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2600萬年前,奈卡山脈火山活躍,充滿了高溫硬石膏灰。當山脈之下的巖漿冷卻,溫度下降,硬石膏便開始溶解。硬石膏緩慢地將水和硫酸鹽、鈣分子濃縮,數百萬年以來沉積在這個洞穴里,進而形成了巨大透明石膏水晶體,于是促成了世界最大的天然水晶洞穴——墨西哥奈卡水晶洞
如果你有機會進入奈卡水晶洞,就會感嘆仙境也不過如此。如果不是親眼見證,沒人會相信墨西哥奇瓦瓦沙漠直搗地心的1000英尺處,竟藏有一個巨大水晶洞穴,里面充滿了需要以噸為單位來計算的巨型水晶,這是迄今發(fā)現的最大的天然水晶洞。奈卡巨型水晶洞的發(fā)現無疑是令人興奮的,看看洞中那些不計其數,高高佇立的半透明水晶,它會引發(fā)你內心的瘋狂,喚醒對于“美”與“欲”最原始的追求。
奈卡(Naica)在Tarahumara語中的意思是:一個陰暗的地方,是一條富含礦產的山脈。1974年墨西哥奇瓦瓦市的幾名礦工,在奈卡山脈的底部發(fā)現了一脈銀礦,至此,奈卡山脈迎來了大批的開礦者。從被發(fā)現起,奈卡山脈主要出產的都是金銀,直到1900年之后,才開始大規(guī)模的發(fā)掘鋅和鉛,這些礦藏被統(tǒng)稱為奈卡礦。在1911-1922年間,奈卡礦洞因為種種原因曾一度面臨關閉,就在人們即將放棄這個礦洞的時候,著名的劍之洞意外被發(fā)現。
劍之洞是奈卡水晶洞的一個子洞,早在1922年以前便被人發(fā)現。這是個神奇的洞穴,洞中遍布水晶,不過體型較小,最高的只有一米左右,遠遠比不上后來的“巨人水晶洞”,也就是奈卡水晶洞的主洞。不過,劍之洞的發(fā)現足以使準備離去的礦工們重新回到礦洞進行新一輪的水晶挖掘,洞內的天然水晶被人大量挖走。之后若干年,隨著水晶被大量收集走,劍之洞由水晶礦洞逐漸演變成一個美妙奇幻的旅游勝地,直到2000年奈卡水晶洞被發(fā)現,人們驚奇原來奈卡礦還有如此一個地下世界,重新拉開了奈卡礦水晶傳奇的大幕。
奈卡水晶洞的發(fā)現是一個偶然事件,那是在2000年,正在奈卡銀礦中施工的礦工意外地打破了這個水晶洞的洞壁,他們被其中無數巨大的水晶所震驚。這些水晶是地球上迄今發(fā)現所有水晶中最大的,可高達數十米,全部為半透明的金色和銀色,晶體的形狀令人驚嘆叫絕。不過,當礦工興奮地進入洞中準備探險時,卻險些被里面的環(huán)境所殺害,他們幾乎瞬間昏迷,如今只有一些模糊的視頻片斷記下了當時他們從中逃出來時的情形,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些礦工個個都處于意識幾乎完全喪失的狀態(tài)?
奈卡水晶洞被發(fā)現之初,洞里大面積積水,淹沒了巨大的水晶柱,而水晶柱的形成也依賴這些水。洞中的水富含礦物無水石膏,這種礦物質在大量的水當中就會被分解成為石膏,石膏是一種柔軟的礦物質,它可以形成洞穴當中的水晶。且水晶洞中常年保持58度以上的高溫,空氣濕度高達100%,加速了水晶的形成。這些條件對于水晶來說可謂得天獨厚,但對于想要進入水晶洞的人類來說相當于地獄,甚至是致命的。
如果毫無準備,人類很難進入這個環(huán)境極端惡劣的洞穴。在奈卡水晶洞中,溫度高濕度大,當人在這種環(huán)境中呼吸時,你的肺部表面將是與濕熱的空氣接觸的最冷的表面,這就意味著濕熱空氣氣流開始在你的肺部濃縮、凝結,致使呼吸出現困難,很快便會休克,這絕對是非常危險的事情??v使如此,科學家們依舊按捺不住好奇心,想探索奈卡水晶洞這個美輪美奐不可思議的地下世界,于是想盡辦法開創(chuàng)出一種極其笨拙的方式進入洞窟。
首先,科學家必須穿上一種特殊的冷卻服,這種冷卻服看起來就好像是一身鎖子甲,其中裝滿了冰塊,用來降溫以對付洞中的高溫。此外,還得準備一個特制的呼吸系統(tǒng),它可以向氧氣面罩提供涼爽、干燥的空氣。2009年12月,佩內洛普·波斯頓、邁克爾·斯皮爾德和丹尼爾·溫格特等三位科學家利用上述裝備順利進入水晶洞,并從一個水坑搜集樣本帶回。事后,實驗室分析結果表明,奈卡水晶洞中的每一滴水,最多竟然含有2億病毒。
地下世界雖美,面對如此惡劣的極端環(huán)境,人類只能望而卻步。想要進入奈卡水晶洞拍攝紀錄片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如今對于奈卡水晶洞的研究還十分有限,僅有的資料多虧了上述幾位科學家的冒險深入。也許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期待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順利進入奈卡水晶洞探險解密。或許等不到那天了,科學家能夠有限的進入水晶洞是因為礦業(yè)公司用水泵將洞里的高溫液體抽走了,倘若停止抽水,奈卡水晶洞很快又會被富含礦物的水充滿,人類將無法進入,這樣一來,巨型水晶將能繼續(xù)不被打擾快速地生長。既然如此,就讓我們先去看看那些觸手可及,同樣絢麗多彩,讓你欲罷不能的水晶吧。
常見水晶及成品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美是古今女子永恒的追求。從古的胭脂珠釵到現在的香水名牌兒,無不展現了女子為追求極致美的“不折手段”。配飾是女子不可缺少的美麗行頭之一,能起到點綴細節(jié),錦上添花的作用。女人氣質與風格不同,往往在配飾的選擇上也不盡相同,黃金、白金、銀飾、寶石、水晶……盡管奈卡水晶洞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天然水晶洞,作為觀賞水晶的確舉世無雙,不過洞里造型各異,高達數十米的半透明水晶與我們生活中,作為女性鐘愛的配飾水晶完全是兩種物質。奈卡水晶洞中的水晶為石膏晶體,是由高溫石膏冷卻后形成的,而柜臺里雍容華貴的水晶則是一種稀有礦物,是石英晶體,屬于寶石的一種。
寶石水晶是一種石英結晶體礦物,它的主要化學成份是二氧化硅,化學式為SiO2。西方國家認為只要是透明的都是水晶,所以水晶這個詞包含了無色透明的玻璃,也包含天然的水晶礦石,比如奈卡水晶洞里的石膏水晶體。天然的寶石水晶含有大量二氧化硅,與石英算是同出娘胎。當二氧化硅結晶完美時就是水晶,結晶不完美的就是石英。中國古老的水晶名稱有水精、水碧、水玉、晶石等十多種稱呼方式。
水晶本身就是寶石,不僅具有極強的裝飾性和觀賞性,還跟風水運程掛上了鉤,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水晶家族中那些價值不菲受人追捧的“佼佼者”們。
紫晶洞
紫晶洞原名叫雷公蛋,它是大自然的杰作之一。拋開雷公蛋,里面的紫色水晶附著在內壁上向著圓心生長,驚艷無比,閃爍動人。如今,沒有人再會去嫌棄雷公蛋外形丑陋,反而會畢恭畢敬的將它請進家,因為除了擺設外,紫晶洞還常作為調節(jié)風水之用。
紫晶洞為佛教七寶之一,在所有水晶中具王者的“尊貴之氣”,具有改善陽宅及個人的磁場功能。將紫晶洞座放置在文昌位,有助於考運,若是放置在財位,則有旺財的效果。擺置一座紫晶洞于家中桌上,不但可增加室內美觀,更可鎮(zhèn)宅避邪,改善風水、招財、氣順,讓您周圍都是祥瑞之氣,事事順心如意。
紫晶洞對于開張、喬遷之喜送禮,可以安座、有定居之意,也有鎮(zhèn)宅、化煞、聚集貴氣、文昌鼎盛的功效。對于同事、長官升遷、升官,也以送紫晶洞為佳,有助于名望的提升,更受人尊重,步步高升,也有穩(wěn)扎穩(wěn)打、一路到頂的意思。 而將紫晶洞擺放在入門后的走道、行進動線的末端或在財位方,有吸納、聚集人氣、財氣的作用。屋內兩墻壁交接處,常常也是氣的聚合點,擺放紫晶洞可使氣聚集得更為穩(wěn)固、集中、精煉。
綠幽靈
幽靈水晶,又稱異像水晶。異象水晶是指在水晶的生長過程中,包含了不同顏色的火山泥等礦物質,在通透的白水晶里,浮現如云霧、水草、漩渦甚至金字塔等天然異象?;烊氲碾s質顏色不同,白色水晶體中便會呈現混入雜質的顏色,比如混入綠泥石,便會形成綠幽靈水晶,混入紅色礦物便會變成紅幽靈水晶。
綠幽靈又稱綠色幻影水晶,別稱“鬼佬財神”,原因是它的色彩跟美金很相似。佩戴綠幽靈最奇秒的莫過于含有眾多內包物的幽靈了,內包物越多感覺會越明顯。綠色位于光譜中心,是最平衡的顏色。壓力大時,拿著綠幽靈冥想綠光充滿全身,可以解除緊張放松自己,有助于消除心中的郁悶、煩惱、不快,使人恢復好心情。
發(fā)晶
“發(fā)晶”是包含了不同種類針狀礦石內包物的天然水晶體,這些排列組合不同的毛發(fā)針狀礦物質分布在水晶的內部,整體看起來就像是水晶里面包含住了發(fā)絲一樣,所以顧其名為發(fā)晶。發(fā)晶內部的礦物質有氧化鈦、金紅石、黑色電氣石(黑碧璽)或者是陽起石。包含各種不同礦物質的發(fā)晶會形成不同顏色發(fā)晶,例如:含有金紅石的發(fā)晶就會形成鈦(金發(fā))晶、紅發(fā)晶、銀(白)發(fā)晶、黃發(fā)晶、含有黑色電氣石的黑發(fā)晶,而含有陽起石的大部分會形成綠發(fā)晶。
發(fā)晶具有強大能量,可加強氣勢,帶給人積極旺盛的企圖心、沖勁、膽識,加強一個人的信心及果斷力,能帶給人勇氣,可助人投射出權威的能量,有助于領導人命令的貫徹與執(zhí)行。發(fā)晶代表著吉祥、財富、權力、地位,是商業(yè)人士的首選。對應臍輪,皮膚,腎,子宮,卵巢等女性生殖器官、男性精囊等部位的生殖器官,美容養(yǎng)顏,促進血液循環(huán)與內分泌。安撫情緒,發(fā)散溫暖的女性動人特質,在溫婉中透出自信與積極的行動力。
發(fā)晶除了對于事業(yè)以外,本身對于財富的敏感度更是敏銳,發(fā)晶正財、偏財都招,并且氣勢上的霸道更代表著尊貴之意,難怪很多企業(yè)家都有佩帶發(fā)晶的習慣,而且發(fā)晶可提升旺氣,招貴人,有逢兇化吉之意。
碧璽
碧璽一詞最早源于清朝,在清朝寶石中地位匪淺。官員所戴的頂戴花翎制作用碧璽,據說慈禧太后也是個十足的碧璽控,不僅珠釵配飾用碧璽裝飾,平日手里總握有一顆特制的碧璽玩物,不時推拿肌膚,有抗皺煥顏之功效,碧璽也成為了當今愛美人士的美顏首選品。慈禧太后的殉葬品中,有一朵用碧璽雕琢而成的蓮花,重量為36兩8錢,以及一個西瓜碧璽做成的枕頭,當時就值75萬兩白銀。
關于碧璽的發(fā)現有個美麗的故事,相傳,誰如果能夠找到彩虹的落腳點,就能夠找到永恒的幸福和財富,彩虹雖然常有,卻總也找不到它的起始點。直到1500年,一支葡萄牙勘探隊在巴西發(fā)現一種寶石,居然閃耀著七彩霓光。像是彩虹從天上射向地心,沐浴在彩虹下的平凡石子在沿途中獲取了世間所囊括的各種色彩,被洗練的晶瑩剔透。不是所有的石子都有如此幸運,這藏在彩虹落腳處的寶石,被后人稱為“碧璽”,亦被譽為“落入人間的彩虹”。當下碧璽與紅寶石、藍寶石、坦桑石、祖母綠等,具有天然色彩的寶石歸納為彩色寶石的范疇。深受大眾所喜愛,更加具有巨大的增值空間。
實際上,碧璽不屬于水晶,而是一種電氣石,屬于混合寶石。許多人錯以為碧璽屬于水晶大概是因為,在水晶店中總能看見碧璽石“潛伏”其中,同水晶一起販賣,所以誤解。要追溯為何水晶商人總喜歡將碧璽搭配水晶一起售賣的原因,大概是碧璽有價無市,而水晶知名度大于碧璽,才會出現此魚目混珠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