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輝,焦傳東
(清河縣中心醫(yī)院普外科,河北 清河 054800)
急性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病,也是最多見的急腹癥。近10年來,由于腹腔鏡闌尾切除術(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具有住院時間短、腹腔探查清楚全面、切口小、腸黏連少等優(yōu)點,已經臨床上廣泛推廣[1]。經大量臨床實踐證明,LA安全可行,然而有一些患者由于費用較高而不愿接受全身麻醉。我院自2004-08~2013-06 共收治急、慢性闌尾炎2480例,其中2100例在連續(xù)硬膜外麻醉+基礎麻醉下行LA,治療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本組患者2100例,其中男896例,女1204例;年齡10~89歲,平均34.6歲;其中急性單純性闌尾炎523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846例,壞疽性及穿孔性闌尾炎592例,慢性闌尾炎139例;盲腸后位闌尾共143例(其中漿膜下闌尾85例)。發(fā)病至手術時間間隔為5~73h,平均10.6h。所有病例均經術后病理學檢查證實。
術前30min肌肉注射魯米那鈉0.1g、阿托品0.5mg(兒童:魯米那鈉2mg/kg,阿托品0.02mg/kg)。患者取右側臥位,選擇T12,L1或L1,2椎間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頭向置入硬膜外導管3~4cm,然后注入2%利多卡因5mL,觀察5min,無全脊髓麻醉征象后,再給2%利多卡因10mL,使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常規(guī)面罩吸氧。于建立氣腹前5min靜脈注射丙泊酚1.5~2.0mg/kg、氯胺酮1.5mg/kg。麻醉全過程采用多功能監(jiān)護儀檢測R、HR、BP、SPO2及ECG。
患者術前排空膀胱,不留置胃、尿管。麻醉成功后,于臍上作一約10mm 弧形切口,達腹白線,將帶有保護裝置的10mm Trocar置入游離腹腔,連接氣腹機和腹腔鏡,氣腹壓為12~14mmHg。依次探查腹腔,明確診斷,排除消化道穿孔、血、異位妊娠破裂等其他急腹癥。然后分別在右鎖骨中線臍上3~5cm 處及臍與平恥骨聯(lián)合中點的左腹直肌外緣約1cm 處分別切口達皮下,在腹腔鏡監(jiān)視下穿刺5mm 及10mm Trocar,并置入闌尾抓鉗及分離鉗,然后患者取頭低、左斜20°仰臥位,使小腸及大網膜移向中上腹及左腹部,便于顯露闌尾及探查盆腔。術者用闌尾抓鉗夾持闌尾尖端并向上牽引,盡量使闌尾系膜呈扇形展開用雙極電凝或單極電凝凝固闌尾系膜3~5s并使之呈白色后切斷;充分游離闌尾至根部,然后用絲線腔內打結,將根部結扎,距結扎線5mm 處電凝1~2s使闌尾腔凝固并于電凝處切斷,將切下的闌尾自10mm Trocar處取出,殘端不包埋。盲腸后位漿膜下闌尾采用逆行切除法,如果腹腔內膿液較多,則沖洗腹腔并放置引流管。
本組2100例患者麻醉效果良好,腹肌松弛,無明顯牽拉反射,能順利完成手術;術中患者安靜,各項生命體征平穩(wěn)。但有79例(3.76%)未達到預期阻滯平面,當建立人工氣腹后患者表現皺眉,稍有煩躁,術中給予間斷追加少量氯胺酮予以解除。
所有手術均順利完成,無中轉開腹。手術時間10~50min,平均25.6min;術后6h可下床活動。術后第1天排氣后可進食流質飲食,壞疽及穿孔性闌尾炎腹腔污染嚴重者稍延遲。住院時間2~5d,平均住院2.5d。無術后出血、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發(fā)生;術后隨訪3~12月,無腹腔膿腫、闌尾殘端漏、黏連性腸梗阻、切口疝等并發(fā)癥。
闌尾炎是普外科最常見的急腹癥,手術切除病變的闌尾亦是普遍采用且行之有效的治療手段。近年來,隨著微創(chuàng)外科的不斷發(fā)展,腹腔鏡技術在普外、泌尿、婦科及不孕不育等疾病的診治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2~4];LA 因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等優(yōu)點,幾乎各種類型的闌尾炎都可以在腹腔鏡下切除[5],然而其治療費用卻較傳統(tǒng)開腹闌尾切除術昂貴。LA最早由德國醫(yī)生Semm[6]報道,是闌尾切除術的一個重大突破,但此項技術在當時并未引起普外界重視,直到近年來它所具有的優(yōu)點才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國內馬志[7]等報道采用單孔法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往腹腔鏡手術大都采用氣管內全麻,近年來選用硬膜外麻醉已漸增多,具有簡便、經濟等優(yōu)點。有研究[8]表明,腹腔鏡手術不同程度使患者術中應激反應增高,與氣管內全麻相比,硬膜外麻醉能較好的阻滯脊神經的傳入纖維,抑制外周傷害刺激向中樞傳導,降低應激反應,產生良好的鎮(zhèn)痛和肌松作用;還能減少惡心、嘔吐的發(fā)生,避免術后肌痛及氣道損傷等并發(fā)癥。但清醒患者一般難以耐受氣腹,所以我們在建立人工氣腹前靜脈注射一定劑量的氯胺酮和丙泊酚,起到了鎮(zhèn)靜、鎮(zhèn)痛、縮短麻醉起效時間的作用,有效防止了因建立氣腹、牽拉等帶來的不適;而且停藥后蘇醒快、對呼吸循環(huán)影響小。
經查閱大量國內外文獻報道,結合我們的實際經驗,認為與傳統(tǒng)開腹闌尾切除術相比,LA 具有如下優(yōu)勢:①LA 既是治療手段,也是全面探查腹腔、明確診斷的有力檢查手段,能早期發(fā)現腹腔其他臟器合并病變,可降低闌尾炎的誤診率;②能在直視下腹腔積濃、積液,并可沖洗,減少術后腹腔膿腫的發(fā)生率;③術后標本由Trocar內取出,避免污染切口,減少切口感染率;④手術切口小,而且位置較隱蔽,具有美學效果;⑤肥胖及糖尿病患者,其切口感染的幾率較大,而LA切口小,可有效減少切口感染的發(fā)生率。
盲腸后位,尤其是漿膜下闌尾在行LA 時常較難實施,其主要困難在于闌尾根部的暴露和系膜的游離。我們的體會是采用“逆行法”切除:首先游離闌尾根部少許,穿線將之結扎并切斷,此時可暴露闌尾系膜,并將之電凝后切斷;然后將盲腸提起,再逐步從后方鈍性分離覆蓋在闌尾上的漿膜,利用“脫褲子”的方法將闌尾完整剝離。
綜上所述,盡管某些LA 相對困難,但是隨著手術經驗的不斷豐富和技術的日漸提高,對于一個腹腔鏡技術熟練的外科醫(yī)師,LA 安全可行。而且,硬膜外麻醉+基礎麻醉應用于LA,對生理干擾小,且經濟安全,是良好的麻醉方法。
[1]Lyass S,Pikarsky A,Eisenbery VH,et al.Is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safe in pregnant women[J].Surg Endosc,2001,15(4):377-379
[2]崔鳳奎,楊玉華,張武,等.兩鏡聯(lián)合經膽總管途徑治療肝內膽管結石21例臨床分析[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0,33(3):93
[3]羅振國,王春玲,郭玉剛,等.腹腔鏡下腎切除和腎部分切除中腎血管處理的不同策略[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3,36(5):40-41
[4]楊素芳.應用腹腔鏡診斷和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及不孕癥的療效[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3,36(6):47-49
[5]包國強.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在小兒外科的應用[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4,4:377-378
[6]Semm K.Endoscopic appendectomy[J].Endoscopy,1983,15(2):59-64
[7]馬志,劉永梁,汪振東.單孔法腹腔鏡重癥闌尾切除術41例分析[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09,32(6):95
[8]魏明輝.氣腹對臟器循環(huán)與神經內分泌的影響[J].國外醫(yī)學麻醉學與復蘇分冊,1998,20(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