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欣+李勝基
火熱的七月中旬,沈陽北陵公園西側(cè)的遼寧省省直機關(guān)離休干部活動中心大樓內(nèi)少了以往的喧囂,位于四樓的老干部大學已經(jīng)放假了。而三樓各個活動室仍然全天開放,何志山每天早上8點前肯定來到辦公室,為前來活動的老干部服務。
一米八的個頭、略顯單薄的身材,身穿藍T恤、藍長褲,不擅言辭。何志山給記者的直觀印象就兩個字——“樸素”,而他給朝夕相處的同事們留下的印象,歸納起來還有另外六個字,那就是“細致、勤懇、踏實”。
“對家人啥樣對老干部們就啥樣!”
今年50歲的何志山是錫伯族人,1988年1月在部隊時,表現(xiàn)突出的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1999年,何志山從部隊轉(zhuǎn)業(yè)到遼寧省委老干部局工作。當過副營長、兩次立功受獎的何志山,骨子里透著軍人的硬朗和堅定,但在服務老干部的工作崗位上,顯示出的卻是細膩和溫情。在干休所工作10年間,他視老干部如同父母,不管老干部遇到啥大事小情,他總是隨叫隨到、有求必應。面對他人的不解,他這樣解釋:“老干部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能為老干部服務,是我的榮幸?!?/p>
10年間,何志山與老干部們產(chǎn)生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后來他不在干休所任職了,老干部們有事還是習慣找他。今年春節(jié)期間,離休干部趙守田家的熱水器突然斷電,洗不了澡,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何志山。按理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何志山完全可以把這件事推脫掉。可接到電話后,何志山二話不說,立即會同電工吳春雷趕到趙老家中,幫助老人家重新檢修了線路,解決了難題。
2009年3月,何志山調(diào)任省老干部活動中心辦公室主任。老干部活動中心分為南北兩片,北片在皇姑區(qū)北陵公園附近,南片在和平區(qū)三好街加油站旁,南北相距15公里之遙。何志山毫無怨言,經(jīng)常兩邊跑,許多活兒他都是親力親為。
服務對象多了,服務的內(nèi)容也隨之增加。通過細心觀察,何志山發(fā)現(xiàn)有的老干部如廁時,使用坐便不習慣,使用蹲便起身又很吃力,便組織同事們研究解決方案。很快,他們便在衛(wèi)生間蹲便的兩側(cè)安裝了安全扶手;考慮到前來活動的數(shù)百名老干部上下臺階的安全,又在活動中心樓門前的臺階上安裝了扶手;當年采暖期到來前,何志山放棄休息時間,與工人們一道加班加點,完成了鍋爐改造重新掛網(wǎng)工作,使活動室更加舒適溫暖……
2012年2月,何志山被提拔為活動中心副主任,主抓安全和后勤管理工作。針對老同志反映熱飯的箱子容量小、更衣箱數(shù)量不足、餐廳座位擁擠等問題,本著合理就辦、有事快辦、特事特辦的原則,何志山一一協(xié)調(diào)解決了。
平日里,何志山一有空兒就和同事們交流服務體會,令大家受益匪淺。例如,何志山提醒大家說:“老干部有時在樓前的臺階上坐著,可別以為他是在休息,也有可能是因為身體不舒服迷糊了,得趕緊上前搭個話兒,以防不測。咱們對待‘雙高期老干部就得特別留心觀察。”采訪過程中,記者恰巧碰上了某裝修公司前來維修的李慶師傅,他深有感觸地評價道:“何志山工作太認真了,別人都下班了他還在忙活。有的周六周日,我來干活兒也能看到他,這樣敬業(yè)的干部的確讓人打心眼兒里佩服!”
面對大家的一致夸贊,何志山卻對記者這樣說:“工作是大家干的,我在其中起的作用很小。其實,我想得很簡單,老干部把活動中心當家,咱就得把他們當家庭成員,對家人啥樣對他們就啥樣!”
“不幫鄉(xiāng)親們干點兒啥,心里有愧!”
在工作日,何志山把心思用在為老干部服務上;在節(jié)假日,他又把精力放在扶貧幫困上。從2005年開始,何志山擔任了省委老干部局的扶貧工作聯(lián)絡員,從葫蘆島市建昌縣養(yǎng)馬甸子鄉(xiāng)到朝陽市喀左縣東哨鄉(xiāng),他的足跡遍布20多個村莊。看到有的鄉(xiāng)親因病致貧,有的是因為孩子多,造成生活壓力大,何志山感到肩負的責任沉甸甸的:“總覺得不幫鄉(xiāng)親們干點兒啥,心里有愧!”
擔任聯(lián)絡員至今,何志山奉獻于扶貧工作的休息日已達幾百天。同事們覺得這么做不合常理:“為啥工作時間不去,偏要占用自己的休息日呢?”“辦公室工作雜,臨時事務性工作很多,就算扶貧也不能耽誤正常工作呀。好在我家里的負擔輕,媳婦沒工作,她替我把家里和孩子的事都擔起來了?!焙沃旧竭@樣輕松描述著自家的“優(yōu)勢”。在妻子的大力支持下,時任老干部活動中心辦公室主任的何志山,經(jīng)常利用節(jié)假日、雙休日,乘車到朝陽市喀左縣東哨鄉(xiāng),下車后再借用自行車往返3個多小時,到村里走訪調(diào)研,幫助村民尋找脫貧出路。鄉(xiāng)親們和他混熟了,都不拿他當外人。同事劉樂春告訴記者:“本來定的是一年一換聯(lián)絡員,這么多年一直沒換人,就因為何志山干得太出色,鄉(xiāng)親們更離不開他?!?/p>
東哨鄉(xiāng)小馬架子村四組李秀榮、大馬架子村五組曹永青等,這些貧困老人患有身體或精神疾病,何志山經(jīng)常親手將慰問金和米面送到老人們的家里。僅2008年至2010年在東哨鄉(xiāng)掛職副書記的3年間,何志山代表省委老干部局上門慰問貧困戶146戶,為東哨鄉(xiāng)的貧困戶送去面粉100袋、大米100袋、棉衣100件、電腦7臺、慰問金上萬元。
擔任聯(lián)絡員以來,在何志山的建議下,省委老干部局先后投資幾十萬元,幫助貧困鄉(xiāng)建立了多個文化站,搭建了許多冷棚,幫扶了近百名貧困學生,走訪慰問了幾百戶困難家庭。何志山也連續(xù)6年被評為“遼寧省定點扶貧先進工作者”。
“獻血救人,我非常開心!”
在何志山心中,自己取得的業(yè)績都歸功于同事間的合作,但有一種榮譽卻體現(xiàn)了他奉獻的純粹。在何志山簡樸的家中,擺放著兩塊“無價之寶”——由國家衛(wèi)生部、紅十字總會、解放軍總后勤部頒發(fā)的2006—2007年度“全國無償獻血獎金獎”和2008—200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獎銅獎”獎牌。他興奮地對記者說:“一想到自己獻血能讓素不相識的病人得到救治,就覺得渾身充滿了能量。我非常開心!”
2004年3月16日,在皇姑區(qū)北行獻血站,已到不惑之年的何志山第一次伸出手臂,無償捐獻了400毫升血液。在獻血的過程中,他了解到,正常人除了每年最多能這樣獻血兩次之外,還可以每月捐獻一次血小板。當時,他高興萬分:“這樣就可以多拯救一些寶貴的生命了!”由于血小板保存期短,何志山便把自己的聯(lián)系方式留給了血站的工作人員,并表示隨叫隨到。干休所的老同事郝艷萍回憶說:“我跟他在一個辦公室工作,見他經(jīng)常迷糊,大家都猜測他的身體是不是出了問題。后來,紅十字會來給他頒獎,我們這才知道他無償獻血、捐獻血小板的事。”
翻開血站的檔案記載,從2004年至今,何志山累計向血站無償獻血、捐獻血小板36次,總量近3萬毫升,相當于自身血量的7倍以上,他的名字被鐫刻在沈陽世博園內(nèi)的愛心獻血石上。當記者詢問何志山家中是否存有獻血時的照片時,他憨厚地笑著說:“咱也不是為了宣傳才獻血,獻血時壓根兒就沒想過照相?!弊詮墨I血的事跡被傳播后,許多老干部都十分關(guān)心何志山的身體健康,一位老醫(yī)務工作者親切地叮囑他:“頭些年,你獻了那么多的血,現(xiàn)在你也是年過半百的人了,可得好好養(yǎng)身體?。 ?/p>
2011年,省委老干部局專門下發(fā)通知,在全局系統(tǒng)開展向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何志山學習的活動。2013年8月,何志山又光榮地當選為“第十二屆全運會火炬手”。前不久,當?shù)弥沃旧奖贿|寧省委、省政府授予“一等功公務員”稱號時,曾在干休所共過事的老朋友施鳳梅高興地說:“何志山做好事從不表白、不留名,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很崇高,共產(chǎn)黨員就應該是他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