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多
(東北師范大學留學生教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4)
隨著科技發(fā)展,世界的經(jīng)濟全球化,大規(guī)模的人口遷移以及多元文化主義的發(fā)展,整個世界成為一個越來越相互依賴的“地球村”,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際越來越頻繁。不同人的文化各不相同,在交際時,對同一信息的理解不完全相同。從這個意義上講,任何人際之間的交際都是跨文化交際。成功的交際不僅需要學習者掌握足夠的語言知識,也需要對目的語國家的文化背景以及跨
文化交際的影響因素有一定的了解。影響跨文化交際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講述漢字對跨文話交際的影響。
法國教育部漢語總督學白樂桑眼中的漢語最大的特性就集中在中國文字上,他曾說過:“漢字對我們的感觸呢,不像有些中國大陸學者所想象的那樣難學。對我們來講中文是遠距離語言、遠距離文字,正好是一門遠距離學問,就愿意去學。漢字文化因其獨特性,在西方特別是在法國,一直有一種比較大的吸引力。 ”白樂桑還認為中國大陸對外的漢語教材,違背了漢語的內在規(guī)律,把漢語完全西化了,沒給漢字作為一個單位足夠的認識、足夠的重視,大大歪曲了漢語的獨特性。
白樂桑發(fā)現(xiàn)的成果是:有相當?shù)姆▏鴿h語學者和漢語教師們同修過哲學和漢語,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和思考的話題。同時主修哲學與漢語法國漢學界泰斗汪德邁說,漢語和哲學有共性。都是從較高角度去認識去觀察其他學科或者其他外語,學了漢語,可以對自己的母語或其他的語言,包括其他語言和文字之間的聯(lián)系才會有一定的認識。
在瑞典很少有人不知道林西莉女士的《漢字王國》,該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講述中國文字的起源的特點,選粹取200多個與人的生活有關的字進行細致的講解,如與人的身體、住房、器皿、絲和麻、家畜、農(nóng)具、車船、道路等有關的字,同時分析和描述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從而使人加深對文字的理解。既有深度,又很好讀。出版以后,很快就被翻譯成英文、德文、法文,還有芬蘭文和挪威文,現(xiàn)在又有了中文版,可見它受歡迎的程度。書中的最后一頁寫著“漢字是一種美麗的文字,但是我怕它會失傳,所以漢字應該列入聯(lián)合國文物保護的名單。我希望中國的青年人好好學習漢字,好好保護漢字?!?/p>
正是漢字這樣的強大的魅力,引起了很多外國人學習漢語的濃厚興趣。
以儒家文化構建基礎社會的區(qū)域的統(tǒng)稱,又稱為儒家文化圈,為文化圈的概念之一。 其指歷史上受中華政治及中華文化影響、曾經(jīng)或現(xiàn)在仍然使用漢字、以漢語文言文(日韓越稱之為“漢文”)作為書面語(并不使用口頭語言的漢語官話作為交流媒介)、文化、習俗相近的國家和地區(qū),主要包括中國、日本(包括未歸還的琉球)、朝鮮、韓國、越南東亞及東南亞等。
根據(jù)字符和語言單位的語義和語音聯(lián)系得出世界文字大體分為三類:
1.記音素的是音素文字,如德語、英語等語言文字,用字符來表示語言的音素,例如 good、German。 2.記錄音節(jié)的是音節(jié)文字,每個字母表示一個音節(jié),如日語的假名a i u e o。 3.記錄語素的是語素文字,每個符號都表示意義,如漢字:山、水、草、木。
很顯然,漢字是語素文字,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首先漢字是形音義的統(tǒng)一體,其次是漢字特殊的造字理據(jù)。
首先,漢字最初來源于結繩記事,發(fā)展的趨勢也是從簡單到復雜。我們可以一起來看幾個漢字發(fā)展的例子:結繩記事時期,如“十”、“世”,打一個結為“十”,打三個結就是三十,三十年為一世,所以世的最初的寫法是“卅” 。關于漢字還有一個傳說,那就是“倉頡造字”,但這種說法顯然是不科學的,漢字是在人民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并非一人之力可以創(chuàng)造,在我們看來,倉頡應該是對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漢字做了歸納和總結。其次,漢字是一種具有圖畫特點的文字,這與西方的文字有所不同,因此也是跨文化交際中的一個障礙。例如古代的甲骨文、金文和戰(zhàn)國文字,都是特點鮮明的象形文字,這是西方人所難以想到的。再次,不同時代為了國家的統(tǒng)一和治理,也對漢字進行了一定的改革。如秦朝的“書同文”將漢字統(tǒng)一為小篆,后來發(fā)展為現(xiàn)代的楷書,這都是為了書寫方便和溝通便利所做出的改變。西方文字則沒有這么多的變化。同時,“隸書”是當時地位低的人才使用的文字,這也反映了中國的尊卑觀念,西方文字則不會有這種體現(xiàn)。
首先,一些漢字反應了母系氏族社會的特點,如漢字“姓”等。
其次,漢字隨著時間的發(fā)展,開始出現(xiàn)了一些反應“父系氏族”社會的漢字,如“婚”字源于強奪婚,即男方在黃昏時分以搶奪的方式將女子娶入家中,反應男子地位漸強,父權制逐步確立。而“奴、嫉、妒、妄、婪”等有貶義的漢字都帶女字,也表現(xiàn)了女人地位卑微受鄙的社會風氣②。再次,中國漢字最具特色的文化發(fā)展便是獨具一格的“書法”和“詩歌”的押運。這也是跨文化交際中的一項差別,在中國人看來平仄押運的詩歌,在西方人看來確實不能理解的③。我們一起看一下幾個例子。(幻燈片)④此外,漢字也與中國的禁忌文化相關。例如,唐代詩人李賀,父名晉,與“進士”之“進”同音而避諱,因此李賀終生不能考取進士。最后,漢字還有一定的趣味性,比如民間的歇后語,還有一些漢字演變的漢字圖畫,下面我們來看幾個例子。(幻燈片)這些歇后語和圖畫對于我們來說是十分有趣的,也是一看即懂的,可是對于其他國家的人來說可能就很難看明白了。
[1]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年.
[2]吳淑瓊.詞匯與文化[J].青海師專學報.2007年第 2 期.
[3]文化語言學(修訂本)》邢福義,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4]胡文華.漢字與對外漢字教學[M].學林出版社,2008.
[5]http://wenku.baidu.com/view/c61cc41bfc4ffe473368ab79.html
[6]http://www.chinadaily.com.cn/gb/doc/2004-05/30/content_3349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