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叔敖受教
孫叔敖被任命為楚國的丞相,很多當官的和老百姓都來表示祝賀。一個穿著粗布衣服,戴著白帽子的老大爺,最后來向孫叔敖表示慰問。孫叔敖整理好衣帽,莊重地接見了他,對老大爺說:“楚王不了解我沒有德才,讓我擔任了很高的職位,大家都來祝賀,您老卻來憐憫我,大概有什么意見要對我說吧!”老大爺說:“一個人當了大官,對人驕傲,百姓就會離開他;官職高又獨攬大權,國君就會討厭他;薪俸多而不知足,禍患就會降臨到他頭上?!睂O叔敖恭敬地向老大爺拜了兩拜說:“我誠懇地接受您的指教,還請您再提點意見?!崩洗鬆斦f:“地位越高,態(tài)度越謙遜;官職越大,越發(fā)小心謹慎;薪俸已很豐厚,就不應再多取財物。您能按這三條辦事,就可以把楚國治理好?!?/p>
(《說苑·敬慎》)
文征明賣田賠杯
文征明,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畫家。一次在一個富貴人家住宿,主人還沒出來,文公就躺在帳幔中等他。一會兒,一個朋友來了,他四處看了看,看見桌上有只金杯,急忙裝在袖筒中走了。這人是文公的老熟人。主人出來時,文公迎上去對他說:“我今天因為一件十分緊急的事要錢用,看見你桌上的金杯,想借去到當鋪中典當一點錢來用,等不及了,已命仆人拿走了。你看怎么辦?”主人只好答應。文公又說:“杯子有多重?值多少錢?這幾天如果拿不回來,我就賠償銀子給你?!敝魅舜饝恕N墓丶液筚u了自己的田賠償杯子,但始終沒有對主人說出真相。他后來得高壽,享有很大的名聲。
(《太上感應篇》)
溫庭筠應悔多言
溫庭筠,唐代著名詩人,因恃才不羈,好譏權貴,取憎于時。當時唐宣宗喜歡曲詞《菩薩蠻》,大臣令狐绹暗自請溫庭筠代己填《菩薩蠻》詞以進獻,囑咐溫庭筠千萬不要泄露出去,而溫庭筠卻將此事傳了開來,令狐绹大為不滿。后令狐绹為一典故請教溫庭筠,溫回答說:“這個故事出于《南華經》,并不是什么冷僻的書,希望相公管理政務之余,多花點時間讀讀古書?!毖酝庵庹f令狐绹不讀書,又嘗對人說“中書省內坐將軍”,譏諷令狐绹無學。令狐绹很生氣,上奏皇上說溫庭筠有才學無品行,不讓其登第,溫于是一輩子坎坷。溫庭筠的詩中說:“因知此恨人多積,悔讀南華第二篇。”
(《新唐書》)
楊溥舉賢
明代楊溥當宰相執(zhí)掌朝政時,他的兒子從家鄉(xiāng)到京城來。楊公問他,所經過的郡縣中,哪些郡守縣令比較賢明。他兒子回答說從江陵過路時,那里的縣令特別不好。楊公問道:“為什么呢?”兒子說:“天臺人范理。他接待孩兒相當簡便?!睏罟蛋涤涀×诉@位官員,很快就推薦他為德安知府,后來又把他提升為貴州布政使。有人勸范理應當寫信去感謝楊公。范理說:“宰相為朝庭選派人才,并不是對我個人有什么特別的私人感情。”到楊公去世時,范理才祭祀他并痛哭,表達對知己的感謝之情。
(《秋雨庵隨筆》)
楚莊王賜群臣酒
春秋時代的楚莊王,有一天晚上邀宴群臣。宴會進行到一半,蠟燭突然熄滅了,有位臣子喝醉了,就趁著黑暗,拉了一下莊王愛妾的衣服,趁機吃豆腐。莊王的愛妾,立即就把這位臣子的帽帶拉斷做為證據,向楚莊王報告。莊王聽了之后就說:“我賜宴群臣的目的,就是希望臣子們都能夠喝得盡興;現(xiàn)在有人喝醉了,犯了過失,如果要我突顯愛妾的節(jié)操,而彰顯了臣子的過失,這種的事情,我是絕對不會去做的?。 庇谑乔f王就命令左右的侍者,不準點火,并且傳話:“與寡人飲宴,若是不把自己的帽帶拉斷,就表示你今天晚上沒有盡興?。 比撼悸犃顺f王的話以后,全都把帽帶給拉斷了,也就盡歡而散了。后來楚莊王與晉國軍隊作戰(zhàn)的時候,被晉軍團團圍住,戰(zhàn)況激烈,十分危急;這時候,莊王看見一個勇士毫不怕死,拼命地向前和晉軍作戰(zhàn),因此而解除了莊王被困的危機。楚莊王一問之下,才知道這位勇士,就是那天夜里喝醉之后,被自己的愛妾拉斷帽帶的那位臣子蔣雄??!
(《東周列國志》)
姚察厲逐送禮者
姚察,南朝史學家,自居顯職,一律不與人相交往,不接受饋送。一天,他的一個門生見他清廉自守,想贈送一點東西給他,不敢用重禮,只送出南布與花綀。姚察開始時勸阻說:“我平素的衣裳服飾,只是麻布薄衣,你送的高級布料,對我毫無用處,你既然和我真誠相交,就不要饋送禮物?!边@個門生再三求其收下,姚察一看勸阻不行,不由得火冒三丈,嚴厲斥責,并把這個門生趕出宅院。從此以后無人再敢饋送任何東西給他。
(《古鏡百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