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敏 林武忠
(揭陽市衛(wèi)生學校 廣東揭陽 522000)
目前,對于大部分學生缺乏自主、自立、自尊和創(chuàng)新能力,對社會適應能力差的特點,提倡“學”與“教”的地位要適當協(xié)調。把學生原來被動的學習、“填鴨式”的學習變自主、探究、創(chuàng)新等的主動學習方式,提倡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jù)課程目標的精神、自身的條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例如:在學習彎道跑技術時,教師根據(jù)彎道跑技術與直線跑技術的不同點,打開幾份課前準備好的直線跑與彎道跑的動作對比掛圖,讓同學們觀察。通過學生觀察、分析、想象和實踐動作技術,初步掌握彎道跑技術的動作要點。為進一步掌握該技術,可設置定時跑、定距跑、變速跑、追逐跑等多種跑法,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師的引導下,采取自主練習,完成學習目標的方法,使學生對要學習的動作建立起正確的動作表象。總之,自主學習是提倡“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因為“魚”吃完了就沒有了,沒有新知識補充,資源也就干涸了。而“授人以漁”提倡的是教會學生養(yǎng)魚和促魚的方法,學會了養(yǎng)魚的方法,資源就會源源不斷地產生,學會了捕捉魚的方法,就可以自己動手去抓魚,也就不愁沒有魚吃了。從而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被動執(zhí)行轉變成主動完成學習目標,樹立了自尊自信,同時也掌握了終身學習的方法,為今后堅持體育鍛煉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從目前的情況看,有些學校的一些做法有意或無意的強調了競爭,相對忽視了合作意識的灌輸與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學習有關的競爭活動多,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的競爭少;個體間的競爭多,群體合作式的競爭少;對競爭獲勝者關注多,對競爭失敗者關注少。這些做法會使學生之間產生不良競爭,缺乏合作意識,會對學生的人際關系、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當今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處處充滿競爭與合作,兩者相輔相成。體育教學運用合作學習不僅能夠增強學生體質,塑造學生健美的體態(tài),促進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形成,而且能培養(yǎng)合作意識,在競爭中合作,以適應未來從事職業(yè)活動的需求。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設計和指導下,分組合作,以學生技能經驗為基礎,在愉快的氛圍中對授課內容進行討論、練習、示范,最終達到掌握新技能的目的。例如:在蹲距式起跑教學中,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按一定的順序進行練習,然后運用自我對比、自我評價的方法或與他人對比、他人評價的方法,進行縱向與橫向的對比,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進步與不足,分析原因,改進學習方法,在討論中進一步提高學習效果。通過合作式學習,改變了學生死記硬背動作要點的弊端,增強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自己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雙重關系,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地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去探究未知的知識,促進學生學習,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探究未知知識的能力的最有效途徑是在練習中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去嘗試,自己探究。例如:在學習團身前滾翻時,首先叫學生觀察球體與木塊的滾動,在了解其滾動原理后,然后讓學生考慮人體在向前滾動時應該怎么做。這樣的問題,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馬上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經過一番探究、討論、實踐后,學生不僅掌握了團身前滾翻的動作要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思維開闊了,能力增強了,學習情趣濃厚了,提高了課堂效率。
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應該從教學方法上選擇,要把“只教學生學會”轉變?yōu)椤凹冉虒W生學會,又教學生會學”。教學方法更新是要求教師不斷變換教學方法,使學生有一種喜聞樂見的新鮮感。只有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才能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方法上要排除填鴨式方法,改變訓練方法,而采用誘導式方法。教學中教學方法要多樣化,注重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學生信心的提高,會使思維更加活躍,創(chuàng)新的潛能得到較好的開發(fā)。實踐證明,主動參與學習比消極學習有效得多。當學生以自我評判和自我評價為依據(jù),把他人評價放在次要地位時,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性就得到發(fā)展。教師在安排教材時應考慮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在教學中應考慮如何巧妙地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進行自主學習,構建能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具有創(chuàng)新功能的體育教學模式。
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課程標準重視課程的延伸性。在延伸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活動通常是獨立自主的活動,老師則起著輔導作用。從內容和形式來看,延伸性學習一般不受課堂限制,可以靈活選擇;從學生所處的狀態(tài)和地位來看,延伸性學習多表現(xiàn)為學生的親身體驗,主動參與,自我選擇,自我評價,自我管理,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學生完全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有選擇地進行活動。例如:可以鼓勵和引導學生參加社區(qū)體育活動,在節(jié)假日進行體育活動如籃球比賽、乒乓球比賽、象棋、燈謎等,應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校外的課程資源,積極進行體育活動,這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有助于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等方面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
教師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對學生學法指導,必須從體育與健康教育的任務出發(fā),要結合國家關于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標準,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體育學習指導,要選用讓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快的掌握體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不同的教訓內容,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需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由于教學內容的不同、技能的難易程度不同,會對學生產生不同的興趣,導致學生掌握知識的快慢不同。不同的教材學生的學習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別。田徑教材可選擇目標學習法、對比學習法等,武術教材宜采用評價學習法、模仿練習法等,球類教材則可采用合作學習法等。
學法指導必須以教學實際為出發(fā)點,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可以說是千差萬別,其中學生的性別、氣質類型、所處的學段、興趣愛好、身體素質、技術基礎等的不同,都能表現(xiàn)出學生在學法上的差異性。體育教師在對學生的學法進行指導時需要全面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以便進行有效的指導。例如對體育基礎較好的學生可用目標學習法、創(chuàng)造學習法等,對體育基礎較差的學生可用對比學習法、理解思維學習法等,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體會成功的喜悅。
學習方法要根據(jù)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結構和個體差異來選擇,不能盲目地套用某種學習方法,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樹立以學定教的思想。在教學中教會學生運用學法,學會制訂目標、學會觀察、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評價等,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
作為體育學科,為切實迎合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材的需要,合理有效的隊伍調動是正常的。大家都知道,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銜接,教材之間的過渡與轉換,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這也要求我們教師,在組織教學中,要準確處理好各部分教學環(huán)節(jié)和聯(lián)系上下教材,要采取嚴密的措施,合理、高效地使用時間,科學便捷地進行調度,盡量避免無意義的時間耗損。如上籃球課,為把籃球分發(fā)到學生手中,可通過“快速傳遞”來實現(xiàn);隊伍調動可通過安全轉移、火速到達等游戲去實現(xiàn);上課集合隊伍為切實做到快、靜、齊,可采用“快速出警”的游戲去實現(xiàn)。
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師的素養(yǎng)、學校的客觀條件等諸多因素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并且在一節(jié)課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教學手段,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多管齊下來調控和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果,充分發(fā)揮教師對課堂的調控性和靈活性,更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對一節(jié)課的知識從感性的理論認識上升到認知的理性認識。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身體素質,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之中。
[1]吳芳.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南昌大學,2013.
[2]王淑英.學校體育課程體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
[3]馮曉麗.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學法指導探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