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敏珍
【摘 要】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將課前三分鐘演講作為一種教學組織方式引入課堂,這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有著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討論課前三分鐘演講在提升學生寫作能力上的實踐活動及經驗總結。
【關鍵詞】三分鐘演講;提升;寫作能力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言技能是構成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說”在這四項技能中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但是從目前的語文教學現狀來看,最被忽視的就是“說”的訓練。從教師的心態(tài)來看,認為“說”會影響教學進度,而且中考又不考它,只要寫好作文就行了。殊不知,“說”的訓練正是為“寫”打基礎,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為了提高學生“說”的能力進而最終提高“寫”的能力,我采用了“課前三分鐘演講”的形式。
具體做法是:全班有40名學生,準備40張字條,在每張字條上面寫上1——40的數字,學生來自我抽簽,按照抽到的先后順序安排好演講的名單,這樣就保證班級里每位學生都有機會上臺演講。一輪演講完,再循環(huán)。講完以后,由班級學生就朗讀技巧、語音、感情、選材優(yōu)劣等方面予以點評。演講內容是由教師提前一周給學生布置的主題演講,學生自己搜集資料和素材,寫好演講稿,并熟悉演講內容,到時進行表演。教師對每位學生的寫作和演講進行指導,要求學生從選擇材料,確定主題,安排結構到命名標題,風格樣式,逐項精心構思,巧于提煉;在語言方面可以層層切磋,句句推敲,字字斟酌,做到準確簡練,富于表現力,盡力口語化,曉暢明白,不致產生歧義和誤解。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演講水平,還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可謂一石三鳥。
一、課前三分鐘演講應成為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1.變壓力為動力——提高寫作興趣
老師們都有這樣的評價,學生們在小學階段天真無邪,不會害羞,對老師的課堂提問表現得非常熱烈。而到了初中,變得害羞起來,含蓄起來,連課前的師生問好也越來越小聲。課堂上的提問更是沒有一點氣氛,以躲開老師的視線不被叫到為幸,哪怕是自己知道答案也不喜歡表現。更有一些學生,特別是有些女生回答問題時聲音低得像蚊子哼一樣,平時就很少講話,遇到生人一講話就臉紅,遇到考試心里更緊張得不得了,難道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嗎?我認為,一個人的膽量是逼出來的,當全班每個人都接到必須上臺演講的任務時,他們已無可選擇。因此,當他們硬著頭皮,戰(zhàn)戰(zhàn)兢兢完成了第一次演講后,我給他們以表揚性的點評,又煽動學生們善意的掌聲鼓勵,增強他們的信心。有一位膽小靦腆的學生在日記上寫道:“從小學到現在,我從來沒有也不敢站在臺上講話,老師也很少提問我,但這‘三分鐘課前演講活動,使我驚喜地發(fā)現,原來我也可以做到,我也可以做好,以后我會做得更好!”
是“三分鐘課前演講”活動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表現口才的平臺,使他們的膽量得到了鍛煉,學生的自尊心、表現欲望都很強,都不甘落后。一學期一個人的演講機會只有2-3次,大家都非常珍惜。有位學生這樣說,第一次走向講臺,聽到同學的熱烈掌聲,內心真是激動,一緊張,什么都忘了。于是,心想這次不行,下次一定要行,決心向班級中幾個演講好的同學學習,一定趕上他們。第二循環(huán)又輪到了,內心自信多了,當成功地演講了《沒有不可能》,贏得了全班同學熱烈的掌聲后,他激動得哭了,他說演講讓他有了成就感,競爭讓他看清了自己,自己儼然成了勝利者,使他有信心做一個成功者。
演講這塊“磚”引出了“玉”,班級中形成了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學生個個身上好像都有使不完的勁。為了臺上那幾分鐘,課后學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搜集材料,精心創(chuàng)作。是“三分鐘課前演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情緒,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刺激了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準備稿件及演講展示的過程中去。
2.積小流成江?!e累寫作素材
數學家華羅庚有句名言:“天才在于積累,聰明在于勤奮”,顯而易見,積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樣,寫作也在于積累。積累越厚實,寫作就越有基礎,文章就能根深葉茂開奇葩。沒有積累,胸無點墨,怎么也不會寫出作文來的?,F在的學生的生活圈子太窄,不外乎家庭和學校,缺少與社會接觸的機會,生活單一、枯燥,也很平凡,這一部分營養(yǎng)學生先天不足,這份“鐵鋅鈣”如何補上?除了留心生活用心觀察外,閱讀和聽取,是獲取寫作素材的另一途徑。而“課前三分鐘演講”恰恰為學生開辟了一條新途徑。因為學生演講內容涉及身邊所見、所聞、所感,內容豐富多彩,諸如理想抱負、社會生活現象、個人生活感受、班級活動、家庭關系、讀書心得、學生之間關系等等,這都開闊了學生的眼界,使他們獲得許多無法親身接觸到的材料。演講的同學在搜集材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閱讀積累了大量的素材,聽講的同學在聽取的過程中動腦又動手累積了鮮活的素材。在這種潛移默化中,學生的素材庫豐富了,便不再會出現無話可說的狀況,而是潑灑成文。
3.他山石巧攻玉——借鑒寫作技能
教學大綱指出作文教學應該從說到寫、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我們不能一味要求學生原創(chuàng),可以適當放權讓學生進行必要的模仿,一個人首先要有模仿能力,然后才能有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的學習就是從模仿開始的 。
而我們的學生要么不喜歡閱讀,要么被繁忙的功課壓得沒時間閱讀,連模仿的機會都沒有。所以我抓住這個契機,讓學生在課前被動聽取演講的過程中接受潛移默化的閱讀滲透,通過師生的點評不斷接收寫作技能技巧,進而在練筆過程中借鑒模仿思想以立主旨,借鑒演講稿以用素材,借鑒思路以定結構,借鑒警句以煉語言,模仿訓練到一定熟練程度之后,可以進入到創(chuàng)造階段讓學生丟掉“拐杖”,擺脫模仿,按照自己的情況自由寫作?!八街梢怨ビ瘛保@樣的訓練能使寫作能力較弱的學生少走彎路,更快地掌握各種寫作技巧,大大提高寫作能力。
4.潛移默化修正果——提升寫作能力
學生由開始時的不敢上講臺到現在的爭著要上講臺,由開始的無話可說到現在的滔滔不絕,由開始的忸怩拘謹到現在的聲情并茂,由開始的不知所措到現在的瀟灑自如。我真切地感到學生們進步了,我也感到他們通過演講越來越成熟了。有家長驚異地感慨:“這學期不知怎么了,以前有作文總是要拖到星期天的晚上才痛苦地開始寫,現在倒好了,周五放學回來第一件事就是上網查資料,更怪的是,現在說起話來居然比我們大人還圓滿,不傷人,又讓人心服口服?!?/p>
最可喜的是,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原來連字數也寫不滿的竟也能洋洋灑灑長篇闊論了,原來總是素材老套的竟也會將他人的經歷移植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去,原來語言蒼白的竟也會用描寫細心描摹動人心弦了,原來總是隨心所欲信馬由韁的竟也會用心構思周密布局了。于是,一篇篇考場佳作誕生了,一篇篇優(yōu)秀習作紛紛出現在各類報刊雜志上……
二、課前三分鐘演講應靈活、規(guī)范、中肯。
課前三分鐘演講是一種比較主觀性的教學活動,如何順利有序高效地開展并非朝夕可就之功,應當在老師的宏觀統籌下,由淺入難,由簡到繁地循序漸進地推進,進行科學合理的訓練。實踐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話題靈活,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有話說,使三分鐘演講成為真正展現學生自我風采的舞臺。
2.形式規(guī)范。內容必須控制在三分鐘以內,否則沖擊了語文課堂主題教學。必須事先整理好演講內容,不打無準備的仗,另外,上臺演講要求脫稿,實在背不出可以放在第一排學生手中,可以為演講因緊張而中斷起提示作用。學生的演講稿平時要保存好,以后可以結集成書,更刺激學生創(chuàng)作佳作的欲望。
3.點評中肯,師生共舞。為了一次演講,學生要準備好幾天,緊張又興奮地期待好幾天,對學生是一次嘗試,也是一次測驗。演講過程中,學生的優(yōu)缺點會暴露無遺,老師應當和全班學生一起認真聆聽,一起及時做出正確而中肯的點評,在鼓勵學生的基礎上真正意義上的提高學生的演講寫作能力。
結束語:豐富多彩的課前三分鐘演講,奏響了課堂教學主題曲的前奏,它改變了傳統教學的沉悶單調,給學生以新意,燃起了他們學習的熱情;它調節(jié)了學生膽怯脆弱的心理,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它增加了語文課堂空間的趣味性、生動性,它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拓展了視野,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它為學生提升寫作技能提供了一個平臺,有力地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是最可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