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趨 鄧其峻 石曉明
1.佛山市南海高新區(qū)醫(yī)院(南海羅村醫(yī)院),廣東佛山 528226;2.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廣東佛山 528000
外傷性后顱窩血腫是臨床上較少見的一種閉合性顱腦損傷類型,但由于此類血腫可導致小腦扁桃體疝,致患者預后不良[1]。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治療25例外傷性后顱窩血腫,臨床治療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本組研究男 17 例,女 8 例;年齡 16~62 歲,平均(34±8.67)歲。其中交通傷14例,墜落傷7例,暴力打擊傷4例。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評分 (Glasgow coma Scale,GCS):13~15分7例,9~12分10例,6~8分7例,3~5分1例?;颊呔煌潭雀蓄^痛、惡心及嘔吐。雙側瞳孔不等大1例,潮式呼吸1例。枕部頭皮損傷17例,Battle征陽性10例。頸項抵抗10例,一側巴氏征陽性14例,雙側巴氏征陽性2例,小腦征陽性3例。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急診行頭顱CT檢查,首次檢查示:后顱窩硬膜外血腫16例,硬膜下血腫4例,小腦挫裂傷并顱內血腫1例。4例首次檢查僅表現(xiàn)顱骨骨折,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SAH)的患者發(fā)現(xiàn)進展性后顱窩硬膜外血腫。血腫位于單側后顱窩22例,位于雙側后顱窩3例,血腫騎跨橫竇2例,合并顱骨骨折10例,人字縫分離3例,合并幕上損傷4例。血腫致梗阻性腦積水形成5例,第四腦室、環(huán)池受壓變形4例。
15例患者暫行保守治療,復查發(fā)現(xiàn)的進展性后顱窩硬膜外血腫,3例行手術治療。10例患者入院CT檢查即發(fā)現(xiàn)血腫達到手術指證而急診手術治療。手術方法為:對于血腫主要位于單側或雙側的患者,采取旁正中或正中直切口,在橫竇下根據(jù)血腫范圍開骨窗清除血腫。血腫騎跨橫竇的患者,在血腫一側做旁正中切口,在橫竇上下鉆孔,根據(jù)血腫范圍開雙骨窗清除血腫。
術后予脫水,止血,神經(jīng)營養(yǎng)治療,昏迷時間較長的患者可予亞低溫治療[2-3]。
術后隨訪6個月,包括門診和電話隨訪。行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1分:死亡;2分:植物生存,長期昏迷;3分:重殘,需他人照顧;4分:中殘,生活能自理;5分:良好,成人能工作、學習。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全部計量或計數(shù)資料均采用非參檢驗中的MannWhitney檢驗法,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2例行保守治療,13例行手術治療,術后死亡1例,為術前有腦疝癥狀的患者。發(fā)病后6個月,24例患者均得到隨訪,預后按GOS分級:2分1例;3分4例;4分10例;5分9例。12例保守治療患者平均預后分級評分3.81分,12例手術患者平均預后分級評分 3.6分,兩者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①外傷性后顱窩血腫以硬膜外血腫多見,出血來源于損傷的靜脈竇,導靜脈,枕骨板障出血,血腫以亞急性表現(xiàn)較多,部分病例可表現(xiàn)為進展性血腫[4]。本組8例進展性后顱窩血腫均為硬膜外血腫。②硬膜下血腫及小腦內血腫較少見,出血來源于損傷的小腦皮質血管、靜脈竇和導靜脈,血腫以急性表現(xiàn)為主。進展性血腫報道少見。③進展性血腫的發(fā)病原因主要與外傷后血管調節(jié)功能障礙,過度通氣,脫水,腦室引流,凝血機制障礙有關[5-6]。
外傷性后顱窩血腫早期僅以頭痛、嘔吐等顱高壓表現(xiàn)為主,缺乏神經(jīng)系統(tǒng)定位體征。因此對受傷部位在枕部,有枕部頭皮損傷,頸項抵抗,有顱高壓的患者,均應立即行頭顱CT檢查。對首次檢查血腫量較少的患者,以及暫時未發(fā)現(xiàn)血腫,而僅發(fā)現(xiàn)顱骨骨折、SAH的患者,需考慮進展性后顱窩血腫的可能。有學者[7]報道,術前CT未發(fā)現(xiàn)的枕骨骨折,可在術中探查時發(fā)現(xiàn)。這可能與骨折的嚴重程度、范圍,CT層面的選擇以及偽影等有關。但本組2例患者,術前檢查以及術中均未發(fā)現(xiàn)枕骨骨折、人字縫分離。因此對于首次檢查未見血腫的患者,無論是否有顱骨骨折,也需在6 h內復查以提高診斷。CT檢查需結合受力部位,頭皮損傷等情況行后顱窩薄層掃描。此外對于枕部著力的減速傷患者,還需注意觀察是否合并幕上損傷。
由于顱后窩容積較小,該部位的血腫易壓迫毗鄰的第四腦室,環(huán)池、橫竇,竇匯,造成梗阻性腦積水使顱內壓急劇升高,形成小腦扁桃體下疝而危急生命。對首次頭顱CT檢查提示暫行保守治療的患者,也需做好術前準備,以免在復查時發(fā)現(xiàn)進展性后顱窩血腫形成,而使治療限于被動。手術要點包括:①手術指證的判定,需根據(jù)血腫量及血腫的占位效應來判定。本組手術指征為:血腫量≥10 mL;環(huán)池受壓變形,腦干受壓。②術前即形成梗阻性腦積水,出現(xiàn)呼吸障礙的患者,以及小腦挫裂傷并顱內血腫的患者,需先行側腦室引流術,但需注意勿過多過快引流腦脊液,以免引起小腦扁桃體上疝,以及加劇進展性后顱窩血腫的形成。③主要位于一側或雙側后顱窩的血腫,手術處理較容易。但對于騎跨橫竇的血腫,以及血腫超過中線的患者,由于手術可能損傷導靜脈,橫竇及竇匯致大出血而致處理困難。杜浩[8]等人報道,采取幕上骨瓣行橫竇上下血腫清除術,手術時間短,出血少。而余永佳[7]等人認為該術對清除幕下血腫較為困難,而采取跨橫竇骨瓣治療。本組采取傳統(tǒng)的幕上幕下開雙骨窗行血腫清除,也取得滿意療效,依據(jù)為:跨竇手術清除血腫,需避免靜脈竇的損傷,手術難度要求高;雙骨窗開顱血腫清除徹底,術中如遇靜脈竇損傷可懸吊硬腦膜止血。
外傷性后顱窩血腫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包括:①單側硬膜外血腫患者較好,該部分患者入院GCS評分也較高。本組13例此類患者,傷后6個月GOS評分均≥4分。硬膜下血腫,小腦血腫的患者預后差。原因包括:此類患者多合并為腦實質損傷,發(fā)病急驟,短時間內使顱內壓升高而致患者預后不良。改善此類患者的預后措施包括:適量放開手術指征,如血腫量較少,但占位明顯或患者意識狀態(tài)惡化也需立即手術治療。②血腫體積及患者年齡,本組2例后顱窩血腫量≥20 mL的患者,1例術后死亡。另有學者[9]報道年齡≥70歲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預后差。外傷性后顱窩血腫患者各血腫量,各年齡段的預后比較,還需要進一步的臨床研究。
[1]王忠誠.王忠誠神經(jīng)外科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447.
[2]何巧云,李樹德,趙斌,等.亞低溫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監(jiān)測及護理[J].中國臨床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13,18(1):58-61.
[3]胡輝華,常會民.重型顱腦損傷開顱術中腦保護措施的臨床運用[J].重慶醫(yī)學,2013,42(11):1286-1288.
[4]梁玉敏,陳磊,唐超,等.外傷性進展性硬腦膜外血腫(附93例報告)[J].中華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12,2(28):137-140.
[5]韋祖斌.急性硬膜外血腫128例手術治療體會[J].中國神經(jīng)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3,12(1):60-62.
[6]吳世強,駱安林,方挺,等.急性顱內血腫術后遲發(fā)性血腫臨床診治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3,34(8):1408-1410.
[7]余永佳,黃瑋,楊雷霆,等.外傷性后顱窩硬膜外血腫的診斷及治療[J].中國臨床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13,18(7):436-438.
[8]杜浩,秦尚振,郭再玉,等.幕上骨瓣開顱清除騎跨橫竇硬膜外血腫[J].中國臨床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07,12(7):409-410,421.
[9]周政.老年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治療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道[J].當代醫(yī)學,2011,17(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