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峻薇 陸一鳴 吳白羽
(杭州少年兒童圖書館,浙江 杭州 310007)
“小可媽媽伴小時”親子課堂是杭州少年兒童圖書館針對學齡前兒童群體組織開展的社會文化教育公益性系列活動。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年底,一年的時間里,“小可媽媽伴小時”親子課堂共開設閱讀、游戲、語言、手工、音樂等系列活動232場次,參與讀者12536人次,同時通過建立“小可媽媽伴小時”QQ群、開通微信微博等手段,利用網(wǎng)絡技術實現(xiàn)活動信息實時推送。
經(jīng)過一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小可媽媽伴小時”親子課堂以其個性化的服務手段、多元化的服務內(nèi)容受到孩子及家長的喜愛,其獨具特色并初顯成效的服務模式得到業(yè)界的認可。2013年,“小可媽媽伴小時”親子課堂服務案例榮獲中國圖書館學會舉辦的第一屆全國圖書館未成年人服務論壇案例征集活動二等獎、浙江省圖書館學會第十三次學術研討會“圖書館建設與服務提升案例展示大賽”一等獎。筆者就“小可媽媽伴小時”親子課堂服務活動案例進行分析,以期對我國圖書館學齡前兒童特色服務活動的探索與實踐能有所借鑒。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0-6歲學齡前兒童的早期教育指導與服務越來越受到家長以及社會的關注。有研究表明,0—6歲是嬰幼兒大腦成長、智能開發(fā)的最佳時期,也是孩子各項基本能力建立的重要時期。作為社會文化教育機構之一的公共圖書館,有責任和義務不斷拓寬自己的服務領域,對學齡前兒童這一特殊群體開展服務。IFLA《嬰幼兒圖書館服務指南》指出:“面向嬰幼兒群體的圖書館服務至關重要。早期大腦發(fā)育研究表明:對嬰幼兒說話、唱歌及閱讀有助于他們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嬰幼兒身處的環(huán)境對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極大的作用。全世界的家庭都需要在當?shù)氐膱D書館獲得一定的幫助。要營造一定的閱讀環(huán)境以激發(fā)嬰幼兒的閱讀興趣并吸引他們來到圖書館。嬰幼兒步入圖書館之初,需要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需要培養(yǎng)他們尋求幫助的意愿,需要一處尋求答案及了解資源技術的地方。對一些有特別需求的嬰幼兒,如雙語嬰幼兒等,早期獲得圖書館服務顯得尤為重要。這一切在孩子們正式就學入讀之前都顯得極其重要”。但對學齡前兒童的服務一直以來是我國公共圖書館未成年人讀者服務的薄弱點,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空白點?;趯W齡前兒童能力發(fā)展的理性認識,對兒童優(yōu)質教育的強烈呼喚,對公共圖書館服務能力的縱深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都迫切要求公共圖書館對學齡前兒童特色服務進行積極探索與實踐。
“小可媽媽伴小時”親子課堂是杭州少年兒童圖書館組織開展的針對學齡前兒童社會文化教育公益性系列活動。根據(jù)學齡前兒童不同階段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智力發(fā)展能力及接受程度,立足于本館資源優(yōu)勢,圍繞“親子”這一溫馨主題,科學進行規(guī)劃并組織開展的系列活動。親子課堂旨在為孩子創(chuàng)建一個階段性、個性化的活動架構,為家長打造分享育兒經(jīng)驗的交流平臺,同時吸納社會力量,讓客體變?yōu)橹黧w,共享社會資源,并以“小可媽媽伴小時”親子課堂為突破口深化圖書館用戶培養(yǎng),提高小讀者及家長的圖書館歸屬感,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終將親子課堂打造成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社會空間。
親子課堂要完成伴隨學齡前兒童成長、豐富孩提生活及教授基本生活方式的最終任務,單靠一個或者性質內(nèi)容單一的活動將很難達到其效果?!靶】蓩寢尠樾r”親子課堂以新型活動組織方式取代舊有活動的單一、獨立和缺乏延展性的活動形式,吸取國內(nèi)外成功的品牌建設經(jīng)驗,以分布式架構為藍本,將多種性質的活動、多種性質的活動組織方有機整合在“小可媽媽伴小時”系列親子課堂的品牌之下,通過對0-2歲、3-4歲、5-6歲年齡段不同活動的分別開展以及不同性質活動的分類推動,針對性地將親子課堂目標任務進行細化、分解、完成。目前開設有“繪本閱讀”、“say hello”、“親子游戲”、“趣味手工”、“音樂欣賞”等多種形式內(nèi)容的系列活動,同時面向家長提供育兒知識學習與交流服務。
針對學齡前兒童的服務活動需要細分,服務細分必然導致圖書館里相關專業(yè)人員的缺乏。“小可媽媽伴小時”親子課堂摒棄單純由圖書館單方組織的傳統(tǒng)方式,利用自身的公益性特點創(chuàng)造性地吸納社會組織、社會人員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到活動組織管理中。如家長志愿者之一的軒寶媽是一位小提琴師,之前以家長的身份常帶著孩子參加“小可媽媽伴小時”親子課堂活動,后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中。少兒館利用其專業(yè)特長,同時參考讀者的意見和需求新開設了“律豆伢——小提琴音樂欣賞”系列活動?!靶】蓩寢尠樾r”親子課堂目前已建立起一支相對固定的家長志愿者隊伍,逐漸形成社會參與圖書館活動組織的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根據(jù)服務內(nèi)容分為三支小組:親子課堂主講組、網(wǎng)絡技術管理組、活動宣傳組織組。志愿者參與到圖書館服務中,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圖書館工作人手緊缺的矛盾,又使讀者的身份從客體變?yōu)橹黧w,更利于服務活動的組織開展。
圖書館公益性事業(yè)單位的性質決定了其存在財政撥款有限、資源匱乏的現(xiàn)實困難,圖書館應積極開展與社會機構合作,爭取和增進社會公眾的信任與支持, 為自身事業(yè)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和發(fā)展條件?!靶】蓩寢尠樾r”通過創(chuàng)新雙贏合作的方式,與高校達成基地實踐合作協(xié)議,圖書館吸取學前教育專業(yè)資源,一方面為教育機構提供教育實驗基地與機會;另一方面通過活動專業(yè)化的進行吸引更多讀者到館參與活動與閱讀。同時與社會早教培訓機構開展廣泛合作,為培訓機構提供公益性體驗課場所,一方面為支付學習成本困難的讀者提供免費、持續(xù)性的課外教育,實踐公共圖書館平等、免費、無障礙的服務宗旨;另一方面為讀者挑選課外課堂提供體驗試用,避免社會資源浪費。目前,“小可媽媽伴小時”已與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浙江工商大學、浙江理工大學和兩家早教培訓機構建成合作關系并持續(xù)開展活動。
通過對學齡前兒童服務內(nèi)容與模式的積極探索和實踐,“小可媽媽伴小時”親子課堂正朝著常態(tài)化、多元化、系列化、規(guī)?;?、品牌化方向發(fā)展。
相對于學齡兒童來說,0-6歲學齡前兒童群體有更多的時間光顧圖書館,享受圖書館服務。針對這個年齡段孩子身心發(fā)展迅速、階段性認知能力鮮明的特點,“小可媽媽伴小時”親子課堂將服務對象分層細化為0-2歲、3-4歲、5-6歲,分別提供不同類型的服務模式與內(nèi)容,迎合孩子階段性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需求。以“繪本閱讀”系列活動為例,對0-2歲的孩子設計的“閱讀游戲”活動,重在讓孩子接觸閱讀;對3-4歲孩子設計的“愛上閱讀”,重在激發(fā)閱讀興趣;對5-6歲孩子設計的“快樂閱讀”,重在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技能。同時輔以多元化、多形式的服務活動進行,有快樂游戲、趣味手工、動聽音樂、愛上舞蹈、Say hello英語游戲等系列活動。目前“小可媽媽伴小時”親子課堂以每周不少于5場的頻率開展活動,常態(tài)化活動每場時間限定在30分鐘以內(nèi)。周二至周五主要針對0-3歲未上幼兒園的孩子開展活動,雙休日集中為3-6歲孩子提供服務。這類密集型、低成本、常態(tài)化、多樣化的活動吸引讀者走進圖書館,從而認識圖書館、了解圖書館,并成為圖書館的活躍用戶,繼而發(fā)展成為未來圖書館的忠誠用戶。
節(jié)假日大中型主題活動是一個很好的載體,一是假日文化活動是新聞媒體關注的熱點,能較為容易地吸引到媒體的積極參與和報道;二是媒體的宣傳與推廣,是提升圖書館服務活動公眾認知度,建立良好的公眾形象的關鍵;三是社會影響力的提升能進一步吸引更多的讀者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小可媽媽伴小時”親子課堂2013年先后推出假日主題活動:3月春分時節(jié),“迎接春天”主題的親子PARTY廣場活動;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閱讀春天,親近自然”主題戶外閱讀活動;6月1日國際兒童節(jié),“悅讀、體驗、分享”主題活動;暑期“關愛小候鳥,冰淇淋之旅”主題活動等等。由于活動策劃的主題鮮明應景,內(nèi)容新穎充實,形式貼近群眾,《浙江日報》、《杭州日報》等主流媒體持續(xù)關注持續(xù)報道,為此圖書館也與媒體單位逐漸建立起協(xié)同合作、相互配合、共同促進的良好工作關系。
“小可媽媽伴小時”親子課堂不僅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服務活動,也逐漸成為家長聚會、交流與分享的空間。實踐證明,孩子能夠在很小的時候使用圖書館、了解圖書館,跟家長的圖書館意識有很大關系。同時,以孩子為切入點來帶動家長對圖書館的使用是一種很好的推廣手段。在圖書館這個平等、溫暖、安全、舒適的公共場所,家長們常常會在孩子閱讀或參加親子課堂活動之余,相互交流各自的育兒經(jīng)驗和碰到的問題。應讀者的要求,“小可媽媽伴小時”親子課堂直接面向家長適時推出“親子交流會”系列活動。交流會的開展采取兩種形式:一是根據(jù)家長志愿者成員的職業(yè)與專長,推薦優(yōu)秀家長主講,交流分享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心得;二是通過案例收集,不定期邀請有關專家進行育兒討論,幫助更多的學齡前兒童家長掌握專業(yè)的育兒知識技能,解答家長在日常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如近期推出的“寶寶日??谇蛔o理及常見問題”、“和寶寶一起讀詩詞”、“如何培養(yǎng)全能寶寶”等家長集中關注的育兒話題,由口腔醫(yī)生、國學研究者、心理咨詢師等家長志愿者主講,“如何緩解幼兒入園情緒焦慮”則邀請幼兒園園長為家長做現(xiàn)場解答。“親子交流會”來源于讀者、走向讀者的活動形式深受家長的喜愛。“小可媽媽伴小時”親子課堂也實現(xiàn)了從單一的未成年人服務群體轉向孩子及家長大群體的服務。
杭州少年兒童圖書館地處西湖區(qū),是杭州市唯一一所少年兒童圖書館,根據(jù)國際圖聯(lián)曾頒布的“公共圖書館標準”,規(guī)定每5萬人應有一所公共圖書館,人均擁有藏書最少3冊,一座圖書館服務輻射半徑通行標準為4公里。“小可媽媽伴小時”親子課堂活動吸引了來自杭城各個城區(qū)的學齡前兒童及家長,但活動主要輻射面還是以少兒館為半徑的地理范圍內(nèi),同時由于活動性質及孩子年齡特點等因素,在活動參與名額上有一定的限制,常常出現(xiàn)一些家長帶著孩子從其它城區(qū)趕來但卻不能參加活動的情況,非常遺憾。為了擴大親子課堂的服務半徑、擴大活動受眾面、擴大社會影響力,“小可媽媽伴小時”親子課堂拓寬服務范圍,與杭州各城區(qū)聯(lián)手,走進社區(qū),將親子課堂活動帶到孩子們的身邊,帶給孩子歡樂時光,使孩子與家長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圖書館服務。
“小可媽媽伴小時”親子課堂活動已逐漸成為孩子的快樂家園。孩子在親子課堂中體驗成長的快樂,對圖書館員產(chǎn)生依戀感,對“小可媽媽伴小時”親子課堂有了歸屬感,由此建立起與圖書館之間的良好情感,圖書館意識也在孩子早期的教育中得以萌發(fā)。
作為杭州地區(qū)為數(shù)不多的針對學齡前兒童的公益服務機構,“小可媽媽伴小時”親子課堂將秉承圖書館服務宗旨,努力搭建一個用以學習、交流、休閑、教育及展示的良好的互動平臺,打造一個年齡段階梯式分布的服務活動架構,填補杭州地區(qū)公共圖書館0-6歲學齡前兒童服務的空白,努力成為國內(nèi)公共圖書館開展學齡前兒童服務的先驅示范。
〔1〕黃碧.淺議少兒圖書館嬰幼兒特色服務〔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1):94-96
〔2〕范并思,呂梅,胡海榮.公共圖書館的未成年人服務〔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出版社,2012
〔3〕曲曉瑋.論 圖 書 館 的 社 會 合 作〔J〕.圖書館論壇,2010(12):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