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虎山
摘 要: 教師要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和固定的認知結構。有了具有人文情境化的和諧課堂教學氛圍,學生就能夠很好地發(fā)揮聰明才智。小學生有自己的權利、尊嚴、思想感情和需要,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這主要體現在教學氛圍的營造方面。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對文化知識的掌握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正確地思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閱讀訓練 語文文化基礎
一、加強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語文教學的關鍵是在強化語言知識基礎訓練的同時,逐步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實踐證明教學中每一成功的取得都源于學生的興趣。小學語文教材里所選的一些課文,盡管大多數師生認為有較強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然而,課外閱讀作為擴大知識范圍、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補充必須高度重視,一些自選的課外閱讀書籍能有效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人文情境能夠為每個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提供有效的保障,這是教育界同仁所關心的普遍問題之一。在教學改革發(fā)展過程中,教育專家與心理學家都提出,構建現代師生關系的核心要求是學生與老師平等。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至關重要,正確理解教師知識傳授的接收效果和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激發(fā)的培養(yǎng)的相互促進關系。小學階段是通過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孩子們想象力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最佳階段,是喚起創(chuàng)新意識的最佳時期。語言方面創(chuàng)造力的啟發(fā)和培養(yǎng),指的是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能夠即時被鼓勵,有效促進他們的形象思維發(fā)展空間的形成,營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與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有利于挖掘學生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表達智慧,打破傳統(tǒng)教育教學影響模式下的教師完全給予,而學生只是認真聽課、被動接受的局面,進一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語文課堂教學最關鍵的問題是在語言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教師要根據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充分利用教材中文學語言的魅力,從心靈深處感化每一位學生。教師要實事求是,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掌握語言的實際情況進行語文課堂教學設計,這樣才能教得實,學得更實。
二、加強課外語文教學資源的挖掘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良好效果需要通過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教學行為體現,包括語言教學實踐活動、課堂教學語言、有效學法的指導和教學效果檢測反饋等,這一切都需要有充滿人文情趣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實施。心理學研究表明:現代師生關系的核心要求是學生與老師平等,尤其在和諧的教育氛圍中才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實效。讓語文教學成為學生今后成長和發(fā)展的堅實基礎,與此同時,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評價應該更關注實際效果,其評價標準應該以素質教育為基本目標,主要考慮教師能否有效引導學生培養(yǎng)形象思維能力,看教師能否充分把小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更加關注小學生語言自主表達能力的提高,看每一個班級的整體教育教學管理水平是否得到提高,探索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教學實踐活動,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實效而不斷努力。大量實踐證明,教師對小學生所作的評語、尤其是在課堂上當眾作的評價會對小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產生影響,教師一定要慎重對待。教師必須在觀念上打破傳統(tǒng)的思維定勢,不要以為面對的是小學生,就隨便批評,不注意用語的準確性,不講求評價的科學性。
三、重視閱讀教學中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加強現代閱讀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積極地建構先進閱讀教學模式,逐步改變傳統(tǒng)認知結構和審美價值觀,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為培養(yǎng)新世紀人才夯實語言基礎,形成具有時代特點的先進教育教學理念。為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要一切為學生的未來著想,指導閱讀應該不僅僅顧及眼前的考試成績,更不當混飯吃的職業(yè)先生,那樣不僅僅是職業(yè)道德的問題,必將受到良心的譴責。教師應該在觀察、了解、研究學生心理的基礎上,結合語文教學實際,認真指導小學生閱讀好的課內外作品,時刻想著小學生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收獲了什么。其次要通過閱讀培訓,實施有效閱讀,通過苦練基本功等途徑逐步提高小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尤其是駕馭語言的能力。教師要實事求是,根據小學生的實際進行閱讀教學設計。小學語文教師作為培養(yǎng)人才系統(tǒng)工程中的最基礎工作者,在語文閱讀教學方面,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提供有益的幫助,真正把通過閱讀獲得知識的方法科學地傳授給學生。教師在考慮完成每一項閱讀教學任務的同時,更要考慮學生能學到多少,有什么受益,不要只考慮自己為小學生講了多少內容。教師應充分發(fā)揮閱讀教學的精神文化作用,運用文學的感知力和審美價值觀,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關注并且指導有效果的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教學活動。
四、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文化審美意識
教師必須明確,閱讀教學的根本目的不僅是讓小學生簡單地學習文章語言結構等內容,而且要啟發(fā)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特別是有效培養(yǎng)學生獲取新知的文化審美意識,強化他們在閱讀過程中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意識,逐步充實自己,勤于鍛煉思維。語文課要念好“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書”的十字真經;緊扣“知識、能力、方法、習慣”的八字要訣,扎扎實實上成“語文”課。這種種運用離不開必要的訓練。語言訓練中的“訓”是教導,“訓”是教師的事,“練”是習練,是學生的事。語文教學尤其如此,教師把語文教材的教學內容作為知識傳授的重點,需要精講細讀,通過有效的課外閱讀進行教學輔導。高效率的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必須通過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教學探索體現,包括閱讀教學過程中的語言積累、閱讀方法指導、閱讀興趣培養(yǎng)、審美體驗和文化熏陶等因素。
教師需要加強對閱讀教學活動的積極引導與正確評價,教師是否善于引導,是否把閱讀教學過程中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和素質教育結合起來至關重要。閱讀教學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有效開發(fā)學生的智力,開闊視野,探索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教學實踐活動,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