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玲
(中山大學 新華學院,廣東 廣州510520)
雖然漢語和英語中都有“補語”這一概念,但二者并不對等?!把a語是謂語的補充成分,從屬于動詞或形容詞。從邏輯內(nèi)容來講,補語是表示動作行為狀態(tài)的目的、時間、結(jié)果、性質(zhì)特征的程度的。補語是漢語特有的一種句子成分,英語中沒有與它對應(yīng)的成分。補語一般位于動詞或形容詞之后。有時有形態(tài)標志‘得’,有時沒有?!盵1]
對比分析理論認為,通過對比兩種語言結(jié)構(gòu)的異同可以預(yù)測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的難點和容易產(chǎn)生的錯誤,這樣可以在教學中采取強化手段突出這些重難點,克服母語的干擾,進而促進第二語言習得。魯健驥(1992,1993)也認為,狀態(tài)補語是漢語中特有的形式,外語(如英語)中沒有對應(yīng)物,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難點。
因此,描寫并分析漢語情態(tài)補語在英語中的對應(yīng)形式,探析其規(guī)律和原因,不僅有助于進行和情態(tài)補語相關(guān)的英漢互譯,對外語教學(對外漢語教學或英語教學)也有一定的幫助。
關(guān)于情態(tài)補語的名稱和定義,目前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概念和認識,或概括為“情態(tài)”(劉月華等,1986),或概括為“程度”,或概括為“結(jié)果”(王還,1994),或?qū)⑵渲械囊徊糠直硎鰹椤盃顟B(tài)”,與“程度補語”分開(魯健驥,1992),甌齊(1983)更細分為“結(jié)果”、“狀態(tài)”、“比狀”、“方式”、“時間”、“數(shù)量”、“判斷”、“程度”等八種之多。
本文主要參考了陸慶和《實用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張寶林《漢語教學參考語法》和劉月華的《實用現(xiàn)代漢語語法》,及一些對外漢語教材中對情態(tài)補語的定義。
情態(tài)補語是對相應(yīng)的行為、狀態(tài)進行描述或評價的補語,基本形式是動詞/形容詞+得+情態(tài)補語。比如:
他漢語說得很流利。
他每天睡得很早,起得很晚。
另外,帶賓語的時候可以用一下兩種形式:
V.+O.+V.+得+Complement,如:他漢語說得很流利。
O.+V.+得+Complement,如:漢語他說得很流利。
所以,動詞或形容詞后由“得個”、“個”連接的補語,以及由“很”、“慌”、“多”、“不得了”、“要死”、“要命”、“不行”、“極”、“透”、“死”、“壞”等充任的表示程度意義的補語,不在本文的討論范疇。
1.形容詞、形容詞短語作情態(tài)補語。漢語的情態(tài)補語多用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充當,轉(zhuǎn)譯成英語時通常用副詞作狀語表達,如:
雨下得很大?!狪t is raining hard。
他英語講得相當好?!狧e speaks English quite well.
(英語語法手冊,薄冰、趙鑫德,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4)
我看我們進行得太慢了一點?!猈e are going on a little too slowlyI am afraid.
(《實用英語語法》,張道真,北京:商務(wù)印書館)
人的頭蓋骨,結(jié)合得非常致密與堅固,生理學家和解剖學者用盡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出來,都沒有這種力氣……——The bones of ahuman skull are so tightly and firmly joined that no physiologist or anatomist has succeeded in taking them apart whatever means they try.(夏衍《野草》,劉士聰譯)
2.動詞性短語充當情態(tài)補語。情態(tài)補語里的動詞性補語多是動詞性短語,英譯時多翻譯成狀語進行意譯。如:
①不定式作狀語:
小姑娘嚇得發(fā)抖。——The little girl was too frightened to tremble.
他們激動得跳了起來?!猅hey are so excited to jump up.
我熱得喘不過氣來?!狪 was too hot to breath.
②介詞短語作狀語:
我熱得氣都喘不過來。——I was hot out of breath.
她笑得前仰后合?!猄he is laughing with her body swigging front and back.
swigging front and back是后置定語,和“前仰后合”相對應(yīng),但由于修飾的是前面的“withherbody”,省略了“withher body”就不完整,所以還是歸為介詞短語的部分。
③從句做狀語:
她笑得前仰后合?!猄he is laughing in such a way that her body is swigging front and back.
我說得沒有他流利?!狪 can’t speak so fluently as she does.(狀語從句)(張道真,北京:商務(wù)印書館)
除了狀語,情態(tài)補語還可以在英譯句中轉(zhuǎn)化為謂語,如:聽到丈夫獲得假釋的消息,她高興得跳了起來?!猄he jumped up for joy at the news of her husband’s parole.
綜上所述,情態(tài)補語句翻譯成英語有很多種方式,但顯而易見,轉(zhuǎn)化為狀語是最常用的手段,如副詞作狀語,其次是動詞不定式作狀語,其他類型很少。
1.語義指向主語。指向施事主語:
聽到丈夫獲得假釋的消息,她高興得跳了起來?!猄he jumped up for joy at the news of her husband’s parole.
指向受事主語:
杯子給打得粉碎?!猅he cup has been broken into pieces.
那個地方保持得很整潔。——The place was kept in good order.
2.語義指向謂語動詞。
他英語講得相當好。——He speaks English quite well.
他說得很清楚。——He explained very clearly.
現(xiàn)在我說不準自己是否考得很好。——Now I’m not sure whether I did well in the exam.
從譯文中可以看出,漢語情態(tài)補語的語義指向謂語動詞的,在英譯句中語義指向基本不變,仍是謂語動詞,結(jié)構(gòu)上通常轉(zhuǎn)化為狀語,多由副詞充當。
在語義指向上,情態(tài)補語句和英譯句基本一致,但也有不同的,如:
雨下得很大?!狪t is raining hard.
此英譯句指向動詞。因為在英語中表示天氣時經(jīng)常使用“Itis……”的格式,用于此場合,it在句中一般做主語,在中文中多不譯。如:It is cloudy and windy today.(今天多云,還有風。)
3.語義指向動詞的賓語
這種類型的情態(tài)補語句,多存在于“把”字句中。
我們把恐怖分子打得抱頭鼠竄?!猈e have the terrorists on the run.
我把房間打掃得干干凈凈?!狪 swept the house clean.
在英譯句中,語義指向仍是賓語,但句式是SVO,“把”字句是漢語里的特殊句式,在英譯中沒有對譯句也很正常。
上述句子表明,大部分英譯句表示現(xiàn)在時,正在進行的動作或動作的常態(tài),還有一部分表示過去的動作。如:
他說得很清楚?!狧e explained very clearly.
聽到丈夫獲得假釋的消息,她高興得跳了起來。——She jumped up for joy at the news of her husband’s parole.
還有正在進行的動作:
雨下得很大。——It is raining hard.
她笑得前仰后合?!猄he is laughing in such a way that her body is swigging front and back.
漢語缺乏形態(tài),其中一個表現(xiàn)就是名詞、動詞、形容詞等進入句子無形態(tài)變化。(陸儉明,沈陽,2004)“漢語的動詞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形態(tài)變化,只通過分析性手段表示行為或狀態(tài)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的存在或延續(xù)。表示時間的主要手段有時間詞語、副詞、助詞、語境、動詞重疊式和部分結(jié)構(gòu)等,它們都可以單獨或結(jié)合起來在句子中表示動作發(fā)生或狀態(tài)存在的時間。”[2]
情態(tài)補語句的英譯表現(xiàn)了不同的時和體,說明情態(tài)補語句可以表示一般現(xiàn)在時、現(xiàn)在進行時、一般過去時。
從上文的分析來看,雖然情態(tài)補語在英語中沒有對應(yīng)的語法范疇,但其語法功能和英語中的主語補語、賓語補語和狀語對應(yīng),具有限定、修飾和描寫的功能。而且,大部分的情態(tài)補語句和英語中的副詞作狀語的句子對應(yīng),是情態(tài)補語句在翻譯中采用的主要形式。語義指向上,情態(tài)補語句和英譯句差別不大。從時體上來看,情態(tài)補語句多表示一般現(xiàn)在時和一般過去時,也可以表示現(xiàn)在進行時。
兩種語言的對比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實踐中具有很大的應(yīng)用價值,弄清情態(tài)補語在漢英兩種語言中的異同,才能對留學生進行語法教學時有的放矢。在教材編排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情態(tài)補語的英譯特點,在教材中合理安排,循序漸進,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另外,一般教材在說明情態(tài)補語時,不涉及時態(tài),教師也很少作講解或說明,因此學生會出現(xiàn)“*你要學得很認真”“明天有第一節(jié)課,應(yīng)該早上起得很早”等偏誤。所以,在教學中有必要交代一下情態(tài)補語在時體上的表現(xiàn)并加以強調(diào),避免學生產(chǎn)生這樣的偏誤。
[1]劉月華.實用現(xiàn)代漢語語法[M].商務(wù)印書館,2007.
[2]陸慶和.實用對外漢語教學語法[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陸儉明,沈陽.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4]任學良.漢英比較語法[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5]張寶林.漢語教學參考語法[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6]張豫峰.“得”字句補語的語義指向[J].山西師大學報,2002(1).
[7]黃葉明.現(xiàn)代漢語狀態(tài)補語的語義指向分析[D].浙江大學,2007.
[8]劉艷麗.漢語補語的英譯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
[9]夏艷.漢英補語對比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