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瓊
武漢市江夏區(qū)山坡街光星村28組的村民小組長陳炳蘭是位66歲的老人,在村任職長達42年。近年來他因年齡原因幾次提出卸任都被村民極力挽留,村民們直言“你不死,我們就選你”。媒體記者因此夸贊陳炳蘭為“辭不掉的組長”。
村民小組長通常是中小塆子的“塆長”,大多不是村“兩委”成員,只能算是廣義上的“村官”。這個職位,待遇比村“兩委”成員更低,陳炳蘭說,“生產(chǎn)隊長當了16年,沒有報酬。村民小組長搞了26年,一直拿200元年薪,4年前才漲到300元”。這么低的報酬,很多人怕是早就“撂了挑子”,但陳炳蘭就沖著村民們的信任,一直堅守在崗位上。
年近七旬依然被留一線,這是農(nóng)民群眾對好干部的信賴、倚重和褒獎,也透露出無人接棒的無奈和尷尬。對陳炳蘭請辭一再被挽留這件事兒,止于宣傳還不夠,地方各級組織還應該進行深刻反思:我們該為好村官樂意堅守崗位、后來人爭相加入好村官隊伍多做點什么。比如,他們?yōu)檗r(nóng)民辦事卻缺少技術、項目、資金的時候,有沒有結對領導、職能部門幫一把?他們個人致富帶富能力不足,能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教育培訓?他們遇到工作阻力、個人困惑時,有沒有駐村干部疏導一下?他們因為待遇少被家人抱怨、被利益誘惑時,能不能得到領導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他們面對著收入微薄、生活受限的窘境,我們能不能加快提高他們的報酬?面對大量青壯年外出打工、村干部人才斷檔的困境,該如何破解后備隊培養(yǎng)難題?……諸如此類,通過制度保障和上下努力,既嚴懲壞村官,也善待好村官,還要重視培育后備隊伍,才會形成良好的導向:更多的人愿意入列村官隊伍、爭當好村官,一批又一批好村官會脫穎而出、梯次跟進,農(nóng)民群眾會得到更多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