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物影像調(diào)查(TBIS)
在離天空最近的高原地區(qū),有巍峨的雪山、壯麗的冰川,也有為這片土地帶來無限生機的高山花卉。高山花卉通常生長在海拔3000米以上。杜鵑、報春和龍膽是世界公認的三大高山花卉,而在中國,由于喜馬拉雅山脈和橫斷山脈得天獨厚的存在,高山花卉的隊伍中新增了綠絨蒿,形成了四大高山花卉。由于高山上紫外線強烈,高山植物會產(chǎn)生大量的胡蘿卜素和花青素來防止紫外線過強的危害,因此高山花卉往往呈現(xiàn)出鮮明的紅色、藍色、紫色或橙黃色,十分亮麗。較之平原地區(qū)的植物,它們大多更加具有觀賞價值,但卻因為生長在人跡罕至的高寒地帶而少有人問津,可謂“養(yǎng)在深閨少人識”。這一次,我們將跟隨西藏生物影像調(diào)查機構(gòu)(TBIS)的隊員踏入神秘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前往天脈神湖那拉錯,去尋覓難得一見的高山花卉,感受它們非凡的魅力。
TBIS成立于2010年,是隸屬于西藏戶外協(xié)會的環(huán)保公益組織,目前是西藏唯一一家致力于生物多樣性影像考察的影像調(diào)查機構(gòu),旨在通過影像的力量保護環(huán)喜馬拉雅地區(qū)的生物多樣性。“有圖有真相”是TBIS的考察成果呈現(xiàn)的方式,當(dāng)我們把美麗的物種照片、生境影像展示給大家,這種不言而喻的美好與神奇很難不引起人們的關(guān)愛欲望。
觀花行程推薦
如果你想去那拉錯觀花,可以嘗試以下路線和行程。這條路線沿途風(fēng)光極為美麗,而且行走難度適中,正是觀花的極佳路線。為了舒適地觀賞這一路的高山花卉,以安排3天時間為宜,每日徒步行走10千米左右。
格嘎大橋(海拔2883米)——吉定當(dāng)嘎大草壩(南迦巴瓦峰第一大本營,海拔3527米)。沿途可回望俯視雅魯藏布大峽谷、近距離觀賞南迦巴瓦峰。一路都有高山花卉相伴,可以邊走邊觀花。
吉定當(dāng)嘎大草壩——杜鵑林?!抢耄ê0?300米)。穿草壩,過原始森林,蹚激流暗河。穿報春花坪,入杜鵑花林,觀高山花海。扎營于那拉錯湖畔,枕著花香入眠。
那拉錯——南迦巴瓦觀景臺——派鎮(zhèn)。那拉錯轉(zhuǎn)湖一周,欣賞四大高山花卉開放的盛宴。
戶外旅行注意事項
5月至9月是觀花的最好時間,但花期正碰上雨季,觀花還須注意防雨。建議穿著防水性能較好的沖鋒衣褲,攜帶配有防雨罩的登山包。
高海拔地區(qū)戶外活動較為艱難,應(yīng)該盡量減少負重。僅攜帶必備物品即可。
部分野外植物有微毒,不要隨意觸碰,以免發(fā)生危險。
時刻注意環(huán)保,不要留下垃圾!現(xiàn)代社會的工業(yè)垃圾在大自然中分解極慢,會嚴(yán)重破壞野外生態(tài)。
觀花過程中請勿摘花,以免破壞高山花卉的生物多樣性。
姍姍來遲的報春花
雅魯藏布大峽谷位于雅魯藏布江下流,北起中國西藏林芝地區(qū)米林縣的大渡卡村,南到墨脫縣巴昔卡村,是世界最深、最長、海拔最高的河流峽谷。2011年夏季,由西藏生物影像調(diào)查機構(gòu)組織的雅魯藏布大峽谷考察,將那拉錯徒步線路作為一條重點的考察線路。一支由生態(tài)攝影師、動物學(xué)家、植物學(xué)家、志愿者、背夫組成的隊伍,向著南迦巴瓦峰西南的天脈神湖那拉錯出發(fā)了。
從雅魯藏布大峽谷內(nèi)的格嘎大橋通往那拉錯這一路,是大峽谷生物多樣性的集中體現(xiàn)。隨著海拔和地勢的變化,我們可以見到高山湖泊、高山草甸、高山灌叢、苔原、流石灘、針葉林、闊葉林等多種自然景觀及地貌,植被類型非常豐富。
我們從海拔2800米的格嘎大橋出發(fā),沿著南迦巴瓦峰冰川融水匯成的、奔騰而下的格嘎曲,踩著亂石堆一路前進。7月是大峽谷的雨季,但也是花的海洋,徒步道路上各種高山花卉一路相伴,我們也從開始的驚喜興奮到了后來的見怪不怪。
途中常見一種高山花卉—報春花。報春花屬的學(xué)名叫Primula,這和報春的中文名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暗示了它在早春開花的特性。報春通常在12月至次年4月開花,冰雪初融的時候,便是報春花悄然綻放之時了。然而在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春來晚,氣候也與低海拔地區(qū)截然不同,這里報春的花期則推遲到5月之后了。這遲來的報春倒也著實給高原添了春色!
高原常見的報春品種大多長在高山草地、林間草甸之上,成片的小花,映襯著青蔥草地,很有些小清新的味道。
難得一見的綠絨蒿
走入茂密的闊葉林,走出高大的針葉林,我們到達了吉定大草壩,本地稱之為“吉定當(dāng)嘎”。這里是直白和格嘎兩條山溝間的山嘴臺地。剛剛經(jīng)歷了一段坡度達到40度的上坡,有的隊員還沒緩過神來,但很多攝影師已經(jīng)開始在這個長滿了報春、委陵菜等野花的草壩子上拍攝了。
除了常見的報春花,這里還有一種對于住在平原谷底的人來說算是全然陌生的植物——綠絨蒿。綠絨蒿是罌粟科植物,別名“高山牡丹”,它生長在海拔3000米以上,低海拔地區(qū)根本見不到它的身影。全世界約有49種綠絨蒿屬植物,僅一種產(chǎn)于歐洲,余下的種類集中分布在喜馬拉雅山脈和橫斷山脈。綠絨蒿屬的植物往往都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然而作為綠絨蒿的世界分布中心,我國的綠絨蒿卻長久地埋沒于高山之中,人工栽培仍處于起步階段。倒是在遙遠的歐洲,人們將綠絨蒿稱為“喜馬拉雅藍罌粟”,并推崇它為“世界名花”。早在百年之前,歐洲人便開始深入我國腹地,采種回國,引入綠絨蒿作為園林植物。
同大部分罌粟科植物一樣,綠絨蒿具有非常鮮艷的外表。其實“綠絨”指的是絨毛覆蓋的綠色的莖,而不是說它的花色。綠絨蒿為了適應(yīng)不同的高山氣候和環(huán)境,不僅體態(tài)多樣,而且色澤豐富。開藍色花的綠絨蒿品種較為常見,當(dāng)然,也有不少品種開的是黃色、紫色或紅色花朵。
綠絨蒿生性倔強,往往生長在條件最為艱苦的高海拔的流石灘和冰川前緣,因此要見到綠絨蒿就得往高處爬,往冰川下走。那拉錯是高山冰蝕湖,正好具備了綠絨蒿對環(huán)境的要求。
高山上的杜鵑花林
吉定大草壩距離南迦巴瓦峰非常近,曾經(jīng)的南峰登山大本營就設(shè)置在這里,然而現(xiàn)在早已不見蹤跡。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位于西藏林芝地區(qū),為世界第28高峰?!澳襄劝屯摺辈卣Z意為“直刺天空的長矛”,與其外形非常契合。由于該峰終年積雪,云霧繚繞,從不輕易露出真面目,所以也被稱為“羞女峰”。1992年10月30日,中日聯(lián)合登山隊首次登頂成功。
我們從吉定當(dāng)嘎繼續(xù)往前,即進入松、杉與硬櫟、樺木等組成的混合密林帶。7月的南迦巴瓦峰地區(qū)雨量充沛,加上經(jīng)年堆積的腐殖層所帶來的養(yǎng)分,衍生出了這一路繁盛的林下植物層,有不少樹木還披滿了厚厚的松蘿和苔蘚,宛如電影《阿凡達》中的奇幻世界。
我們在叢林中穿梭,不停跨越腐朽倒下的樹木;在布滿苔蘚的石頭上攀爬,陽光中飄飛著精靈般的白花絮;而林間的小草坪,總會適時地出現(xiàn)在略顯陰冷的旅程中,這鮮花盛開的地方是旅行途中勞累困頓的安慰劑。
走出叢林,我們竟然發(fā)現(xiàn)了大片的杜鵑花林,怪不得人們稱這里是高山杜鵑的天堂。杜鵑在我國十大名花中排名第六,它是江西、安徽和貴州多省的省花,以其作為市花者更是不在少數(shù)。詠杜鵑花的詩文則自古有之,這種花在我國早已深入人心。然而,杜鵑品種繁多,全世界約有900種,我國有530余種,我們平常所常見的杜鵑不過寥寥數(shù)種。在高山之上,你會看到多種多樣的杜鵑花正傲然開放!5月到6月,是大部分高山杜鵑的花期,待到7、8月份,也還能看到不少品種的倩影。
那拉錯湖畔觀花
穿越美麗的杜鵑林,到達海拔大約4400米的地方,就是真正的高山草甸地帶,平臺之上是一大片正開得茁壯的金露梅,還有各色巖梅、巖須、低矮的杜鵑灌叢,以及拔地而起的塔黃。塔黃是一種非常具有“魔幻”風(fēng)格的植物,在高山草甸上“鶴立雞群”,高度可以達到2米,好像電影《魔戒》中的魔杖。黃色的苞葉,向上漸小,葉片略下垂,重重疊疊地包裹出一株擎天玉柱。
在這個高大平臺上,南可望那拉錯南岸的雪峰,回頭則可見加拉白壘峰以及南迦巴瓦的東西兩座衛(wèi)峰。一早一晚,當(dāng)太陽為大地染上亮銀和金黃的時候,這些雪峰在若隱若現(xiàn)的霧氣陪襯下,像是從花海中長出來一樣。離開這一片花海的大平臺,再經(jīng)過一片杜鵑灌叢,便到達了那拉錯的北岸。在北岸的高地上,可以俯瞰整個那拉錯,那流入湖中的冰川涓流,宛如大地的血脈,綠色的湖水與巍峨的雪峰是秀麗與雄壯的完美結(jié)合。這一路的美景與驚喜,超越了一切“坡度”帶來的辛苦。
那拉錯位于南迦巴瓦峰西南,海拔4300米,是典型的高山冰蝕湖。其名源于湖東的那拉峰,那拉峰是南迦巴瓦一脊九峰中最靠西的一座。藏語中“那拉”有“天邊”和“天脈”的意思,“錯”是“湖”的意思。7月至10月為那拉錯的豐水期,水域面積約2平方千米;而4~6月以及11月至次年1月的枯水期時,面積僅為半平方千米左右;而其他的月份里,那拉錯則是被冰雪覆蓋,白茫茫一片。
在那拉錯湖畔細細觀察,你有可能看到一種美麗的天藍色小花,這就是龍膽。天藍的花朵點綴在高山草甸或灌叢中,跟頭頂?shù)乃{天相互映襯,分外美麗。
風(fēng)霜凜冽、輻射強烈的高海拔地帶,有的生物選擇了逃避,也有的生物選擇了適應(yīng)。高山花卉便在這人跡罕至的土地上選擇了頑強生長,更在與紫外線的對抗中綻放出了別樣的美麗!那拉錯一路走來,欣賞這些養(yǎng)在深閨少人識的傾城絕色,是一種難得的經(jīng)歷,也愿它們能永遠盛放在高山之巔、冰川前緣!
(責(zé)任編輯/冷林蔚 李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