腎、澀腸止瀉的功效,治療腹瀉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3]。古方烏梅丸旨在酸苦辛甘合用,寒熱同治,調(diào)和肝脾,氣血兼顧。而新加烏梅丸是在烏梅丸的基礎上加重了溫通之效,融疏、溫、補、澀、通于一身,久瀉必傷陽,久瀉必有滯,故在烏梅丸的基礎上加入金櫻子、吳茱萸、補骨脂、檳榔、枳實、柴胡、白芍藥及甘草。方中烏梅酸溫,入肝、脾、肺、大腸經(jīng),酸收固腸以止瀉痢,為君藥?!侗静菥V目》云:“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薄秳e錄》云:“止下痢,好唾口干?!苯饳炎铀釢?,平,入腎、膀胱、大腸經(jīng),澀腸止瀉,為臣藥?!侗静萁?jīng)疏》云:“《十劑》云,澀可去脫。脾虛滑泄不禁,非澀劑無以固之……此藥(金櫻子)氣溫,味酸澀,入三經(jīng)而收斂虛脫之氣,故能主諸證也。”吳茱萸溫中暖肝開郁,升清陽而斷泄利;補骨脂則通命門暖丹田。吳茱萸得補骨脂實有木火相生、火源不斷之妙,二者共為佐藥。另吳茱萸入肝經(jīng),能開郁散結,下氣降逆,與黃連合用即成左金丸,可加強調(diào)肝和胃的作用,提高新加烏梅丸治療本病的療效。桂枝、干姜溫臟寒,調(diào)氣機;花椒、細辛辛熱散寒;黃連、黃柏清腸化濕;黃連、干姜、黃柏、細辛同用,亦能寒熱并調(diào)。傷寒三陰證多為虛寒,厥陰則為三陰之末,陰盡則陽生,故方中桂枝、當歸以溫通營血,黨參、附子以溫補陽氣,在扶正的同時,又兼顧到氣血,且當歸、桂枝、細辛有當歸四逆之思,黨參、附子、干姜合四逆加參之意。泄之久滑者,多有積滯,若溫陽而不通滯者,鮮有效者,故用檳榔、枳實通因通用,配以柴胡疏肝、白芍藥柔肝;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新加烏梅丸的組方體現(xiàn)了補用酸,助用苦,益用甘味之藥調(diào)之,以治療肝疾的主張,也符合中醫(yī)見肝之病,先實其脾氣的治則思想。新加烏梅丸用藥看似雜亂,藥性有溫有寒,藥味有辛有酸,有苦有甘,對于腹瀉型IBS寒熱虛實夾雜的病機,組方實寓深意。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組在改善畏寒肢冷、腰膝痠軟、口渴、食欲不振及善太息證候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進一步證實了寒熱同治,調(diào)和肝脾在治療本病中的優(yōu)勢。
[1]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39-143.
[2] Drossman DA,Corazziari E,Jalley NJ,et al.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Rome Ⅱ[M].Mclean,Virginia:Dgnon and Associates,2000:360-382.
[3] 趙金媛,李朝爭,齊有莉.固本益腸片治療功能性腹瀉療效分析[J].中華實用中西醫(yī)雜志,2007,20(7):606-607.
(本文編輯:石 康)
·信息·
2013年中華醫(yī)學科技獎揭曉
“脾窩異位輔助性肝移植和多器官聯(lián)合移植關鍵技術的建立及應用”等8個項目獲一等獎。其中,有3項涉及腫瘤防治,約占一等獎總數(shù)的37%。腫瘤是當前危害我國公眾健康的重大疾病,多項腫瘤防治相關科研項目獲得大獎,反映出我國醫(yī)學科研界聚焦公眾重大健康需求,開展科技攻關并取得重要進展。
“系統(tǒng)性風濕免疫病發(fā)病機制及免疫干預的研究”等25個項目獲二等獎,“腦小血管病的發(fā)病機制與診治研究”等47個項目獲三等獎?!肮⑨t(yī)院精細化管理創(chuàng)新的關鍵技術提升與應用”“云南省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制度的建立與完善”2個項目獲衛(wèi)生管理獎?!爸袊哐獕夯颊咦晕夜芾順藴适謨浴薄啊缎袨闆Q定健康》科普叢書”2個項目獲醫(yī)學科普獎。為醫(yī)改建言獻策,提出設立全科醫(yī)生特崗計劃等建議并被采納的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曾益新院士,在衛(wèi)生政策學研究領域作出開拓性貢獻的復旦大學郝模教授,獲衛(wèi)生政策獎。
李娜(1983—),女,主治醫(yī)師,碩士。從事中醫(yī)內(nèi)科臨床工作。
R289.61;R442.2
A
1002-2619(2014)01-0052-02
201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