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華
(井岡山大學商學院,江西 吉安343000)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 “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 高等院校作為教育事業(yè)的最高層次,是培育擁有新知識、新思想、新技術等高水平人才的高地,是教育和引導廣大青年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家園。 在網絡多元文化的滲透沖擊下,高校的思想教育陣地面臨“建構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方式越來越靈活,滲透越來越深入,管控越來越困難,影響越來越深遠”[1]的挑戰(zhàn)。 因此,《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強調高校要“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 如何找準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切入點,如何準確把握兩者有效融合的途徑、方法,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急需解決的問題。
由于網絡無國境的特點, 某些國家或敵對勢力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勢,在網絡上推行文化霸權,企圖將不實信息或他國的價值觀強加于網民, 從而達到他們政治壟斷的目的, 這種情況下不同政治的價值觀沖突和摩擦不可避免。 當代大學生社會閱歷淺,自我防范意識和鑒別免疫能力差, 當其從一元的價值觀教育進入到多元的價值觀并存的網絡生活方式時,易被網絡上意識形態(tài)滲透和控制,造成思想的混淆和反叛,導致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減弱。
網絡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像把雙刃劍, 一方面提高了高校教育管理效率,如飛信群通知、學生信息的管理、網絡咨詢服務等; 另一方面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帶來挑戰(zhàn)。 網絡“自由”國度里,某些大學生特立獨行,不喜歡受道德、法制或規(guī)章制度約束時,道德觀念危機就悄然而至。
大學自我安排的時間較多, 學生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又較差,不少大學生都會沉迷在網絡游戲、電影歌曲和聊天中。 有研究表明,上網時間越久,孤獨抑郁的情況越嚴重。 與網絡相關的心理疾病還有網絡依賴癥、網絡強迫癥。 不少大學生因沉迷電腦而出現(xiàn)人際交往障礙,甚至導致荒廢學業(yè)。 其實學生對網絡的依賴和控制在于學生缺乏學習目標和生活動力,沒有樹立長遠的理想抱負。 若長期發(fā)展下去,網絡將導致學生的人際交往萎縮、自我的分裂等嚴重精神疾病最終導致大學生理想信念完全缺失。
思想政治教育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 基礎不穩(wěn)地動山搖。 當代大學生是國家未來建設隊伍的重要儲備力量。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引導學生堅定擁護共產黨的領導,堅決貫徹執(zhí)行黨的決定。 讓大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 需要廣大青年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畢業(yè)后投入國家的建設,到祖國需要的地方,為國家強盛貢獻自己力量。
法制與道德教育, 是人們在日常行為應遵守的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 在對大學生進行相關教育時可通過網絡媒介,宣傳學校方針政策和特色工作,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風。針對入黨積極分子、發(fā)展對象以及黨員建立網上家園,始終用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進行思想導航。 針對廣大學生,也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人心, 為祖國的富強、民主、文明貢獻自己的力量。
理想信念教育是當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當年無產階級革命家在井岡山建立根據地, 歷盡千難萬阻帶領人民取得革命的勝利,因為老一輩革命家心存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 在學習具有時代特色的新理論時, 也要善于運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豐富的教育資源,如關于十八大指出的“愛國”和“誠信”,學校要結合自己本地特色進行宣傳教育。
國家的安定團結, 穩(wěn)定發(fā)展關鍵在于人民群眾是否愿意認同和接受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 馬克思曾指出“一定的意識形態(tài)的解體足以使整個時代覆滅。 ”[2] 敵對勢力要顛覆一個政權,是先從意識形態(tài)開始的。 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占領網絡這塊重要陣地, 增進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接受。
在新形勢下,高校思政工作者,特別是專職輔導員除熟練掌握網絡媒介的特點,熟練地使用各類軟件,善于撰寫各類博文和微博等網絡文體外, 還要研究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體系,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網絡思想教育建設的有效融合, 通過制定相關方案推進思政網絡信息平臺的建設,形成正確的輿論引導。 同時網絡軟件研發(fā)人員也應該積極思考, 基于互聯(lián)網或智能手機的平臺,精心設計出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 和互動性于一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軟件或游戲, 使校園思想政治網絡平臺能吸引廣大的大學生關注,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樂園。
輔導員作為一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必須在政治素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網絡能力、談心談話能力、管理能力、文字能力上努力提升。 只有先做到十八大報告中的三個倡導,才能培養(yǎng)好學生。 在網絡時代,輔導員應開通博客或微博, 在網絡平臺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網絡思政教育融合的途徑。 筆者調查發(fā)現(xiàn),生動的圖片、幽默的網絡語言、 大量的案例或故事和主題鮮明的專題都能吸引更多的學生關注瀏覽,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在實踐中,可以在博客中開設版塊,專門述說學生的真實事例,運用報道與書信結合的方式,引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思想,同時也對學生做的好的方面予以表揚,鼓勵學生再接再厲。
網絡的“去中心化”的交流方式營造了“平等”的話語語境。 在輔導員開設的微博或博客等網絡平臺上,學生與老師擁有平等的話語權。 當代大學生喜歡在網絡上了解國家和社會的最新資訊, 或發(fā)布或擴散自己對事件的看法。 對學生的言論要及時回復,要善于利用時事熱點引導學生主動以主人公的姿態(tài)來參與社會主義的建設和學校各方面服務的改進, 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從而構建一個公正、民主、平等的網絡平臺,比如暑期正值倫敦奧運會開幕,奧運主題為“激勵一代人”,筆者撰寫《從中國體操五虎將奧運奪冠到班級團隊精神》、《倫敦奧運 激勵你我》等博文教育引導學生要重視集體榮譽,要有團隊合作的精神、要積極奮進。
當今,由于網絡的傳播的離散、裂變特點,若出現(xiàn)突發(fā)事件或錯誤、不實言論時,必須用疏導的方式,第一時間在網絡上發(fā)布官方權威信息回應網上質疑,及時有力地搶占信息話語權的制高點,疏導大學生心中疑惑。 同時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可將學生群體按照班級、黨員、學生會、社團、興趣小組等劃分QQ 群、微博群、博客組等,根據不同群體的特點和實際需要發(fā)布融合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各類內容,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上, 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在網絡環(huán)境下也要遵紀守法, 具體做法可以開設網絡倫理與道德課程、 舉行相關主題班會或印發(fā)網絡安全小冊,培養(yǎng)大學生自覺的網絡自律意識。 國家網絡安全部門和學校也要加強對網絡信息的監(jiān)控和過濾, 對信息進行過濾和監(jiān)控。實行網絡實名制,各類信息平臺如QQ 群、班級微博、班級博客等一定要用實名注冊登記,有專門的管理員,規(guī)范網絡的管理和監(jiān)察。 總之,在新時代高科技環(huán)境下,高校要重視大學生的網絡媒介素養(yǎng)教育,提高大學生使用網絡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做個愛國、守法、友善的好公民。
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如思政理論課、黨團活動還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我校積極開展重走紅軍路體驗式教學、井岡山舞蹈史詩、宿舍文化藝術節(jié)、陽光體育、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系列活動等豐富多彩的線下活動, 這些活動進一步強化學生對井岡山紅色文化的認識, 增強了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 在非常受學生喜愛的重走紅軍路體驗式教學活動中,讓大學生親身體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chuàng)建革命根據地的艱辛歷程,同時組織他們采集井岡山的紅色傳說、紅色歌謠和紅色標語, 并把相關活動轉化為紅色博文和微博,這樣既鍛煉了大學生的寫作和采集采訪能力,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善用各類網絡流行語言和文體,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語言體系非常重要, 深奧難懂的教育語言不但會造成受教育者的思想混亂, 也難以入耳入心。 博客、微博、手機報等網絡平臺若掌控了話語權,將會對關注者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人員要具有敏銳的時政觀察力, 善于利用網絡熱門詞匯,主動了解學生喜歡的事物,拋棄空洞的、模糊難懂的語言文字,用學生喜愛的網絡語言代替,比如曾經走紅一時的 “淘寶體”、“凡客體”、“甄嬛體” 等網絡文體, 還有“hold 住”、“正能量”、“給力”、“元芳,你怎么看?”以及不同表情的臉譜等網絡語言, 比如筆者在全國輔導員博文比賽的獲獎博文《啟心靈之窗 助夢想飛翔》中運用大量網絡語言,在一周內收到1000 多閱讀量并被中國大學生網名人講堂和某學院學工處網站轉載, 在學生中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運用網絡語系與大學生溝通交流, 并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用大學生喜愛的象征性網絡語言或符號寫出博文或微博等,用以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輻射力。
(2)合理設置網絡平臺版塊,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通過對比較著名的網絡團體博客、 微博進行總結分析,發(fā)現(xiàn)以下幾點規(guī)律:一是無論博文還是微博,版塊設置不宜過多,否則學生覺得信息找起來困難。 二是思想教育主題版塊比較隱性和含蓄,而從文化傳承、熱點新聞事件等方面引導學生價值取向。 引導學生將注意力和關注點聚焦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 并取得了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礎上,充分利用富有本地特色的教育資源
各高校在搭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時, 可以充分利用當?shù)靥厣逃Y源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我校就可以根據井岡山特有的紅色、古色、綠色教育資源,建立富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 在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上,井岡山大學擁有的紅色教育資源寶庫:如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以及被陳毅元帥譽為“東井岡”之稱的東固等, 在網絡紅色博客和博文就擁有豐富而獨特的紅色教學資源,如紀錄片《井岡山豐碑》、大型音樂舞蹈史詩《井岡山》、井岡山精神研究會的會刊《井岡山精神研究》,青年時政網絡在線辯論,邀請?zhí)镉狼鍖④娮隼卒h精神報告等,這些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思政教育活動,都是網絡思政教育的鮮活教材,在網絡中也有高點擊和關注率,吸引著學生主動參加和思考, 在潛移默化中對大學生進行了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愛國、愛黨、敬業(yè)、誠信、友善的思政教育。
無論有線互聯(lián)網還是3G 互聯(lián)網絡,網絡在高校的廣泛使用, 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供了新的壓力和挑戰(zhàn)以及新方法和契機。 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思政教育核心,如何創(chuàng)新方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 需要廣大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高度重視, 并積極探索和思考找尋傳統(tǒng)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補的途徑。 進一步發(fā)掘網絡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功能,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貼近學生,關心學生,幫助學生,將線上與線下結合起來,與網絡時代相適應,主動拓展網絡知識和掌握網絡流行用語, 發(fā)揮網絡博文或微博等的強大的影響力和穿透力。 這樣才能掌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 切實地建立能吸引大學生的網絡思政教育平臺。 達到信息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
[1] 闞道遠.微博興起視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
[2] 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