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蒼雪大和尚 《南來堂集》輯佚*

        2014-08-15 00:48:32王啟元
        楚雄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4年11期
        關(guān)鍵詞:高僧

        王啟元

        (復(fù)旦大學(xué),上海 200433)

        引子:蒼雪集與研究

        明末蘇州中峰寺釋讀徹 (1588—1656),號蒼雪,云南呈貢趙氏子,為晚明唯識高僧雪浪洪恩法孫。蒼雪經(jīng)講之外,詩文書畫皆屬上乘,且交游廣泛,當(dāng)日禪林尊宿外,奉佛士大夫如董其昌、陳繼儒、文震孟、錢謙益、吳偉業(yè)、王時敏等兩代蘇松文人仕宦皆是其高朋,實為當(dāng)日宗教界、文化界一位重要的人物。甲申、乙酉國變之后,蒼雪本人不與新朝合作,成為東南界遺民的重要領(lǐng)袖,為后世所重。

        蒼雪法脈,出自乃祖雪浪洪恩。①雪浪洪恩研究,參臺灣廖肇亨《雪浪洪恩初探——兼題東京內(nèi)閣文庫所藏〈谷響錄〉》,《漢學(xué)研究》第14卷第2期 (總第28期),1996年12月。雪浪則出于嘉靖間南京報恩寺僧學(xué),與晚明重要四高僧之一的憨山德清為同學(xué)。出自僧學(xué)的方外衲子,學(xué)問基礎(chǔ)與沿守法嗣的禪僧僧人有很大區(qū)別,其中最重要的差異,是他們更多研習(xí)佛教經(jīng)典,擅文字波若,摒棄元明以來空洞的禪風(fēng);另一個不同點,便是儒學(xué)基礎(chǔ)扎實。雪浪洪恩與同學(xué)憨山皆重華嚴(yán)、唯識諸學(xué),方外學(xué)風(fēng)也自此輩僧人崛起而改變。晚明漢傳佛教復(fù)興,便是在此一代僧人努力下得以實現(xiàn)。②晚明高僧義學(xué)興起的研究,可參釋圣嚴(yán)《明末佛教研究》,東初出版社1987年;陳玉女《明代佛門內(nèi)外僧俗交涉的場域》,稻鄉(xiāng)出版社2010年;江燦騰《晚明佛教叢林改革與佛學(xué)諍辯之研究——以憨山德清的改革生涯為中心》,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90年。雪浪后來成為經(jīng)講僧,說法江南。其弟子輩多有法界龍象,最重要的便是住錫蘇州花山的一雨通潤與巢松浸慧。一雨是晚明重要的唯識學(xué)高僧。蒼雪早年欲參雪浪,而雪浪已圓寂于望亭,遂拜在一雨門下,逐漸成長為一位不遜乃師乃祖的經(jīng)講高僧。

        蒼雪經(jīng)講之類的佛學(xué)著作似未見傳世,但他說法之余,與士子山人唱和之詩,卻名滿文壇。雪浪一脈法嗣皆擅作詩,并多有詩歌別集傳世,雪浪至蒼雪三代僧,旁及雪浪另一弟子蘊璞如愚、巢松弟子道源石林,皆為著名詩僧。然縱觀晚明詩壇,僧詩中成就最高當(dāng)屬蒼雪讀徹。從明清之際的吳偉業(yè)、王士禎,再到清末云南趙藩、李根源師徒,皆對蒼雪之詩贊不絕口;到了民國時,甚至世人僅知其詩名,而不曉其高僧身份。③姚光《校輯蒼雪大師南來堂詩集序》里說:“世之知蒼雪大師者,多以詩,鮮知其為華嚴(yán)宗匠,詩特其余事耳?!眳⒁ト?、昆田、昆遺所編《姚光全集》,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07年,第144頁。吳偉業(yè)以之詩歌成就不僅為僧中第一,恐非謬獎。[1](P1145)蒼雪詩歌氣象,遠勝當(dāng)日衲子之作自不當(dāng)說,其詩風(fēng)雜糅當(dāng)日“學(xué)宋”與“性靈”兩大潮流,而能開日后康熙詩壇盛況之先聲,自非本文主題,但較今日對蒼雪詩歌的認識,恐怕還有可以繼續(xù)深挖提煉的價值。①現(xiàn)有蒼雪生平詩歌研究并不多見,可見陳力《蒼雪詩論》,《云南民族學(xué)院學(xué)報》1987年第4期、李舜臣《明季清初滇南詩僧蒼雪論略》,《云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 (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3年第1期。另有拙著《蒼雪與木增交游因緣考》,《中國典籍與文化》2012年第2期。蒼雪書畫研究,學(xué)界作品不多,通俗類可參云南麗江市畫院宋辭先生作品。

        考察蒼雪詩歌的文獻源流,其早期以抄本流傳,存世四卷,為康熙間陸汾所輯,似未付梓,陸汾本今不知存否。至云南文獻開山之作、嘉慶年間的《滇南詩略》收入蒼雪詩時,所見仍為未刊本:

        今于滇僧宏文方丈得見雪公 (蒼雪)全集,擇其尤為清新峭拔者五十余首,其余名句迭出……造句皆出人意表。因全集未刊,故附錄于此。[2]

        蒼雪在之全集于乾嘉時代猶未刊刻可知。民國初時,云南省編輯鄉(xiāng)邦文獻《云南叢書》,趙藩取陸汾本入之;1940年王培孫先生據(jù)《云南叢書》本,參以顧茂倫選本、常熟瞿氏抄本及各選本,編輯出正編四卷、補遺四卷之《蒼雪大師南來堂詩集》以表彰先賢。王先生所輯《南來堂集》,以其搜羅、考訂之精,為蒼雪詩集流傳諸本中之至善本,顧廷龍先生所編《續(xù)修四庫全書》及紀(jì)寶成氏主編《清代詩文集匯編》皆取此本影印,即可見其版本價值。

        除王校本外,如今還存世的《南來堂集》多為抄本,有云南省圖書館藏的雍正元年釋圓鼎四卷抄本,社科院文學(xué)所藏的四卷正文四卷補遺的清抄本,復(fù)旦大學(xué)圖書館藏的拾遺一卷清抄本及常熟圖書館藏的南來堂詩鈔二卷。但因長期為抄本流傳,各本文字出入及收入情況皆不定,對蒼雪詩歌的整理產(chǎn)生極大的麻煩;而若要閱遍諸本,也絕非易事。前些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楊為星先生《蒼雪大師南來堂詩集詩注》,用簡化字向讀者推出詩僧蒼雪,是為嘉惠學(xué)林的好事。但考慮到蒼雪詩歌的版本之學(xué)與晚明詩史價值,南來堂詩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民國王培孫先生富有藏書,雅好內(nèi)典,于明清掌故獨有用心。編輯《南來堂集》時,于搜羅詩篇之外,還極力鉤沉蒼雪詩中史事,一一出注,殊為不易。王氏以抗戰(zhàn)時文獻檢索之條件,輯校而成《南來堂集》,即便以如今電腦數(shù)據(jù)庫搜索復(fù)檢,當(dāng)日諸多按語、校記仍不失為最佳選擇,②此種實例頗多,非關(guān)本文主旨,茲略舉一例:柴德賡先生《明末蘇州靈巖山愛國和尚弘儲》一文(收在氏著《史學(xué)叢考》)考“支型糝花庵主煦堂琪”,僅據(jù)《五燈全書》知其姓韓,曾入仕途,而未列入其文下一節(jié)弘儲遺民弟子。王培孫本《南來堂集》補遺卷二《和韓芹臣冬青軒避暑四首》下出注,前翰林院左春坊左庶子韓四維,國變后改名煦堂延琪。如此可見王先生考訂之功。然時人也提出其考證不確處,沈其光《瓶粟齋詩話》四編上卷言 (上海書店版《民國詩話叢編》所收)“(王氏所校)集中有《詠白燕詩》四律,乃用袁凱韻,王氏考證謂‘次無錫高匯旃制中《感白燕巢於孝幕》詩韻而作’,非也。”然未給出證據(jù),附記于此。殊為難得,也見得王先生深厚文獻考訂功力。

        今日明清子、集諸部文獻陸續(xù)整理研究,有關(guān)蒼雪的佚文佚詩亦有所發(fā)現(xiàn),以筆者目力所及,匯集于下,或可補王先生輯校南來堂之闕。

        佚文輯補

        王培孫先生輯?!渡n雪大師南來堂詩集》(下簡稱王校本)所收多為蒼雪所著詩,偶有佛贊數(shù)篇;然于蒼雪之文,僅收四篇,列正編卷四“附遺文”條之下。實則蒼公尚有序跋文字存世,茲錄于下,逐一考釋。

        1.《〈華山三高僧詩〉小引》:

        華山三高僧者,即吾兩師一友也。兩師為誰?二楞、水田者是;一友為誰,汰如河公高松者是。曰高僧詩者,皆其平昔經(jīng)禪之緒余也。嗟嗟,師友之棄世,今已不知幾何年矣,而斯外集遺稿,猶未見行世,無乃弟子好文之不修,以致散失莫可考;抑亦修文之有待,將藉匯輯以見行。余嘗坐是而嘆,且亦不能免其責(zé)也久矣。海虞子晉毛先生,閣高汲古,家富藏書,殆將搜羅二酉之不足,直欲旁討三車以無余,以至編征,梓我明僧詩,以俾補昭代一缺陷事,而其言曰:僧詩自《弘秀》;天寶以后,惠休一和《碧云》之辭,則何代無僧,何僧無詩,直登作者之堂。然其最盛,又莫逾于我明,第惜乎國初諸老,“月下敲門”、“半付夢中”之句,“檻前題竹”、“幸留身后”之名,若不亟為收拾,終為落葉飄風(fēng),遂從事,于今甲申,特以華山三高僧始者,豈所得有先后,即評置有詮次,蓋其用思良亦深苦矣。頃成函寄,且欲問敘于予。余也何敢敘,亦何敢不敘,因作而嘆曰:夫所謂高僧詩者,固詩以僧高,僧以詩高。詩以僧高,高不在詩;僧以詩高,高不在僧。若是,則高不在詩而在僧,僧何必詩;高不在僧而在詩,詩何必僧,僧耶?詩耶?吾竟莫知其高之所在。雖然,庸詎知詩非僧而不高,高非詩而不僧,則僧可不詩,詩可不僧乎?又詎知僧而非詩,詩而非僧者,亦強名曰僧之詩、詩之僧乎?吾恐一經(jīng)巨手,濫廁無容;來者尚欲希冀,步其象龍之躍,烏可得哉?噫!吾師也,吾友也,僧之高,詩之高,蒼然古幽。然秀固已見于是,恍兮有,惚兮無,或未盡,于是吾于此,極力模擬不能;佛頭著穢,更措一辭,請將質(zhì)諸海內(nèi)騷壇有道,以為何如?亦自有三高僧詩者在。甲申除夜,法弟子讀徹和南,拜書于云半間。

        《華山三高僧詩》,清抄本,三卷,內(nèi)鈐“王芑孫紀(jì)念物”陽文一方,藏于上海圖書館。此書為蒼雪本人所輯,序存本書卷首,王校本失收。

        此“華山三高僧”為蒼雪二位老師一雨、巢松及先己圓寂之同學(xué)汰如明河。蒼雪序中除略交代“三高僧詩”之由來,還一并討論了僧人與詩歌文學(xué)的關(guān)系,一段“高僧”與“詩”的關(guān)系演繹,頗見得這位法相宗弟子因明之學(xué)的造詣。前論晚明高僧重儒學(xué),作詩更為一必要素質(zhì)。擅詩之蒼雪,與禪悅交毛晉,共同搜羅當(dāng)日高僧詩作,亦有以文學(xué)存法門影響的考慮。據(jù)序中所述《華山三高僧詩》緣起,為毛晉欲“梓我明僧詩,以俾補昭代一缺陷事”而緣起的。毛晉(1599—1659)為晚明重要的出版大家與佛門檀越,曾刻晚明諸多釋氏經(jīng)典;經(jīng)卷注疏之外,毛晉亦曾于崇禎末年刻僧詩總集《明僧弘秀集》,搜羅大明中前期之僧詩,并與此種《華山三高僧詩》有密切聯(lián)系。

        毛晉選《明僧弘秀集》十三卷,亦藏上圖。據(jù)卷首牌記及毛晉序知,集中所收僧詩自洪武至正德,此后之晚明高僧諸篇,尚未著手整理。①見上圖所藏明末刻本《明僧弘秀集》卷首牌記。而此蒼雪《〈華山三高僧詩〉小引》所謂“梓我明僧詩”,則有上承崇禎時所刻《明僧弘秀集》之意。據(jù)《明僧弘秀集》毛晉序,此集刻成在崇禎十六年 (1643)春上巳 (三月初三);蒼雪序《華山三高僧詩》在甲申年 (1644)末,二者時間相去一年余,則《華山三高僧詩》或正為“續(xù)弘秀集”編輯之開端亦未知;則若非甲、乙之變,晚明僧詩存世面貌或更為可觀。

        今案,錢謙益所選明代詩歌總集《列朝詩集》為清初時對明代詩歌的一次總結(jié),其中即有毛晉參與之功,世所共知。筆者竊疑《列朝詩集》閏集中高僧詩選,或即體現(xiàn)國變后、僧俗欲整理有明一代僧詩總集的理想,而欲補齊《明僧弘秀集》正德后諸僧的選錄。觀《列朝詩集》,初版即為順治九年 (1652)汲古閣本,去毛晉選弘秀集、三高僧詩之癸未、甲申年不遠;《列朝詩集》所選僧詩,正德前僧人詩目,便有參考《明僧弘秀集》的痕跡;而晚明僧紫柏、憨山下所選錄者,亦與毛晉所搜羅高僧詩作而“梓我明僧詩”愿望有密切聯(lián)系。錢謙益、毛晉有師生之誼,并久耽禪悅,又與蒼雪共為知己,此僧詩總集工程,終合僧俗多人之力以成,蒼雪在其中玉成,則甚有可能,俟日后詳考。

        此《華山三高僧詩》抄本,又可補一條《四庫提要》之誤。據(jù)《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九十三集部四十六載:

        《三僧詩》三卷 (小字:兩江總督采進本)三僧均不著其名。一曰《二楞詩稿》,一曰《高松詩稿》,一曰《中峰詩稿》??肌肚ы曁脮俊酚兄怯^《中峰草》,注曰:字止先,號蔚然,江都僧。雪浪弟子。居吳興雙髻峰。其二僧則未詳然。其高松詩稿中又附書啟數(shù)首。三僧均有酬倡之作,蓋同時人?!吨蟹逶姟穬?nèi)有陳繼儒、湯賓尹、文震孟、姚希孟諸人,則皆當(dāng)明季也。[3](P2711)

        今按,四庫館臣此提要有誤,今所見《華山三高僧詩》與四庫存目之《三僧詩》高度相關(guān)。館臣言“未詳然”之《二楞詩稿》、《高松詩稿》,實則蒼雪師友一雨與汰如。蒼雪師一雨通潤,晚年所住庵名“二楞”;蒼雪同學(xué)、《補續(xù)高僧傳》編者汰如明河,號高松。則四庫存目《三僧詩》之二即為《華山三高僧詩》中一雨《二楞庵詩卷》、汰如《月明庵詩卷》。而館臣謂“《中峰詩》乃釋止先之作”亦誤,此《中峰詩》當(dāng)為蒼雪詩。蒼雪久駐華山中峰,亦落款“中峰蒼雪”;而其詩中多與吳中、徽南文人交往,與文震孟、姚希孟尤其親密,與提要同。如此,則此存目之兩江總督采進本《三僧詩》中之兩僧,與今見《華山三高僧詩》相同,另一人為《華山》本編者與序者?!度A山》本另收慧浸詩,而兩江總督采進本未收。今不見此采進本,無從進一步考察,然彼本中必?zé)o上引蒼雪之序,否則不至有此謬誤。

        2.《〈補續(xù)高僧傳〉序》:

        吾氏高僧之列十科,猶孔門弟子之推四哲。四哲載記后,既更有弟子;十科立傳后。豈竟無高僧?非無高僧,是無傳高僧之人也;亦弟子中,非得馬遷之筆,而不能傳。曰傳者,傳也,貴傳其神如見故人。一披圖不待問,即知為某某。此無他,蓋以神遇,不以言得也。噫!一大部僧史,非一大部高僧之面目也哉?古秀高寒之色,凜凜逼人,皆在阿堵中。非具僧繇畫龍點睛之手,虎穴鷹巢參討之遍,司馬董狐良史之才,無乃捃拾人唾,入籃是草,或以乙代甲,或遺大取小,使古人門庭施設(shè),垂手殺活之機,皆莫能辯。宋寧贊傳成后,張無盡、呂夏卿君子輩,與寂音尊者從而議之,固不無遺憾焉。吾友高松河公,慨嘗向予昭代僧史之缺典,今舍吾黨其誰。于是,鍵關(guān)東海上三年,以利其器。顧不惜踏破鐵鞋,走齊魯燕趙間,始斷煙殘碣,搜括迨遍,東南名山,所未果緣,約與吾分任之。憶甲寅春,于湖上送公,為八閩游,吾亦將振策兩粵,取道臧呵,以還故山。雞足、熊耳間,常見有肉身大士,如盤龍古亭勝國,至今猶自定中,爪生發(fā)長。他則如念庵再光定堂,譬彼幽蘭,多生空谷,雖芳香絕倫,賞識無人,未能悉舉。誓與畢命搜羅,了此公案。于時也,殘雪載涂,饑烏無色,引領(lǐng)征人,孤思悵結(jié)。公其行矣,無何,歸來相見,鐵山先楞師喜,有“屐齒嚙殘閩地雪,衲頭觸盡浙江云”之句,已不知多少祖師,盡被一囊收拾;天下多少老和尚,盡被掂觔簸兩,一一秤過來。惜乎,此后兩人皆墮講肆窠臼,無暇及此。若夫人之今古,采之得失,列之詮次,尚俟商確,可稱未全之書。嗚呼!公今死矣,其如人亡則難何?吾亦老之將至,裹糧抱杖,能無望路之嘆。此書擬庋之高閣,公一生苦心,竟成烏有;將質(zhì)之海內(nèi),則又多所未逮,三復(fù)不已,與其無也寧存,遂與毛居士子晉,相商而付諸梓,倘見罪于諸方,則吾實亦不得辭其責(zé)也矣。幽冥之下,負我良友不少,更復(fù)何言。所幸易簀之際,囑累道開,曲盡艱苦,今竟成書,將致告公于常寂光中。能讀父書,能成父志者,諸弟子中。又其唯道開乎?

        后住中峰讀徹拜撰。①《補續(xù)高僧傳》序,收于《續(xù)修四庫全書》子部,第1283冊,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頁上、下。

        蒼雪此序,存《補續(xù)高僧傳》卷首諸序第三篇。此傳編纂自汰如明河起,未竟事業(yè)而卒,由其弟子道開自扃及后輩僧俗合力撰成,入藏傳世。其書內(nèi)容詳實,遠勝萬歷間如惺所編《大明高僧傳》,為學(xué)界稱道。王校本《南來堂集》《汰公大明高僧傳成,喜而有作》一詩下,②《清代詩文集匯編》第五冊,第90頁下。培孫先生已引《補續(xù)高僧傳》毛晉、道開跋,則王氏曾過目此書;此序失收,當(dāng)為培孫先生一時疏忽?!堆a續(xù)高僧傳》之作,為上接贊寧之《宋高僧傳》者,蒼雪在序中亦取贊寧傳相比較,以贊寧傳不能得儒家史筆之奧,宋時人張商英、呂夏卿、惠洪等皆有遺憾;而汰如編僧史,則各處親為采擷舊聞碑刻,欲效司馬遷“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稽其成敗興壞之紀(jì)”,作僧中“司馬”、“董狐”之想;而蒼雪此序,亦正為表彰汰如此志。經(jīng)史之學(xué)素為儒門功課,而釋家久未在意此道;然蒼雪師門中卻頗重之,因晚明之世,衲子而重儒學(xué)為一普遍現(xiàn)象,此舉是為更好結(jié)合當(dāng)日第一流知識分子,使佛教能于知識階層得到有效傳播,以此滲透進整個俗世大眾,此為晚明佛教義學(xué)僧人布法最重要的經(jīng)驗;而當(dāng)日禪悅大儒之盛也為歷代少有,當(dāng)日錢謙益、吳偉業(yè)及前輩陸光祖、董其昌者,即是釋迦教化成功之例。

        3.《〈春花集〉序》:

        春華③筆者按,《春花集》序中,“花”“華”二字混用,收入時尊其原貌。集者,東山千仞大師之所輯也。師既一肩濟上,直指大事,別出文字手眼,喚醒盲禪,暇采古今僧之以文鳴世者,匯成一編行世。蓋以《弘秀》之詩不及文,《弘明》之文獨遺詩,且緇素雜糅,豈如合之雙靈,成一家言,便于觀覽,其嘉惠來學(xué)之意,不亦勤乎!集名春花者,非花之在春,但見花而不見春;亦猶文之在人,但見文而不見人。為同為異,為非同異,鏡花水月,不可得而捉摸也歟?師以余于此道,頗窺其藩籬,欲得余一言以贊勷之,余謂:天下之不文,莫逾于僧也;天下之至文,亦莫逾于僧也。僧者志乎道,豈志乎文?文者,載道之具,唯道成而文自顯;如吾佛曰迦文氏,道之所以成文,之所以顯也。且夫天下文章之大,莫大于天之日月星辰,地之山川草木,人之嬉笑怒罵也,茍得其人,則里巷歌謠,莫非至文;非其人,則風(fēng)云月露,盡為糟粕。不觀悟心之士乎,放筆侈口,世諦語言,皆順正法。即值法門多故,如唐玄之尚道,會昌之沙汰,出其緒余,威武不能屈,抗一辯而日轉(zhuǎn)天逥,叢一雜而旗翻轍亂,豈只文如契嵩之輔教,心折歐陽,詩似貫休之高步,氣奪錢王已耶?他如蚩蚩束手,一任人其人,廬其廬,佛法將不至斷滅不已,然則文之功不大矣哉?但不聞,道徒以綺語相尚,雖其文奔放高古,如遷固韓歐,文焉?藝焉?已耳,于道何有?況復(fù)質(zhì)本魯愚,亦欲學(xué)步邯鄲,強顏撰述,尤無可觀,適足覆瓿,是又莫若不文之為愈也。凡吾宗學(xué)侶,知此可以與言;此編乃不負大師拈花老手,一片苦心也矣。師其以我為知言否?中峰讀徹和南。

        序末有陰陽二印,陽云“南來舍人”,陰云“中峰讀徹”。

        此序存清抄本《春花集》卷首,王校本失收?!洞夯肥?,另有清刻本存世,皆藏上海圖書館。此一種僧人詩文總集,似不甚聞名。編者釋行岡字千仞,明州王氏,禮雪嶠圓信斷發(fā),曾問法箬庵通問,為晚明臨濟下禪僧,其生平于《五祖千仞岡禪師塔銘碑》之碑文甚詳。[5]抄本《春花集》前,節(jié)錄清釋達珍《正源略集》卷四“行岡”傳文。今按,日本卐續(xù)藏本所影《正源略集》之第一卷不存,版本信息難詳;達珍事跡據(jù) 《(民國)臺州府志》載,活動于乾隆中后期,①喻長霖 《(民國)臺州府志》卷一百四十“方外記”下,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則此抄本為清中后期之物,非明清之際時原本。《春花集》編纂者釋行岡,與蒼雪曾有交誼,下論《春花集》中即有二人唱和詩,今本《南來堂集》失收。

        總集編輯釋行岡的本意,欲綜合僧人詩文創(chuàng)作于一集中,序中蒼雪遂發(fā)揮僧人創(chuàng)作之文學(xué)史意義,“悟心之士”則“放筆侈口,世諦語言,皆順正法”,以文學(xué)即是佛法之旨,表彰僧人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意義,并舉歷史上著名的文學(xué)方外契嵩、貫休等高僧為例。但法門中人與儒門詩文之關(guān)系并非多多益善,而“以綺語相尚”,其中程度的把握需衲子自己體會。可見蒼雪雖擅儒門文字之學(xué),但對當(dāng)日僧侶以詩文相尚、禪風(fēng)不振的狀況亦有所不滿。

        佚詩輯補

        初佚文外,蒼雪尚有五首佚詩,未入王校本《南來堂集》中,另有一首異文頗多,亦列于下。

        首先,前述總集《春華集》卷十所收蒼雪詩,中有五律《聽琴》一首王校本失收。

        1.《聽琴》:

        一坐令人靜,況逢調(diào)素絲。

        由來會意處,不在聽琴時。

        已覺心相應(yīng),何曾手得知。

        此音久不作,世上無鍾期。

        又,失收同集中七律《贈千仞禪師住山》一首。

        2.《贈千仞禪師住山》:

        腳跟不住遍閏浮,劈面逢渠肯放休。

        鶻落九天魂失兔,虎生三日氣吞牛。

        寒山為問重來路,破灶相留舊火頭。

        記得楊岐初住后,滿床風(fēng)雪冷颼颼。

        另《春花集》選蒼雪《焚筆》四首之二,王校本列第三首;兩首文字出入甚多,附列于下:

        問命奇駕 (前四字王本作“鐵門有限”)漫停車,那得 (王本作“復(fù)”)臨池辯魯魚。

        土塜不封毛俱(《滇南詩略》選作“盡”)禿,鐵門斷限字元無。(王本此聯(lián)作“幾輩禿翁凋發(fā)盡,百年過客燎毛如。”)

        掃來風(fēng)雨千張盡 (王本作“滿”),望去蒼茫 (前四字王本作“化作云煙”)一管枯。

        從此案頭焚卻后 (王本此句作“文友詩朋從此散”),不須更作絕交書。

        《春花集》外,毛晉輯《隱湖唱和詩》亦存蒼雪佚詩?!峨[湖唱和詩》收入當(dāng)日常熟緇素唱和詩作,其中蒼雪有《喜如須子晉若撫仲榮同宿山中次如須韻》及次韻共兩首,王校本失收。

        3.

        《喜如須子晉若撫仲榮同宿山中次如須韻》云:

        情緒渾如不系舟,春寒花鳥共閑愁。

        呼燈炤雨客仍至,扣戶無聲山更幽。

        人聚七賢同雅集,竹栽千畝抱溪流。

        禪非玉版參何有,玄度重來感昔游。①《隱湖唱和詩》卷下,《汲古閣叢書》第一冊,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fù)制中心,第388—389頁。

        題中如須,為姜垓字,垓為姜采之弟;若撫為林云鳳,仲榮似周榮起,為汲古閣毛氏寫書工。此題之下還有蒼雪再和姜垓之《留贈蒼雪法師》詩,題作《次韻奉答》。

        4.《次韻奉答》:

        云氣空蒙半衲霑 (小字注:君自稱半衲頭陀),河清惟待擬龍潛。

        嚼來世味渾如蠟,染透身香別有甜。

        抱被何妨逢雨宿,倒衣贏得為余淹。

        支硎況是春三月,一路松棚揚酒簾。②前揭《隱湖唱和詩》,《汲古閣叢書》第一冊,第389頁。

        又,王校本《南來堂集》補遺卷三下有《景行昆玉招同秋紹諸居士社集忍草庵,是夜雨中宿中峰 (王本小字:“峰”字衍)分得魚字》詩一首。今按,王氏“‘峰’字衍”之按語誤,當(dāng)無“峰”字,據(jù)《春花集》選詩,則原題正確。

        題中“忍草庵”在無錫,為詩名中顧景文景行、顧廷颺廷文兄弟,與張夏秋紹及蒼雪宴集之地,當(dāng)夜所宿即為忍草庵,絕無冒雨回蘇州宿中峰之可能;且當(dāng)日雨夜宿忍草庵時,蒼雪作詩兩首,王校本失收一首。此二韻兼存顧景文《顧景行詩集》及劉繼增所編《忍草庵志》中。所失收一題,《顧景行詩集》作《雨宿忍草詠泉》,《忍草庵志》作《因試二泉移宿忍草》。

        5.《雨宿忍草詠泉》詩云:

        泉名第二受謙尊,禹貢經(jīng)中失考論。

        勺水不干通地脈,白云一線吐山根。

        照來眼底淸流色(《庵志》本此句作“烹來石上茶爐沸”),瀉入人間酒海渾。

        好住鄰峰朝夜汲,幾瓢和月出松門。③《四庫未收書輯刊》(第八輯)23冊第262頁下;《忍草庵志》,第71頁,《中國佛寺志叢刊》47,廣陵書社2006年。

        所輯蒼雪所佚詩文如上所錄。蒼雪為晚明高僧而擅詩,所作身前未有結(jié)集,后世長期以抄本流傳,無善本可言;民國時王培孫先生整理其逸散作品時,亦去蒼雪之世近三百年,疏忽在所難免。今翻檢舊集偶然所見,雖不至為滄海遺珠,亦或可補南來全集之遺,以饗觀者。

        [1]吳偉業(yè)著.李學(xué)穎集評標(biāo)校.吳梅村全集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袁文典,袁文揆輯.滇南詩略:卷十四 [M].復(fù)旦大學(xué)古籍部藏清刻本.

        [3]紀(jì)昀等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整理本)[M].北京:中華書局,1997.

        [4]楊天元.尋覓〈五祖千仞岡禪師塔銘碑〉記 [J].正覺,2009,(4).

        猜你喜歡
        高僧
        梁楷《八高僧故事圖》新辨
        國畫家(2023年1期)2023-02-16 07:58:04
        慧皎《高僧傳》中的音樂美學(xué)思想
        愛國高僧阿旺嘉措評述
        西藏研究(2018年4期)2018-10-30 01:12:26
        《高僧傳》地名“抱罕”為“枹罕”校誤
        心中的鏡子
        絲綢之路上的兩位高僧
        文史春秋(2016年3期)2016-12-01 05:42:08
        該咋辦就咋辦
        喚醒良知
        人老須防情緒失常傷身
        再冷酷的冰也會有縫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52avav | 久久人妻公开中文字幕|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视频| av网站韩日在线观看免费| 麻豆精品国产av在线网址|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在线| 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 国产激情视频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免费视频| 精品人妻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午夜男女很黄的视频| 国产精品 高清 尿 小便 嘘嘘| 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av| 深夜福利国产| 91九色国产老熟女视频| 亚洲加勒比久久88色综合 | 亚洲一区 日韩精品 中文字幕| 久久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偷柏自拍亚洲综合在线| 加勒比东京热中文字幕| 国产台湾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伊人无码二区| 日本午夜伦理享色视频|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日韩精品| 伊人色综合九久久天天蜜桃 | 亚洲av无码无线在线观看|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不卡 | 国产天堂网站麻豆| 女优av福利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成人乱码熟女精品国50|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 亚洲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视频|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色| 欧美精品videosex极品| 欧美亚洲国产另类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