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飛,柳愛蓮,鄭英英,馮振獻, 劉志杰
(河南大學(xué) 體育學(xué)院,河南 開封 475001)
原發(fā)性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它可導(dǎo)致心、腎功能衰竭,是腦卒中、冠心病和動脈粥樣硬化等嚴(yán)重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1-2]。研究[3-5]表明,運動療法是最有希望、最具潛質(zhì)的高血壓非藥物療法,而且,運動是獨立的降壓因素??罩襁\動是一種集娛樂性、健身性、技巧性、靈活性和表演性于一體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在我國有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研究[6]表明,空竹運動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焦慮、抑郁癥狀,提高老年人睡眠質(zhì)量,促進其身心健康。我們的研究通過空竹運動干預(yù),探討空竹運動對老年輕度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壓、血脂、FG及F.C.的影響,以期對患者的健身運動起指導(dǎo)作用。
以老年輕度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40人為研究對象,年齡61~65歲,140/90 mmHg≤血壓≤159/99 mmHg,未服用降血壓和降血脂藥物,無嚴(yán)重的心、腦、腎等疾病,會習(xí)練空竹運動,但無固定鍛煉習(xí)慣,且自愿參加12周健身鍛煉。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2組,運動組25人,對照組15人。實驗期間,所有受試者均保持正常飲食習(xí)慣。研究對象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1.2.1 指標(biāo)檢查 實驗前和實驗周期結(jié)束后,對每位實驗對象進行心電圖、血壓、血糖(FG)、血脂檢查, 血脂檢查指標(biāo)檢查包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
1.2.2 制定并實施運動處方 ①確定F.C.:首先對運動組進行兩次運動負(fù)荷試驗,記錄心率,計算出兩次負(fù)荷強度的能量代謝當(dāng)量梅脫值(METs),以“220-年齡”為預(yù)期最大心率,計算出每位受試者的心臟功能能力(F.C.)。②確定運動強度:以每位受試者F.C.的40%~60% 作為運動能力(E.C.)[7-8],并以E.C.相對應(yīng)的心率范圍作為靶心率范圍來控制運動強度。③運動方案:運動組進行為期12周的空竹運動,在專業(yè)教練的指導(dǎo)下集體進行。具體方案為第1~2周為適應(yīng)期,保證受試者能熟練掌握抖空竹的技巧技法;從第3周開始進入運動干預(yù)階段,見表2。每次運動前進行5~10 min的準(zhǔn)備活動,結(jié)束時進行5~10 min的整理活動。對照組保持原來生活方式不變,無規(guī)律運動。
表2 運動處方
經(jīng)過12周的空竹運動,受試者的血壓有明顯的下降。運動組中25名受試者有24名血壓明顯下降,有效率高達96%;與實驗前相比,收縮壓 (SBP) 平均下降了21.1 mmHg,舒張壓 (DBP) 平均下降了11 mmHg,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對照組12周后受試者收縮壓、舒張壓均有上升趨勢,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后運動組受試者安靜心率 (RHR) 平均減慢2.7 bpm,與實驗前及組間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見表3。
同時,經(jīng)過12周的空竹運動,不同危險分層的受試者中,中危和高危人群的血壓下降較明顯,且中危人群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4。
由表5可知,運動組的TC、TG、LDL-C在運動后出現(xiàn)了非常顯著性下降(P<0.01),HDL-C在運動后顯著性上升(P<0.05),F(xiàn)G較運動前有明顯下降(P<0.05)。對照組TC、TG和FG均未發(fā)現(xiàn)統(tǒng)計學(xué)顯著性差異。表明12周的空竹運動對受試者的血脂、血糖代謝產(chǎn)生了良好的干預(yù)作用。
經(jīng)過12周的空竹鍛煉,運動組的心臟功能能力有顯著提高(P<0.05),運動后心臟功能能力由(7.37±1.20)METs上升到(7.96±0.93)METs。對應(yīng)的靶心率 (THR) 范圍有明顯的下降(P<0.05),達到40% F.C.強度要求的靶心率下降最明顯,由(108.3±8.5)bpm降到(100.6±4.9)bpm,而60% F.C.強度要求的靶心率卻有所提高,見表6。
表3 實驗前后血壓、心率的變化
注:與實驗前相比,*P<0.01。
表4 不同危險分層的高血壓患者實驗前后血壓的變化
注:與實驗前相比,*P<0.05,**P<0.01。
表5 運動前后受試者血脂、血糖的變化
注:與實驗前相比,*P<0.05,**P<0.01。
表6 運動組實驗前后F.C.及THR范圍的變化
注:與實驗前相比,*P<0.05。
大量研究[9-10]表明,合適的體育運動能有效地降低血壓,規(guī)律的中強度有氧運動可使輕度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明顯下降。
我們的研究顯示,經(jīng)過12周的空竹鍛煉后,全部受試者中除1人無明顯血壓下降外,其余24人的收縮壓、舒張壓均降至正常血壓水平,表明空竹運動具有良好的降壓作用。抖空竹運動是一種全身性的體育活動,可疏經(jīng)活血,改善氣血運行,降低外周阻力,長期堅持,會使因血管彈性變化引起的高血壓癥狀得到緩解。
長期神經(jīng)過度緊張或情緒激動、憤怒、焦慮、恐懼等不良因素,將導(dǎo)致支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中樞神經(jīng)發(fā)生紊亂而誘發(fā)高血壓病,并且在病情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時甚至可成為導(dǎo)致死亡的直接原因。空竹運動可使高血壓患者情緒安定、心情舒暢,緩解其緊張、焦慮和激動的情緒,調(diào)節(jié)自主神經(jīng)功能,降低交感神經(jīng)的興奮性,外周血管擴張,血壓下降。
大量研究[11]證實,運動可以促進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提高脂蛋白酯酶(LPL)的活性,促進脂肪的分解,增加脂肪作為能量的利用,降低血中TG和LDL-C水平,提高HDL-C平,減少脂肪在血管壁內(nèi)沉積,預(yù)防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病變。長期耐力訓(xùn)練使LPL活性提高,骨骼肌以游離脂肪酸氧化作為主要能量來源,增加了TG分解代謝及HDL-C生成增加。
我們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經(jīng)過12周的抖空竹運動后,運動組的TG、TC、LDL-C出現(xiàn)非常明顯的下降(P<0.01),HDL-C有顯著性升高(P<0.05)。由此說明,空竹運動可明顯降低血脂,提高HDL-C水平。 對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起積極作用。
機體內(nèi)血糖代謝受胰島素的調(diào)節(jié),胰島素是維持體內(nèi)血糖正常水平的最主要激素,胰島素必須與細胞膜上的胰島素受體結(jié)合才能發(fā)揮其生理效應(yīng)。研究[12]表明,運動可增加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的數(shù)量,提高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島素與受體的親和力,促進機體對葡萄糖的利用。長期有規(guī)律的耐力運動可增加骨骼肌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骨骼肌對葡萄糖的吸收及糖原的合成[13]。
我們的研究顯示,經(jīng)過12周的抖空竹運動,運動組的血糖水平明顯下降(P<0.05),而對照組的血糖水平卻有所升高,說明抖空竹運動可以促進機體對血液中葡萄糖的利用。
F.C.是評價心臟功能和人體有氧功能能力的重要指標(biāo)之一,也是確定運動強度的關(guān)鍵指標(biāo),對一般健康人來說,F(xiàn).C.相當(dāng)于最大吸氧量相應(yīng)的METs值。
我們的研究顯示, 運動組受試者的F.C.顯著提高(P<0.05),F(xiàn).C.由(7.37±1.20)METs上升到(7.96±0.93)METs。與實驗前相比較,運動組的心率明顯降低。
綜上所述,空竹運動可減少對心血管健康不利的因素(較高的血壓、血脂、血糖等),提高心肌酶的活性和氧氣的利用,促進心臟的血液供應(yīng),增加心搏出量和心力儲備,利于增強F.C.??梢?,空竹運動可改善患者體質(zhì),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是一項值得推廣的有氧健身運動。
參考文獻:
[1] 陸再英,鐘南山.內(nèi)科學(xué)[M]. 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51.
[2] 吳兆蘇,姚崇華,趙冬,等.我國多省市心血管病趨勢及決定因素的人群監(jiān)測(中國MONICA方案)[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8,26(2):85-88.
[3] 高京紅,盧樂萍,胡曉玲.步行鍛煉治療中老年高血壓病[J].現(xiàn)代康復(fù),2000,4(2):268.
[4] 劉俊玲.有氧與抗阻運動對輕度高血壓老年人血壓影響的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xué),2002.
[5] Hagberg J M, Park J J, Brown M D. The role of exercise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an update[J]. Sports Medicine, 2000,30(3):193-206.
[6] 李軍.“空竹”運動對老年人情緒、睡眠健康的影響[J].中國體育科技,2005,41(3):37.
[7] 楊靜宜,徐峻華.運動處方[M].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 Petrella R J. How effective is exercise train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J].Clin J Sport Med ,1998, 8(3):224-23l.
[9] Hagberg J M, Park J J, Brown M D. The role of exercise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an update[J]. Sports Medicine, 2000,30(3):193-206.
[10] Kazuko Ishikawa-Takata, Toshiki Ohta,Hirofumi Tanaka. How much exercise is required to reduce blood pressure in essential hypertensives: a dose-response study[J]. 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03, 16(8): 629-633.
[11] 喬玉成.運動干預(yù)代謝綜合征機制研究進展[J].體育科學(xué),2005,25(11):68-70.
[12] 陳吉棣.體力活動、膳食營養(yǎng)與慢性病[J].中國運動醫(yī)學(xué)雜志,1999,18(1):46.
[13] 李明子,季立農(nóng),鄭修霞.中等強度急性運動對2型糖尿病餐后血糖的影響[J].中國糖尿病雜志,1999,7(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