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明 張 偉 伍亞斌 田 雨*
(徐州工程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
建筑及景觀模型制作方法的探討
陳 明 張 偉 伍亞斌 田 雨*
(徐州工程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
闡述了景觀模型的概念,在建筑及景觀模型制作的理論基礎上,根據(jù)設計要求構思方案,分析了模型制作工具與材料準備、制作的步驟、局部細節(jié)的處理方法、地形的制作方法、模型的后期處理以及制作景觀模型對設計所起的作用,以供參考。
建筑模型,景觀模型,制作方法
“模型”是為一種特殊目的而設計的某個其他事物的表現(xiàn),這種表現(xiàn)可以采取許多形式,取決于眼下的目的是什么,一種是使我們記起已經(jīng)知道的某個事物,目的也可能在于發(fā)現(xiàn)[1]。景觀模型則是將平面的設計轉化成立體的景觀效果,也是表達設計者創(chuàng)新思維的另一種形式,它通過以景觀各組成要素之間的組合,從而使得設計者能夠清晰的了解到自己設計方案的優(yōu)缺點。景觀模型同時也是園林景觀設計的立體草圖,設計者通過制作來體現(xiàn)自己的方案構思。具體來說,建筑及景觀模型的制作是運用多種現(xiàn)代技術、材料與加工工藝,以縮微形象,創(chuàng)造出逼真的景觀立體效果的過程。建筑及景觀模型制作的目的是提高設計者的實踐動手能力,同時提高設計者的創(chuàng)新設計能力??梢哉f模型更能夠體現(xiàn)設計師的思維,以及設計構想的表達。
2.1 方案及構思
建筑及景觀模型的制作前提是作出相對應的景觀規(guī)劃設計方案的草圖。舉例來說,要求在某風景區(qū)規(guī)劃范圍內(nèi)建設一組服務與休憩景觀建筑。設計要求建筑各組成部分參考面積固定;充分利用現(xiàn)有地形條件盡量不進行較大的地形改造;建筑部分要有較好的布局和使用功能以及適中的服務與觀賞功能;景觀部分除了考慮地形、道路、坡向、建筑選址,還要處理好建筑與外部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圖1是案例的地形圖。按照規(guī)劃設計的要求,充分考慮各個方面的設計要求,先在圖紙上設計出方案的平面圖、立面圖等,接著我們要初步確定模型地形、建筑的風格、道路、植物以及建筑小品的布局及形式,有一定的方案基礎才能按照設計圖制作建筑及景觀模型。其中最主要的部分便是景觀建筑的設計與構思以及與周圍環(huán)境的融合,具體來說,山體的主景觀面在西面,所以建筑的主要景觀面向西,在西面設置了露天陽臺以及建筑休憩窗朝向也是西面;為了與周圍環(huán)境融合,建筑主體以木質(zhì)材料為主,同時附屬部分增加了亭廊組合等,通過這些組合來將建筑融入環(huán)境。
2.2 材料和工具準備
2.2.1 材料準備
現(xiàn)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用于模型制作的材料日益增多,一般優(yōu)先選擇的材料應是經(jīng)濟廉價型的材料。例如卡紙、KT板、PVC板泡沫板、有機玻璃、瓦楞紙、木材、金屬、裝飾紙、陶泥等。
2.2.2 工具準備
我們都知道制作模型除了相應的材料準備外,各類工具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模型制作效果。制作模型工具有:刀、美工刀、墻紙刀、木刻刀、剪刀等;制作過程中輔助的工具有:三角板、比例尺、卷尺、各種鉛筆、圓規(guī)、吹風機、手虎鉗、強力粘合劑、白乳膠、雙面膠、大頭針等,以及制作模型需要的修整工具,整形銼、普通銼、砂紙等。
2.3 模型制作過程
2.3.1 建筑主體制作
在充分考慮建筑所處的地形與周圍環(huán)境以及建筑的功能需求后,利用最基礎的制作方法,開始進行建筑主體部分的制作。要想達到理想的建筑模型效果,一般需要考慮的是建筑的制作比例、色彩的處理、材料的處理、整體的視覺效果等。建筑模型主體的色彩與建筑的性質(zhì)有關,常規(guī)設計住宅為暖色調(diào),公建為冷色調(diào);活潑性質(zhì)偏暖色調(diào),莊重性質(zhì)為中性或偏冷;南方區(qū)域偏淺色,北方區(qū)域偏深色[2]。按照所舉的實例,服務與休憩景觀建筑模型制作,確定的比例是1∶100。在制作模型之前選擇事先準備好的工具和材料,通過掌握的模型的基本制作方法,合理的利用新工藝和各種模型加工技術,來進行模型材料的各部分的組合,圖2為制作過程中建筑主體模型部分。在制作建筑模型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是建筑材料組合的細部處理,如建筑各個墻面的組合時需要注意墻角材料的預留(見圖3)、制作建筑門窗時玻璃紙的裝飾處理、建筑模型外觀材料的墻紙裝飾處理。這些對于建筑模型的細部處理,能夠讓模型變得非常有質(zhì)感從而能夠達到較好的視覺效果。
2.3.2 景觀附屬模型制作
景觀附屬模型主要包括花架、亭、廊、坐凳等,在景觀中兼具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的設施。制作時可用KT板來制作,KT板可以被方便的切割,板面平整挺括,常見的厚度為5 mm左右,刀刃與板面保持盡量小的夾角,不要以接近垂直的角度進行切割,否則切口將容易變得毛糙不平[3]。對于特殊的創(chuàng)意設計部分的附屬建筑模型的處理,比如圖2中的特色亭的制作,在材料中鑲嵌銅絲以增強材料的韌性和強度從而達到較高的藝術效果,取一塊KT板,從上截取兩個長寬3 mm的截面長度8 cm的小塊,順長條切成兩份,在中間放入1 mm粗的銅絲,再用UHU膠水粘合,最后再加上必要的裝飾紙。如圖4這樣不僅增強了材料的韌性同時也增強了強度與整體美觀性,圖5為制作特色亭的頂部。
2.3.3 配景及基座制作
在模型中基座占了相當大的一部分,特別是針對具有特殊地形設計要求的景觀建筑,基座的制作尤為重要。按照案例所給的等高線來制作地形模型。地形圖中每條等高線之間的高差需要確定,然后按模型比例來確定制作地形板材厚度。比如每條等高線高差為0.5 m,如果制作1∶100的地形模型,則5 mm厚度的KT板便是合適的材料之一,KT板的檢測技巧:查看KT板正反覆層是否有縱橫紋理,在其表面平行劃兩刀,揭表層時出現(xiàn)長絲者為縱面,短絲者為橫面,做層板或拼板時應有目的地選用[4]。如果是制作1∶50的模型,則需要用10 mm厚的板材制作等高線地形,或自行將等高線加密一倍,仍可用5 mm厚的板材。需要注意的是疊合時不僅要看每一片層厚度是否合適,還應隨時驗看疊合后總高度是否正確,因為板縫的微小厚度積累起來有時會使總高度產(chǎn)生較大誤差,必要時可以去掉1片~2片等高板以保證總體高度正確[2]。然后加以粘合就制作完成基本的基座。在此基礎上來制作景觀所需的配景模型,制作的大部分配景模型都應是圍著建筑主體來進行的,用來融合環(huán)境,襯托建筑模型。
2.3.4 后期處理
將建筑主體部分與基座整合,用白乳膠、透明強力膠(UHU)來固定整個模型,接著處理的是園林植物景觀模型的配置,景觀植物例如草坪在基座疊合處貼上草坪來裝飾基座。在建筑和周圍環(huán)境將配置景觀樹木、花卉、草坪等來處理建筑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樹木是建筑模型中最能烘托環(huán)境氣氛的零件,同時也是反映建筑尺度的重要因素。草坪在整個盤面中所占的比重較大,一般情況下,為顯得穩(wěn)重,同時為加強與建筑主體、綠化細部之間的對比,大面積綠地草坪則可選擇草坪紙直接粘貼,也可用綠地粉進行鋪撒。常選用深色調(diào)的顏色如:深綠色、土綠色或橄欖綠色[5]。樹木的材料、顏色、形態(tài)、枝干密度、種植密度應該恰當?shù)匾r托建筑主體,為表達設計意圖服務。具體制作方法:純手工切削加上白色桿件進行固定,樹冠的直徑(泡沫小球的大小)換算成真實尺寸時應接近實際樹冠大??;采集自然植物制作模型樹,可以干燥處理,適當噴漆,也可以采取真實的樹枝來做樹,增強周圍環(huán)境的真實性。最后檢查各個部位是否牢固,圖6為最后完成制作的整體效果圖。
建筑及景觀模型制作會使得設計者在對制作材料、工具熟悉基礎上,加深對自己的構思、方案的思考深度。圖6~圖8為三份建筑及景觀模型的作品。從平面到立面、從二維到三維的思維轉換,實現(xiàn)了從方案構思到深化思考的過程,對于開拓設計者的設計思維、提高設計認識、交換設計手法起著積極的作用。
[1] 布洛克,斯塔列布拉斯.楓丹娜現(xiàn)代思潮辭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8.
[2] 嚴翠珍.建筑模型設計、制作、分析[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3] 黃 源.建筑設計與模型制作[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
[4] 陳 璐.模型制作技巧與禁忌[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0.
[5] 孟春芳,王子奪,丁 崗.環(huán)境模型制作[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
The discussions of methods of making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model
CHEN Ming ZHANG Wei WU Ya-bin TIAN Yu*
(XuzhouEngineeringInstituteofTechnology,Xuzhou221000,China)
Explains the concept of landscape model,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design scheme, think out the programme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analyse the tools of making the model and prepare for materials, production steps, the processing methods of local details, production methods of landform, upper processings of the model and functions of making the landscape model for design,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building model, landscape model, methods of making
1009-6825(2014)22-0024-02
2014-05-09
陳 明(1993- ),男,在讀本科生; 張 偉(1991- ),男,在讀本科生; 伍亞斌(1991- ),男,在讀本科生; 田 雨(1978- ),女,碩士,講師
TU20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