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成都 610072; 2.二灘水電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 成都 610051)
對于帶部分建基面的大壩淺層和深層抗滑穩(wěn)定計算問題,滑移模式較為復雜,常規(guī)規(guī)范方法不能完成計算,雖然也可用有限元等方法計算,但過于復雜和繁瑣。本文在《混凝土重力壩設計規(guī)范》(SL219—2005)雙滑面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推導了帶建基面的復雜滑移通道的抗滑穩(wěn)定計算方法,可解決工程中帶部分建基面的大壩失穩(wěn)滑移模式的抗滑穩(wěn)定計算問題。
壩基深層抗滑穩(wěn)定的滑移模式與特定結構面的分布有關。對圖1所示的例題,f1錯動帶在壩基中部出露,且f1和f2錯動帶可形成滑移通道,所以ACDE可能成為其失穩(wěn)滑移模式,該滑移通道上AC為建基面。圖中①為虛擬滑塊AC,②,③分別表示滑塊BCD和BDE。
圖1 建基面與特定結構面組合的滑移模式
對上述帶部分建基面的深層抗滑穩(wěn)定滑移模式,由于滑移通道的復雜性,無法直接利用重力壩設計規(guī)范方法進行抗滑穩(wěn)定計算。本文將依照規(guī)范的剛體極限平衡原理,推導計算方法進行求解。
對圖1所示的滑移模式進行受力分析,如圖2所示。其中建基面以上的豎向荷載和水平荷載分攤到AC,CB面;AC,CD,DE均受到揚壓力U、基巖反作用力N和T;滑塊BCD和滑塊BDE受到自重G;滑塊間BD面抗力R2及水平揚壓力UP。
圖2 建基面與特定結構面組合的受力分析
值得說明的是,AC,CB面上所受的大壩豎向和水平荷載,可以采用應力分攤的方式求解。根據(jù)相關文獻[1],壩基面豎向應力σy呈線性分布,水平應力τ呈拋物線分布,按照《混凝土重力壩設計規(guī)范》(SL219—2005)附錄C可分別求出應力分布主要參數(shù)。
按照潘家錚的“最大最小原理”[2],抗滑穩(wěn)定各滑面的抗力可通過自行調(diào)整,以發(fā)揮最大的抗滑能力。因此,在BC界面上增加一個抗力R1,該抗力與BD界面上R2一樣,起調(diào)整各滑移面安全系數(shù)的作用,使得整體滑移模式抗滑能力最強。
按照上述受力分析,基于剛體極限平衡原理,可以列出沿ACDE通道上各滑面抗滑穩(wěn)定的求解公式:
(1)
K2={[(W2+G2)cosα-P2sinα+R1sin(φ1-α)-
G2)sinα+P2cosα+R1cos(φ1-α)-
R2cos(φ2-α)-Upcosα],
(2)
K3={[G2cosβ+R2sin(φ2+β)-
R2cos(φ2+β)+Upcosβ]。
(3)
采用等安全系數(shù)的概念,有
K=K1=K2=K3。
(4)
將式(4)代入式(1)至式(3)后,共有3個未知變量R1,R2,K,方程可解。上述方程為非線性方程組,其特點與文獻[3]相同,可采用迭代法求解。
對圖1例題進行試算,其滑移通道計算參數(shù)見表1,大壩混凝土重度取24 kN/m3,基巖重度取26 kN/m3,主排水管x位置距壩踵10 m,揚壓力折減系數(shù)為0.25。
表1 例題滑移通道計算參數(shù)
進行正常工況抗滑穩(wěn)定計算,建基面以上豎向荷載70 905.39kN,水平荷載28 282.08kN,并進行荷載分攤(見表2),計算中φi均取0。
表2 例題抗滑穩(wěn)定計算結果
注:水平力向下游為正,豎向力向下為正;安全系數(shù)K=2.715。
從表1和表2可知,由于f1和f2錯動帶形成的滑移通道參數(shù)較低,對抗滑穩(wěn)定極為不利,導致整體安全系數(shù)為K=2.715,小于規(guī)范要求的3.0。值得說明的是,由于AC為壩體與基巖接觸面,參數(shù)較高,能承受較大的抗滑作用,在各滑面的抗力自行調(diào)整后,AC面將產(chǎn)生較大的抗滑力(向上游),并通過大壩傳遞給滑塊體BCD,因此R1為BC面上的拉力(表2中R1表現(xiàn)為負值)。
向家壩為金沙江梯級開發(fā)中下游的大型水電站,受地質(zhì)構造的影響,立煤灣漆狀撓曲帶從壩址西北角延伸到東南角,與壩軸線呈斜交狀態(tài)。壩基巖體完整性差,存在2條一級和10余條二級中緩傾向下游且貫通性好的軟弱夾層,構成了大壩深層滑動的控制性結構面[5]。
圖3為向家壩泄12壩段剖面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壩基分布有T32-3,T32-5等軟弱夾層帶,其中T32-5在壩基中部出露。在水平荷載作用下,大壩可沿建基面、T32-5滑動,從下游基巖抗力體緩傾上游的結構面和巖橋組合剪出面滑出。
圖3 向家壩泄12壩段剖面圖
對泄12壩段上述滑移模式采用本文方法進行驗算,計算參數(shù)和計算成果見表3、表4。
表3 向家壩抗滑穩(wěn)定計算參數(shù)
注:計算中T32-5頂面取破碎夾泥層參數(shù)。
表4 向家壩泄12壩段抗滑穩(wěn)定計算結果對比
為對比,表4中列出了Sarma法[5]和有限元法[6]的相關計算成果,其中有限元法采用材料抗剪強度折減法,壩基逼近臨界破壞狀態(tài)時的折減系數(shù)為3.6。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方法計算結果與Sarma法計算結果有差異,可能原因是:①計算原理不一樣。Sarma法以滑面及各條塊側面均達到極限平衡狀態(tài)為計算原理,與本文基于簡化畢肖普法推導的計算方法稍有不同,本文方法偏于保守,安全系數(shù)相對更低;②荷載施加有差異。Sarma法計算時將大壩自重荷載進行條分加在壩基滑塊上,相對粗糙;本文按應力分布原理分攤建基面荷載,相比之下更符合實際受力情況。通過分析可知,Sarma法加在壩基面上的大壩豎向荷載要多一些,而建基面抗剪斷參數(shù)較高,對抗滑穩(wěn)定較為有利,也是導致計算結果差異的主要原因。
對于建基面與特定結構面一起構成復雜滑移模式的深層抗滑穩(wěn)定問題,本文在重力壩設計規(guī)范方法的基礎上,根據(jù)等安全系數(shù)方法的原理推導了復雜滑移模式的求解方法,該方法采用應力分攤的方式將壩體荷載分解到各滑塊,并基于剛體極限平衡原理求解滑移通道整體安全系數(shù)。本文方法的求解假定與重力壩設計規(guī)范采用的簡化畢肖普法一致,符合水電水利工程的設計要求。
通過例題試算及工程驗算,本文方法計算結果與Sarma法及有限元法結論基本一致,證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 祁慶和,水工建筑物(第三版)[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7:60-62.(QI Qing-he. Hydraulic Structures(Third Edition)[M]. Beijing: China Water Power Press, 1997: 60-62.(in Chinese))
[2] 潘家錚.建筑物的抗滑穩(wěn)定和滑坡分析[M].北京:水利出版社,1980.(PAN Jia-zheng. Slide-resistant Stability and Landslide Analysis of Structures[M]. Beijing: Water Power Press, 1980.(in Chinese))
[3] 彭文明.多滑動面深層抗滑穩(wěn)定求解方法探討[J].水電站設計,2009, (3):1-3.(PENG Wen-ming. Study on Stability against Deep Slide with Multiple Slip Planes[J]. Design of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 2009, (3): 1-3.(in Chinese))
[4] 任青文.拱壩壩肩穩(wěn)定分析中非線性方程組的線性化解法[J].河海大學學報,1991,19(3):120-124.(REN Qing-wen. Linearized Solution to the Nonlinear Equations in Stability Analysis for Arch Dam Abutement[J]. 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 1991,19(3):120-124.(in Chinese))
[5] 周建平,鈕新強,賈金生.重力壩設計二十年[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ZHOU Jian-ping, NIU Xin-qiang, JIA Jin-sheng. Two Decades of Gravity Dam Design[M]. Beijing: China Water Power Press, 2008.(in Chinese))
[6] 于 沭.向家壩水電站兩個壩段壩基深層抗滑穩(wěn)定分析[D].北京:中國地質(zhì)大學,2007.(YU Shu. Deep Slide-resistant Stability of the Foundation of Two Dam Blocks in Xiangjiaba Dam[D]. Bei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7.(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