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克林
(作者單位:牡丹江水文局綏芬河勘測隊東寧水文站 157200)
今天是星期一,又輪到我和李林去道河值班了。道河站是我們綏芬河勘測隊管理的一個水文站,流域面積3 420平方公里,這個站在非汛期是委托一個觀測員進行觀測,到了汛期則由道河站的同志駐站觀測,每個組兩人,值班一周,在每個星期一交接班,
道河鎮(zhèn)是一個經(jīng)濟欠發(fā)達(dá)的小鎮(zhèn),距離縣城50多公里,坐公共汽車需要一個半小時,每天只有上午8點和下午一點半兩趟車。所以我們早早就到客運站買票等車了,去晚了就沒有座了。
檢票上車僅一會功夫車?yán)锞蜐M滿的了。沒有買到票的乘客,幸運的能坐在機器蓋子上,“點”背的只能站著了。車中間的過道上,堆滿了各種物件:有農(nóng)民采購的農(nóng)資物品,有商店進的水果蔬菜,兩個白色塑料桶里有大半桶水,里面噼里啪啦的亂蹦,應(yīng)該是活魚吧,這簡直就是一個客貨混裝的大篷車呀。
車在公路上行駛,那是一個慢啊。這條老路以前是日本鬼子修的,前幾年打了水泥路面,雖然沒有了顛簸之苦,可是當(dāng)初修路的時候為了省錢,水泥路面只修了三米半寬,其余兩側(cè)是砂石的,錯個車都很費勁。更讓人迷惑的是,修路的時候還是按著老路基修的,沒有裁彎取直。據(jù)說曾有細(xì)心的人數(shù)過,短短的50多公里路,彎道有180個之多,你說說能不慢嗎。李林只能老老實實的向前趴著,那是又暈車了,
車子走走停停的,有上有下的,這個村那個村的,有的很熟悉,彼此說著閑話,村里村外,家長里短什么的,倒也是歡聲笑語,其樂融融,不知不覺過了大橋,道河鎮(zhèn)終于到了。
道河站在鎮(zhèn)子的東南面,下了車還得走20分鐘,站里的印有成和曹永春那可是望眼欲穿啊,值了一周的班終于見到親人了。已經(jīng)是快10點,他們下午還要坐這輛車回去,時間不多了,留下印有成在站里做飯,我們3個去河邊水準(zhǔn)測量。等忙完工作,我們的印大師傅已經(jīng)把飯菜做好了,炒茄子絲,韭菜炒雞蛋,涼拌黃瓜,居然還有魚啊。
“三哥行啊,什么時候弄的魚?。俊庇∮谐膳判欣先?,我們都叫他三哥。
“老曹前天晚上去下夜鉤,收獲不小,一條一斤多的鯰魚,一條八兩多的鯉魚,還有幾條小魚昨天我們吃了,兩個大的沒舍得吃,收拾好啦留著今天吃。”三哥笑著回答。
真夠意思,四個菜很豐盛了。
下午的客車是一點半的,時間很緊,吃完了飯,印三哥和老曹就直奔車站。上午下車前已經(jīng)和司機給他倆定好了座位,可以讓他們一路免受“站”之苦。
汛前牡丹江水文局劉漢臣局長就來過道河站了,把什么油鹽醬醋鍋碗瓢盆生活用品準(zhǔn)備的一應(yīng)俱全,完全滿足了我們工作和生活之需。
值班這兩個人主要是負(fù)擔(dān)道河站日常的水文觀測、流量測驗和斷面測量等。由于站里沒有電視、電腦,生活還是有些枯燥的。
站房在鎮(zhèn)子的邊緣,離鎮(zhèn)中心較遠(yuǎn),除了買點東西,一般不出去。工作之余我一般會看手機下載的“書”,李林一般去街里的網(wǎng)吧上網(wǎng),要是印三哥和老曹在這呢,一般會去河邊釣魚。李志民體力好,喜歡上山采蘑菇和山野菜,韓世彬會在晚上去找人打麻將,斗地主。再沒有事就是在站里做做飯,打掃衛(wèi)生了。不漲水的時候,日子過得也還是很悠閑的,漲水的時候就不同了,這條小綏芬河是暴漲暴落的河流,那就是站房河邊兩點一線,辛苦那是不必說了,好在7天的時間并不長,我們只有在這里堅守了,等待下一個星期一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