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義
摘 要:雜交水稻是我國主要農(nóng)產(chǎn)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研究和種植雜交水稻的重要意義就是為了解決世界糧食不足的問題,特別是在全球進一步發(fā)展雜交水稻,對保障世界糧食安全和促進世界和平也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本文主要從種前選擇、播種處理、播后管理、科學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對雜交水稻的種植栽培技術進行探討,為其高產(chǎn)高效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雜交水稻;種植;栽培;技術
在全球進一步發(fā)展雜交水稻的今天,如何確保雜交水稻種植栽培的高產(chǎn)高效,是我們值得研究的技術問題。由于雜交水稻無論是產(chǎn)量,抗病性,各種綜合形狀都要比不雜交的水稻要高,這就意味著雜交水稻糧食出產(chǎn)量的提高,為日益增加的人口與有限的土地資源環(huán)境下更好地解決糧食問題發(fā)揮了重大作用。以下筆者根據(jù)實踐經(jīng)驗,簡略闡述雜交水稻的種植栽培技術,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組合選擇技術要點
選擇組合主要應考慮組合的熟期、抗性、米質(zhì)和豐產(chǎn)性等指標。一般來說,生育期稍長的組合,營養(yǎng)積累的時間較長,獲得高產(chǎn)的潛力較大,只要水源等條件許可,應盡量選擇生育期較長的組合,以利豐產(chǎn)。配制出優(yōu)良組合后,還需通過正確的栽培措施,做到良種良法配套,使雜交水稻在生產(chǎn)上發(fā)揮最大的生產(chǎn)潛力和最好的經(jīng)濟效益。
二、選擇苗床地
要選擇地勢平坦,背風向陽。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質(zhì)疏松肥沃的偏酸性的無農(nóng)藥殘留的園田地或旱田地做育秧田。秧田最好建立育苗基地,要長期固定,連年培肥,消滅雜草。如果第一年旱改水,要調(diào)查前茬應用什么農(nóng)藥,避免因長殘效農(nóng)藥造成藥害。應用以下長殘效農(nóng)藥不能育苗,如氯嘧磺隆、咪唑乙煙酸、氟磺胺草醚、莠去津、煙嘧磺隆、甲磺隆、綠磺隆、西瑪津等。
三、浸種催芽、適時播種
1.種子的選擇與處理。(1)選種。良種是增產(chǎn)的基礎,良法是增產(chǎn)的條件。品種選擇上必須應用豐產(chǎn)性較好、抗病、抗倒、質(zhì)優(yōu)的品種種子處理。(2)曬種。浸種前,曬種l一2天,有增強種子透水、透氣性,提高發(fā)芽率、滅菌等功效。(3)浸種。消毒一般用40%多菌靈浸泡48小時,浸種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種子發(fā)芽時對水分的要求。(4)催芽。催芽的好壞是培育壯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催芽要求做到“快、高、齊、壯”。
2.播種。播種日期,應根據(jù)本田茬口和天氣情況確定,一般在氣溫穩(wěn)定通過10~12℃時可進行露天播種,低于10~12~C時,要采取保溫措施后才能進行播種。要適期早播,在保證正常出苗的前提下相對越早越好。可用定位播種器或手工播種。播種量:常規(guī)稻,旱床為200~250g/m2,濕潤秧田為20~40g/m。;雜交稻,旱床為150~200g/m2,濕潤秧田為lO~20g/m2。要求播均播勻,播后壓種塌谷,旱育秧時可用過篩細土或配制的營養(yǎng)土均勻覆蓋0.5cm,做到不露籽;播種后再用苗床專用除草劑進行封草。
3.合理密植。合理密植的基本要求是插足基本苗。水育秧播種量每畝為2—3公斤,旱育秧播種量每畝為l一2公斤。
4.壯秧標準。雜交稻壯秧標準的共同特點:一是帶分蘗;二是適齡。所謂帶分蘗即雜交早稻和早插的雜交中稻秧苗分蘗株率應達40%-50%;所謂適齡即要求插后主莖在本田至少長出3片新葉再進入幼穗分化期,一般遲熟組合在35天以內(nèi),中熟組合在30天以內(nèi),早熟組合在25天以內(nèi)。
四、播后管理
1.苗期管理。水稻播種后,經(jīng)過8~lOd就可以出苗。從播種到水稻4葉前統(tǒng)稱為苗期。直播水稻在苗期管理上,應該做好以下工作:(1)查苗、補苗。水稻出苗后,要及時查苗、補苗。對于缺苗嚴重的地塊,要及時移密補稀,使稻株分布均勻,個體生長平衡。(2)水漿管理。秧苗2葉期前原則上不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當早晨葉尖無水珠時或中午秧苗萎蔫時或床面干裂要及時補水。床面有積水要及時晾床。秧苗2葉期后,床土干旱要澆水,大通風后,可適當增加澆水次數(shù),但不能灌水上床。澆水時間宜在早晨或者晚上,每次澆足澆透,減少澆水次數(shù)。
2.苗床滅草。沒有封閉滅草的苗床,在稗草3葉期前,每100平方米用10%氰氟草酯(千金)15~17毫升,對水3~4公斤莖葉噴霧;在稗草1.5葉期用敵稗滅草,每100平方米用16%敵稗乳油150毫升,對水3~4公斤莖葉噴霧。噴藥時要在露水消失后噴霧。
五、科學施肥
1.施肥原。則雜交水稻產(chǎn)量高,土壤養(yǎng)份消耗量大,每年需要補充較多的氮、磷、鉀等大量元素肥料,以及硼、鋅、錳等多種微量元素肥料。
2.施肥方法。提倡施有機肥、生物肥、復合肥、氮、磷、鉀配合施,作到減少氮肥增加有機肥、配以磷、鉀和微肥。根據(jù)我省實際情況:公頃產(chǎn)量10000公斤,一般需要純氮15O~175公斤,土壤肥力較高的稻區(qū)還減少一些,純磷(五氧化二磷)70~80公斤,純鉀(氧化鉀)75~100公斤。在施用上盡量減少基肥,平穩(wěn)促進的方法具體如下:
(1)基肥。翻地前將有機肥施入稻田中,在此基礎上把氮肥的30%、鉀肥的50%、磷肥全部施入稻田中作基肥。(2)返青分蘗肥。用氮肥總量的25%在插秧后的5~7天,有水層施入,保水5天。(3)補肥。把氮肥總量的25%、鉀肥50%,在有效分蘗的末期,6月25日左右施入。(4)穗粒肥。把剩下20%氮肥作穗粒肥用在7月.20日前后施入,但要春天氣,是否低溫或陰雨連綿,要看水稻長勢是否過旺或苗弱,看土壤地力是否脫肥的三看來決定是否施或少施。
3.灌水。在水分管理上,根據(jù)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生育特點來調(diào)節(jié)水層,合理灌水和曬田(在鹽堿稻區(qū)不能曬田,可以通過深灌控制無效分蘗),以達到節(jié)水提溫的目的。在插秧至緩苗期保持4~5cm深水層護苗,分蘗前期保持3am左右的淺水層,分蘗中后期進行干濕交替灌溉,當全田總莖數(shù)達到預定指標(平方米達到600個莖,3片葉以上的)時,及時排水曬田,控制無效分蘗的發(fā)生,在拔節(jié)孕穗前期保持濕潤,保證通氣良好,后期適當建立淺水層,特別是抽穗前5~15天內(nèi)保持淺水層,其余時期以間歇濕潤灌溉為主,采取陳水不干,新水不進的管水辦法,保證地上、地下部協(xié)調(diào)生長。在抽穗開花期采取間歇灌水的方法。
六、病、蟲、草、鼠害防治技術
除草以不影響分蘗、安全、綠色為目標。使用對水稻無抑制作用的高效、安全殺稗劑,如丙草胺和苯、噻卞進行封閉除草。水田整個生育期要在人工除草的基礎上進行化學除草。后期雜草較多的地塊更要以人工除草為主,配合化學除草。三棱草、野慈姑、雨久花較多地塊,用澤除防除,水蔥子、蘆葦多的地方要用阿羅津加吡密黃隆防除。由于缺水造成嚴重草荒的,滅稗草用50%二氯喹啉酸防除,驢耳菜等闊葉雜草用澤除防除。池埂子要割草兩次,改善水稻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在水稻潛葉蠅、負泥蟲發(fā)生期用“大功臣、一遍凈”單獨使用,畝用量均為2O至8O毫升,兌水20公斤噴霧。6月末7月初,莖桿粗壯、心葉甜度高的品種易受二化螟的危害,在危害初期采用18%殺蟲雙撒滴劑每畝200至250毫升。對葉色濃綠、生育拖后、排水不良、易感稻瘟病地塊,在發(fā)病初期可以用春雷霉素、滅稻瘟一號等。
七、適時收獲
一般雜交水稻抽穗后30天就已成熟(個別組合在4O~45天),在稻穗中上部黃熟后就可收割了,最后就是要做好晾曬和儲存。endprint
農(nóng)家科技下旬刊2014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