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曉琴
(贛南醫(yī)學院生理學教研室,江西 贛州 341000)
大學生群體具有較高智力、較高文化和較強的自尊心,有著不同于一般青年更高的抱負和追求,面臨著日趨激烈的人才競爭,面對著更多的機遇和挑戰(zhàn),種種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大學校園就像一個社會,學生開始離開家庭轉向獨立生活,人際關系也趨向復雜。在這樣一種環(huán)境中,在校大學生出現了種種心理現象,許多大學生感到不知所措從而產生了心理上的不適應,或多或少地表現出郁悶、孤僻、自卑、抑郁、暴躁、怨恨、猜忌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大學生存在的種種不健康心理問題不僅對學生本人產生不良影響還給學校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筆者就大學生思想心理狀況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具體對策。
有的大學生不能很好地處理自己的事情,甚至是一些極其簡單的勞動,比如說洗衣服和被子,如何整理內務等;有的學生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只為自己著想,不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所以很難和其他的同學相處;有的學生不知道如何與異性交往,從而不知所措;有的學生因為膽小,不敢再公共場合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有的學生迷戀父母以及中學老師的無微不至的關懷,產生寢食不安,情緒壓抑的抑郁心理。很多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種種不適應,不免產生失落感、自卑感,從而影響了學習和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成長與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狀態(tài)的必備條件。但是人際關系是復雜的,人際關系不僅是人與人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的過程,同時也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過程。很多大學生人際交往缺乏自信,缺乏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對復雜化的人際關系難以應付,容易和同學或朋友鬧矛盾,妨礙了良好的人際交往圈的形成。人際關系的協調是大學生較普遍存在的問題。在校大學生處在一個群體之中,處理好人際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學生學習時主要表現為學習的動力不足,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成績不理想,學習的動機功利化。很多學生進校后就是抱著混一張文憑的目的,學習時不刻苦,只想及格就萬歲;對自己以后的發(fā)展道路也不知如何去規(guī)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在市場經濟發(fā)展的背景下,出現了價值觀多元化的趨勢。面對多元化的價值觀,學生難以選擇,內心充滿了困惑。大學生就業(yè)時給自己定位較高,注重功利。以為追求高收入和高報酬的職業(yè)。而不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去選擇自己的職業(yè)和發(fā)展自己的事業(yè)。
高校應認識到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在人力、財力、物力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樹立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一體化的育人體系。首先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凈化成長環(huán)境。大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健康的社會環(huán)境。其次,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咨詢,拓寬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針對學生及時、有效地進行心理健康指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再次,將學校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學校應該創(chuàng)造條件與家長溝通,及時反饋學生在學校的狀態(tài),同時家長把學生在家的狀態(tài)反饋給學校。學校和家長都應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關注力度。各級黨委和政府也要致力于營造大學生健康成長和教育的良好社會環(huán)境和氛圍,為形成大學生心理健康全員教育提供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和有力保障。
大學生應該學習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以便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并為以后走向工作崗位、走向社會打下基礎。首先要認識自我,優(yōu)化自我形象,這是與他人進行交往的先決條件。一個人的形象會影響到一個人交往的質量。其次學會主動溝通,主動與同學、朋友表達自己,傳達信息,形成良好的交際。再次學會用得體的語言,人與人溝通時要注意說話的時間、地點、人物使用最為合適和得體的語言,這樣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最后在交往過程中,客觀地認識自己,正視他人的優(yōu)點,彌補自己自己的不足和短處,不斷的完善自己。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我們必須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而不被淘汰。大學生應該始終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因為學習是提高自身能力,并為將來就業(yè)做準備甚至決定今后命運的重要基礎。大學生要培養(yǎng)濃厚的學習興趣,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大學生應該在學習的過程中正確建立自己個人學習目標,包括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學習過程中要學會自我的心理調適,學會釋放學習壓力,以最好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學習中。作為高校應該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職業(yè)價值觀、興趣愛好、能力傾向等,以增加對不同職業(yè)有所了解,制定符合自己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從而減少大學生因選擇失誤、發(fā)展受阻而造成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困惑。
通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可以看出,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處于成熟而未真正完全成熟的階段。大學生的心理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對大學生自身而言,應該保持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心理,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一定的本領和技能,以適應這個日益激烈競爭的社會。作為高校而言,需要繼續(xù)加大教育宣傳的力度,通過各種渠道大力宣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強對學生輔導員的心理學知識培訓,營造良好的校園人際心理氛圍。
[1]關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對策探討討[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3):112-113.
[2]高月林.大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分析和改善[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4,14(1):162-163.
[3]郭開龍.大學生心理狀況分析及對策[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2,10(2):74-75.
[4]馬???陳擇明,徐俊杰.大學生心理狀況及對策研究[J].德育研究,2012,6:75-76.
[5]魏莉莉.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對策研究[J].當代青年研究,2006(10):79-82.
[6]崔筠.大學生健康教育[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