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敏
(長江大學文理學院機電與信息工程系,湖北 荊州434020)
獨立學院作為民辦高校的特殊形式已經(jīng)存在很多年,是我國高等教育的有效補充。但是根據(jù)教育部的26號令,要求全國的獨立學院在2016年之前,全部限期轉設。那么獨立學院的教育質量是否過硬,培養(yǎng)的學生素質如何,在日益嚴峻的招生形勢下有沒有綜合競爭力,是擺在所有獨立學院面前的問題。組織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是一項檢驗獨立學院培養(yǎng)質量的有效方法。
眾所周知,官方引導的學科競賽一般是面向全國大學生的綜合性賽事,在同一個賽場上,有來自211工程、985工程的重點院校,也有職業(yè)技術學院、民辦高校和獨立學院,在這樣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環(huán)境下,是對全國各類大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和綜合素質的大檢閱。通過學科競賽這樣一個真實、有效的檢驗學生培養(yǎng)質量的大平臺,可以從中看出獨立學院對學生培養(yǎng)質量到底如何。從這個層面上來看,學科競賽的成績是獨立學院辦學質量的一塊試金石。
長江大學文理學院自2012年起,有序的開展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chuàng)新大賽,全國大學電子設計大賽,“挑戰(zhàn)杯”大學生課外活動作品競賽。這些學科競賽都是在相關專業(yè)領域中,都是非常有影響力的權威比賽。單以我校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為例,我校自2012起連續(xù)3年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共獲得湖北省一等獎1項,湖北省三等獎3項。從取得的獎項中,可以反映我校培養(yǎng)的學生,特別是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等本科專業(yè)具有了較扎實的專業(yè)素質和較強實踐能力。
當然獨立學院特殊的管理體制決定了在學科競賽方面的開展有別于公辦院校。因此以長江大學文理學院分校為例淺談一下獨立學院在學科競賽組織與管理中的工作經(jīng)驗,以我校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為例。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是教育部倡導的四大學科競賽之一,權威性不言而喻。只有在這種211和985高校都參加的比賽中取得好成績,才能真正說明我校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才能真正做到與這些重點高校一起同臺競技。
我院的賽前準備工作分為基礎培訓、模塊訓練、真題訓練三個階段。在組織管理、賽前指導、正式競賽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整個電子設計競賽的培訓包含三個內(nèi)容。首先是選拔與基礎培訓,時間是2012年10月中旬到2013年5月。主要工作內(nèi)容是挑選有興趣的同學參加培訓,學生的熱情很高,共有70個多名學生報名,我們利用學生課余時間,給學生講解 Multisim,proteus軟件仿真,MSP430單片機,模擬電子電路和數(shù)字電子電路知識、各種常用的傳感器介紹等基礎知識;并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第二個內(nèi)容是電路常用模塊訓練。暑假集中訓練。挑選出6組共18名較優(yōu)秀的學生,每組選好方向,分為控制組,高頻組,電源組等;利用暑期進行嚴格的訓練。電源模塊,單片機最小系統(tǒng),D/A與A/D,鍵盤與顯示,各種放大器模塊,傳感器模塊等進行設計與制作。
第三個內(nèi)容是真題訓練。對第二階段挑選出來的4組共12名秀學生,要求每組根據(jù)自己的方向做一兩個往屆的題目,邊做邊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漸漸熟悉大賽流程和一些應對方法策略。
在競賽的四天三夜里,學生廢寢忘食,承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所有的困難都必須是三人小組共同去面對、解決。他們靠的是扎實的理論基礎和集體的力量,分工協(xié)作,相互支持,相互激勵,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關,完成作品。
獨立學院對學科競賽的重視程度,將直接影響到對學科競賽的管理及最后的比賽成績。學科競賽其實也是一項科研項目,需要必要的硬件經(jīng)費來制作參賽作品,因此如果學校、系部領導如果充分重視學科競賽,那么在參賽經(jīng)費上提供較充分的保障。目前獨立學院基本形成學科競賽項目負責人制,由學院領導任項目負責人,由院領導組織教師具體執(zhí)行學科競賽的日常組織工作。從前述的學科競賽組織中,我們可以看到,完成一項學科比賽的整個工作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指導教師的實際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我院此次參加競賽的學生,均是基礎相對較好,熱愛電子技術、喜歡動手的學生,盡管如此也反映出了我院學生動手能力較弱,理論基礎較差,綜合運用知識(特別是獨立設計電路)的能力差的弱點;同時也反映出我院教師實踐經(jīng)驗的不足。
由于目前荊州無專業(yè)的電子元器件市場,購買元器件只能到武漢購買,并且元器件要在多個門市才能購置齊,從荊州到武漢乘班車當天往返難度很大,而且器件每次都要向實驗中心和教務部門申請,才能購買,機動性不夠,很不方便,對競賽造成很大的影響。
通過參加競賽我們總結和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
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設計思想的培養(yǎng),廣泛利用課內(nèi)外時間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加大綜合設計性實驗開設,調(diào)整電子信息課程體系,注重各主干課程間的關聯(lián),特別加強電子技能與工藝的訓練。加大經(jīng)費和實踐條件的投入,擴大開放實驗室。
電子設計競賽以應用設計為主要內(nèi)容,涉及電子工藝、模擬電路、數(shù)字電路、單片機應用、可編程邏輯器件、EDA工具軟件和PCB制作等相關科目。雖然參加電子設計競賽往往以大三、大四學生為主力軍,但是相關課程的學習從大二就已開始,所以應指導學生有的放矢地強化相關科目的學習,夯實理論基礎,積淀科技文化底蘊。
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電子設計是有興趣的,甚至部分學生在高中時就展現(xiàn)出這方面的天賦。學校應提供場地和儀器,開展電器維修、儀器維護、院級電子設計競賽等小組活動,普及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同時也為特長生展示個人才華提供了舞臺,使他們中的骨干成為日后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主力軍。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已成為目前我國高等學校中規(guī)模最大的電子專業(yè)課外科技活動之一,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力。我院將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通過電子設計競賽來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但是獨立學院在學科競賽中畢竟是從低起點開始起步,參與時間不長。相比于其他高校仍有相當大的差距,獨立學院仍需看清形勢,堅持不懈的開展學科競賽的組織與管理工作,堅持下去必會受益無窮。
[1]高吉祥.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培訓系列教程[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2007.
[2]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組委會.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獲獎作品選編[D].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3]劉麗鈞,趙立民.組織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經(jīng)驗淺談[J].實驗室科學,2004 (6).
[4]王超,遲耀丹.從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談高校青年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