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沁慧 牛志剛 孫錦屏 許軍 張齊
6月22日,河南省煤炭地質勘察研究總院承擔的第一個國外非煤礦產勘查項目成果——《老撾甘蒙省他曲縣農波礦區(qū)東泰礦段鉀鹽礦勘探報告》,在北京順利通過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的評審。報告共提交鉀鹽礦(331)+(332)+(333)類礦石量10億多噸,氯化鉀(331)+(332)+(333)類資源量1.5億多噸,平均品位15.22%,屬大型高品位鉀鹽礦床。該項目的成功通過,標志著河南省煤炭地質勘察研究總院在從單一煤炭地質轉向多礦種地質、從國內地質轉向國外地質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老撾甘蒙省他曲縣農波礦區(qū)東泰礦段鉀鹽礦勘探項目”是受中國農資公司控股的股份制公司——中農礦產資源勘探有限公司委托,由河南煤勘總院負責地質勘查技術服務的國外大型非煤礦產勘探項目。項目涉及工作面積35平方公里,累計完成鉆孔80個,總進尺28160.31米,投入勘查經費11728.3萬元。項目通過對老撾他曲農波礦區(qū)地質特征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在礦區(qū)中鹽層頂部發(fā)現了具有工業(yè)價值的鉀鹽礦層,這在整個沙空那空盆地尚屬首次,對本區(qū)在中鹽層的找鉀工作具有指導和示范意義。報告首次提出他曲農波礦床的物質來源是多源的,主要是海水,且為“非正常海相沉積環(huán)境”,即本礦床的物質來源——海水已在異地經過蒸發(fā)濃縮以后(或者是再溶)形成接近飽和的鹵水,通過地下通道(主要是斷裂或層間裂隙)遷移而來,初步確定下巖層沉積厚度最薄的6461號鉆孔(10.75米)附近可能為濃鹵水的補給源地。
在中農礦產資源勘探有限公司提出評審申請后,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于6月22日在北京舉行了專場評審會。會上,評審專家們詳細聽取了河南煤勘總院項目組的匯報,對報告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認真的討論、評審。專家組一致認為:該報告查明了礦體的形態(tài)、產狀、層數、分布范圍、埋藏深度、內部結構、夾層和無礦帶,查明了礦石的結構、構造、礦物種類、含量、粒度及共生組合、化學成分及變化規(guī)律、礦石的自然類型及工業(yè)類型等特征。該項目勘查類型確定較合理,勘查方法得當,勘查工作布置較科學,野外工作質量較高,達到了勘探階段控制程度;資源儲量估算方法得當,估算結果可靠,礦床開發(fā)經濟效益好;報告資料豐富、文字簡練、圖表齊全,符合編制要求。因此,專家們同意該成果通過評審。
“老撾甘蒙省他曲縣農波礦區(qū)東泰礦段鉀鹽礦勘探項目”是河南省煤炭地質勘察研究總院乃至河南省煤田地質局承擔的首個國外大型勘查項目和提交的第一個大型非煤礦產高勘查程度的勘查報告。項目可建成年產100萬噸礦山,相當于目前國內鉀鹽總產能的六分之一。項目的完成,不僅對河南煤勘總院具有較大的市場意義,而且對國家層面來說也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 (作者單位:河南省煤炭地質勘察研究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