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天敏
(廣西扶綏縣人民醫(yī)院,廣西 崇左 532199 E-mail:wzlhyxwcc@126.com)
直腸癌是危害人類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手術治療是直腸癌首選的治療措施,以往的手術治療多選擇開腹手術,近年來,腹腔鏡直腸癌手術因其具有損傷小、術后疼痛輕、腸道功能恢復快、圍手術期并發(fā)癥少、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得到迅速發(fā)展。我院于2009年1 月~2012 年12 月共完成腹腔鏡直腸癌手術17例,現(xiàn)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7例直腸癌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齡在40~71 歲之間,平均年齡53.5 歲。從Dukes分期看,7例為A 期,5例為B 期,5 例為C1期;從病理類型看,10例為高分化腺癌,4例為中分化腺癌,2例為低分化腺癌,1例為黏液性腺癌。
1.2 手術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正確掌握腹腔鏡直腸癌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是手術成功的關鍵。腹腔鏡直腸癌手術適應證,包括結腸、直腸良惡性腫瘤、炎性疾病、多發(fā)性息肉等,近年來隨著外科技術、手術器械的發(fā)展及麻醉水平的提高,其適應證有所擴大。對于腫瘤直徑>6cm 和/或與周圍組織廣泛浸潤,腹部嚴重黏連,直腸癌的急性手術 (如急性梗阻、穿孔等)和心肺功能不良者為手術禁忌。
1.3 手術方法 全部患者采用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采取截石位,建立二氧化碳氣腹 (壓力1.60~2.00kPa),同時術前放置導尿管和胃腸減壓管。使用美國史賽克腹腔鏡,采用四孔法行直腸癌切除術。手術遵循TME 原則,即直視下在骶前間隙進行銳性分離,保持盆筋膜臟層完整無損,腫瘤遠端直腸系膜切除不得少于5cm 或全系膜切除,腸管切除至少距腫瘤2cm。術中操作輕柔,應用銳性分離,少用鈍性分離。
術中無圍手術期死亡、出血和腸瘺等并發(fā)癥,手術時間120~210min (平均170min),術中出血量50~110ml(平均75ml),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2~4d (平均3d),術后住院時間5~12d。術后感染并發(fā)癥2例中肺部感染1例,肺功能鍛煉配合抗感染治療10d治愈;切口感染1 例,換藥配合抗感染治療7d痊愈。本組所有患者獲隨訪,隨訪時間10~56個月。直腸癌術后局部復發(fā)2例,均為盆腔復發(fā),其中1例死亡,1例肝轉移并死亡。
直腸癌最常用的治療方法為腫瘤根治術,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可以充分切除患者的直腸癌病灶,并達到根治的作用[2]。但其存在創(chuàng)傷大、恢復慢、并發(fā)癥多等缺點[3]。腹腔鏡直腸癌手術因其具有損傷小、術后疼痛輕、腸道功能恢復快、圍手術期并發(fā)癥少、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得到迅速發(fā)展,同時腹腔鏡鏡頭本身的影像放大作用,術者可以清楚辨認解剖結構,準確分離組織及保護重要組織臟器,避免不必要的損傷及出血,因此能夠降低術中出血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
本組患者手術時間120~210 min (平均170 min),術中出血量50~110ml(平均75ml),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1~3d (平均2d),術后住院時間5~12d。術后并發(fā)癥為11.76% (2/17),其中肺部感染1 例,主要原因是患者年齡大(71歲),長期吸煙,身體抵抗力差;切口感染1 例,主要原因為患者術前局部污染且手術時間長。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醫(yī)療器械的改進、手術技術的提高,雖然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是一項難度高且復雜的手術,但只要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并按照大腸癌手術操作規(guī)范來實行手術,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也是安全、有效的[5],同時又減輕了患者痛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周正,杜云峰,孫勁.腹腔鏡手術治療中晚期結直腸癌對比開腹手術的臨床研究 [J].山東醫(yī)藥,2012,52(20):4-6.
[2] 謝方利,韓偉.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的臨床對比研究[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0,15 (8):592-594.
[3] 張軍,任明揚,鄒毅,等.結直腸癌的腹腔鏡手術治療 [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0,15 (11):823-825.
[4] Buunen M,Veldkamp R,Hop WC,et al.Survival after laparoscopic surgery versus open surgery。for colon cancer:long-term outcome of a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J].Lancet Oncol,2009,10 (1):44-52.
[5] 許新才,王云海,李濤,等.腹腔鏡結直腸癌切除術中并發(fā)癥的處理 [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2,24(4):482-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