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海
近年來,隨著農(nóng)業(yè)種植結構的調整,保護地蔬菜栽培面積迅速發(fā)展,這同時也為根結線蟲的發(fā)生、發(fā)展提供了適宜的環(huán)境,使得土壤中的根結線蟲得以積聚增殖。連作溫室的黃瓜和番茄受害更加嚴重,常造成嚴重減產(chǎn)甚至絕收,根結線蟲危害程度呈逐年上升趨勢。
根結線蟲在蔬菜生產(chǎn)中已成為重要的病蟲害之一,尤其在溫室中危害更為嚴重。主要危害根部,根受害后發(fā)育不良,側根多,并在根端部形成球形或圓錐形大小不等的瘤狀物,有時串生,初為白色、質軟,后變?yōu)楹稚涟岛稚砻嬗袝r龜裂。被害植株地上部分發(fā)育不良,葉色黃,嚴重時萎蔫枯死,易誤認為是枯萎病株。
根結線蟲發(fā)育的適宜溫度為25~30℃,27℃時繁殖一代需25~30d,幼蟲在10℃時停止活動,55℃經(jīng)10min死亡。根結線蟲多在0~20cm土層內活動,以3~10cm土層內最多。常以2齡幼蟲或卵隨病殘體遺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條件適宜,越冬卵孵化為幼蟲,繼續(xù)發(fā)育并侵入寄主。在無寄主的條件下,線蟲在土中可存活1年。該蟲靠自行遷移而傳播的能力有限,1年內最大的移動范圍1m左右。地勢高、土壤疏松、鹽分低的環(huán)境條件宜于線蟲活動,有利于發(fā)病,沙土地、重茬地發(fā)病重。田間土壤濕度是影響孵化和繁殖的重要條件,雨季有利于線蟲的孵化和侵染,但在干燥或過濕土壤中,其活動受到抑制。土壤pH4~8,地勢高燥、土壤質地疏松、鹽分低的條件適宜線蟲活動,有利于發(fā)病。
根結線蟲靠土壤、病苗、灌溉水、農(nóng)事作業(yè)等方式傳播蔓延。線蟲遠距離的移動和傳播,通常是借助于帶病種苗、流水、風、病土搬遷和農(nóng)機具粘帶的病殘體和病土和其他營養(yǎng)材料以及人的各項活動。
3.1.1 避免帶病蟲的種苗進入生產(chǎn)棚
3.1.2 嚴格控制人為傳播和生產(chǎn)工具傳播。在生產(chǎn)園區(qū)路口設生石灰池,每個溫室門口也要設生石灰池人進入棚區(qū)和棚室前清除腳底泥土,并腳踩生石灰進行消毒滅蟲,避免鞋底帶蟲體進入。
3.1.3 及時清理田間病殘體并及時銷毀。
3.2.1 農(nóng)業(yè)防治。收獲后田間徹底清除病殘株,集中燒毀或深埋,也可用以漚肥,切記一定要充分腐熟。選用無蟲土育苗,移栽時剔除帶蟲苗或將“根瘤”去掉。清除帶蟲殘體,壓低蟲口密度,帶蟲根應燒毀或采用生石灰處理。根結線蟲大多在0~25cm土壤活動,將表土翻至25cm以下,可減輕蟲害發(fā)生。
嫁接:嫁接苗可有效防止根結線蟲病等的發(fā)生,并可大幅提高產(chǎn)量,目前我國已有高抗根結線蟲的品種,這些品種對根結線蟲具有優(yōu)異的抗性。
輪作:輪作是利用根結線蟲的寄生范圍局限性原理,在作物種植過程中與根結線蟲不易繁殖的作物輪作,輪作一定要注意選擇差別性大的作物種類。輪作年限越長,效果越好,有條件的地區(qū)實施水旱輪作,根結線蟲雖能浸染多種蔬菜,但感病程度有明顯差異,可利用各種蔬菜生長期的長短及感病差異,采用換茬的方法,特別是與水稻或蔥、蒜類蔬菜輪作的方法,防治根結線蟲效果更好,可起到減少蟲源作用。應盡量避免與葫蘆科、茄科以及豆科作物輪作,這對預防線蟲病的發(fā)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2 深翻25cm以上,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菌渣、沼渣沼液等,可有效地降低蟲口密度
3.2.3 采用無土栽培。在根結線蟲發(fā)病較嚴重地溫室采用無土栽培可有效地避免根結線蟲的為害。無土栽培的基質可采用菌渣、沼渣、漚制的秸稈等配制。
3.2.4 高溫抑蟲。悶棚前首先需要將前茬作物清理干凈,然后選擇6月底至7月下旬天氣最熱的幾天,在棚內撒施石灰氮,石灰氮的用量為每667m2地80kg(如果是粉劑,可加干凈細土,以保證撒勻),然后撒施鍘成小段的麥秸或玉米等秸稈(600~1 000kg),也可每667m2使用雞糞250~300kg,加麥秸或玉米等秸稈(600~1 000kg),再加碳酸氫銨60kg,旋耕深為18~22cm,必須翻耕兩遍,接著起壟(壟高30cm,壟寬50~60cm,壟溝寬40~50cm),然后用透明地膜或無破損舊膜將土壤表面完全密封,以減少水分散失,提高溫度,再灌水兩遍。薄膜一定要蓋嚴,水一定要灌足,以提高防治效果。然后將保護地完全封閉。如果20cm地溫在40℃(測量地溫以上午十點和晚上十點為準),那么保持7d即可;但一般達不到這么高溫度,所以必須密閉25d以上。
3.2.5 藥劑防治
3.2.5.1 播前拌種。用線蟲畢克200g和667m2種子量混拌均勻或克線寶20ml兌水2~3kg,取適量種子混拌均勻,堆捂2~3h、陰干即可播種。
3.2.5.2 移栽蘸根。用線蟲畢克每667m2200g與5kg細土混合均勻后加水調成稀糊狀,或克線寶稀釋150~200倍,移栽幼苗時蘸根使用。
3.2.5.3 定植穴施。線蟲畢克每667m2200g該品和粉狀載體(細土、麥麩、米糠等)混合,移栽時穴施。
3.2.5.4 將藥劑混拌有機肥或其他肥料,于翻耕前撒施后及時翻耕
3.2.5.5 滴灌。用克線寶1 000ml兌水150~200kg,每病株可灌0.2kg左右,根據(jù)植株大小、長勢及線蟲嚴重程度酌情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