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德
金秋時節(jié),瓜市已過,可馬營子村的李平老漢一提到今年的收成,依舊樂得合不上嘴。“遠教學種瓜,當年能發(fā)家,種香瓜這本經俺算念透了。這多虧了施站長,幫俺上網學技術、看信息,要不還得抓瞎?!崩罾蠞h夸贊的施站長,就是吉林省白城市紅崗子鄉(xiāng)的遠程教育管理站站長施慶林。自打2005年走上這個崗位后,施慶林九年來勤勤懇懇,一心撲在服務農民群眾上,在農村的廣闊天地傳播著致富的火種。
鎮(zhèn)里的遠程教育剛剛起步時,部分黨員群眾覺得這玩意實用價值不大,不愿意到站點參加播放收看活動。如何利用好全鎮(zhèn)的8個村級站點,讓農民群眾從中受益,施慶林著實費了一番心思。他首先從播放節(jié)目的內容入手,堅持做到時刻關注各個網臺的節(jié)目預告,制定學習收看表,保證內容既豐富又合乎老百姓的口味。平時施慶林也是經常往村里跑,調研各村的產業(yè)發(fā)展情況,以便在播放活動中能夠根據(jù)產業(yè)特點,有針對性地為群眾推薦課件節(jié)目,實行“訂單式”學習。別人晚上下了班都回家,可施慶林下了班就來到村民家里,拉家常、問需求,見縫插針地推介遠程教育。在這種潛移默化的推動下,全鎮(zhèn)的遠教工作逐漸走上了正軌。
紅崗子鄉(xiāng)地處國道沿線,雖然交通便利,但群眾受制于傳統(tǒng)思想觀念,農業(yè)生產方式單一,收入一直較低。于是,施慶林就琢磨:各村的富余勞動力多,何不把他們組織起來進行實用技術培訓,鼓勵他們外出務工呢?帶著這個想法,他開始走訪村民,并將了解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匯總,陸續(xù)下載了村民們需要的家政服務、建筑、縫紉、餐飲、法律法規(guī)等知識,組織集中培訓。在他的引導下,農村的青壯年勞力掌握了一技之長后紛紛外出務工,僅2013年,各村的勞務輸出收入就達1800多萬元,村民生活顯著改善。
不僅平時搞培訓有高招,在應對突發(fā)災害時,施慶林和他張羅的遠程教育更成了基層群眾的“定海神針”。2012年8月,紅崗子鄉(xiāng)普降暴雨,黃煙等農作物受災嚴重。一時間,煙農哀聲連連,干著急想不出轍。為減少災害損失,施慶林下載了《雨后煙田管理要注意什么》《如何解決雨后煙葉脫落問題》等相關課件,及時組織黨員群眾學習,傳播防災救災知識,確保了受災不減產、減產不減收。受災群眾感激地說:“施站長和遠程教育就是我們的大靠山??!”
(作者系吉林省白城市委組織部黨員電化教育中心干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