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紅軍
(南昌市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總院)
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是城市發(fā)展的重要標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導致人們對建筑質量和安全問題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建筑是城市規(guī)劃和文化表達的一個重要形式,需要不斷的發(fā)展和壯大。但是,在設計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安全性的問題[1]。怎樣才能夠提高建筑結構設計的安全性,這是當前建筑設計師們都在關注的焦點問題,同時,這也是一個值得思考和創(chuàng)新的問題。
建筑設計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其涉及到的領域和工種較多,結合了很多建筑以及其他學科生的知識。建筑設計需要經過計算和考慮建筑結構形體以及位置上的設置。有效的保障建筑結構整體的穩(wěn)定性,提高建筑物總體的承載力,從而使得住戶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由此可見,在建筑的安全性設計上,容不得一點馬虎,結構設計與建筑承載力的計算,是建筑設計的基礎,通過對其承載力的計算,再來設置建筑結構的形狀和大小,以及建筑結構的位置。除此之外,還要在設計圖紙上作出詳細的說明,進而達到建筑結構的設計標準。建筑設計結構需要考慮的問題有幾下幾點,建筑材料、建筑的承載力、承載的材料等。還需要進行數(shù)據測量和技術施工,以及外界因素對建筑設計的影響。由此可見,建筑結構設計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程,因此在進行設計的時候,一定要進行全方位的考慮,這樣才能夠延長建筑的使用年限,提高建筑安全質量系數(shù)。
近幾年來,地質活動越來越頻繁,我國各個地區(qū)的地震災害也隨之增多。地震中,房屋倒塌、人員傷亡、環(huán)境破壞,對人們的財產和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脅。由此可見,建筑結構設計的安全性,對人們居住環(huán)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進行建筑結構設計的時候,一定要適當?shù)娜谌虢ㄖ拐鹪O計的理念,進而有效的提高建筑的抗震水平。不要等出現(xiàn)了問題的時候,才意識到抗震技術的重要性。因此,在進行建筑結構設計的時候,要研究當?shù)氐牡刭|結構以及地震發(fā)生的頻率,這樣才能夠有效的了解到地震發(fā)生的規(guī)律與原因,然后再根據不同的地震因素,設計出不同的抗震功能。只有針對性的設計,才能夠有效的解決問題,才能夠減少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危害,進而有效的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建筑行業(yè)是推動城市發(fā)展的命脈,是城市建設的標志,同樣也是藝術和美感的表達。但是,當前有很多的建筑都質量不過關,建筑材料使用有問題。建筑企業(yè)其實是一個高成本的行業(yè),有不少企業(yè)為了降低成本,提高企業(yè)收益,在進行建筑材料設計的時候,不能夠正確的把控,進而使得建筑質量不過關,出現(xiàn)了大批的豆腐渣工程,在建筑的施工過程中,埋下了不利因素,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威脅[2]。例如:位于南昌東湖區(qū)賢士湖公園大門處,造價為110萬的公園南門,在使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內,就出現(xiàn)了大面積的塌方現(xiàn)象,且塌方的缺口長達30米長。據相關部門調查了解,發(fā)現(xiàn)在建筑過程中,使用了大部分的劣質建筑材料,進而導致建筑塌方的現(xiàn)象。
地基的沉降和收縮,都是建筑結構中不能夠測量和估算的因素。因此,這些因素就會被設計者們忽略?;谶@樣的因素,在建筑時,一定要采用相關的措施來進行預防和阻止。在進行建筑結構設計的時候,設計師一定要根據當?shù)氐木唧w情況來制定設計方案,這樣才能夠將復雜困難的問題進行簡化。
建筑的混泥土保護層主要是為了保障建筑的承載力和耐久性?;炷嗤恋谋Wo層小,能夠提高建筑的抗彎承載力,混泥土的保護層大,則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建筑的裂縫寬度與混泥土的保護層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在對建筑外在要不求不高的情況下,要合理的設置保護層的厚度,進而防止建筑出現(xiàn)一些不合理的問題。想要將建筑結構的耐久性發(fā)揮到極致,就一定要對混泥土保護層的厚度進行精心的設計,因為其外界的影響因素較多,像施工的環(huán)境與施工之后對建筑的養(yǎng)護工作,都對建筑的耐久性有一定的影響。
提高設計人員的專業(yè)水平
科技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使得建筑行業(yè)也在不斷的更新與改革,不同時代對建筑的設計要求不同。因此,這就需要設計師具備高超的建筑水平。與此同時,設計師還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努力,掌握更多的新知識和新技能,設計出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建筑[3]。除此之外,還要將所學的新技能,靈活的運用到建筑結構設計中,充分的發(fā)揮出新技能的優(yōu)勢。在建筑企業(yè)中,設計師要適當?shù)倪M行培訓和進修,這樣能夠有效的提高設計師的專業(yè)水平,開闊設計師的視野,還能夠將其他國家的新技術引到國內。進而提高我國建筑設計的水平和質量。
[1] 魏興濤.試論如何在建筑結構設計中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科技致富向導.2013,12(19):55-56.
[2] 王銘銘.在建筑結構設計中提高安全度問題分析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10(06):79-80.
[3] 宿宗英,趙麗艷.在建筑結構設計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科技資訊.2010,25(1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