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芬
對于河流,最美不過秋天了。
在以往的歲月,這河似乎流淌在我童年的記憶里,又好像流淌在我尋求人生真諦的遠方,我所能感知的,僅僅是一種表層、一種現象、一種外在。當時光爬過秋天的山梁,天空便漸漸地高遠了起來,湛藍地襯托藍天和白云,一望無際的大地開始呈現出金黃,沉甸甸的谷物被水緩緩推動著,一晃一晃地仿佛催生一場夢。
夢想,伴隨著欣喜與祝福,在這個秋天醒來。當我雙手接過《文化文山》綜合卷時,我嗅到了泥土的味道透過流水散發(fā)出來,它流著一種古樸的風格,流著一種執(zhí)著的追求。我聽到了河流的歌唱,這河流的神韻,在這個秋天,在這樣的時刻,流進了我的心底。
從《總序》開始,每一個字符都是完美的組合?!霸颇鲜∥纳綁炎迕缱遄灾沃?,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漢、壯、苗、彝、瑤、回、傣、布依、蒙、白、仡佬11個民族世世代代在這里生息繁衍。”我一字字的讀,一句句地被感動、被折服。追隨著作者的足跡,往文字的深處走,一段段的文字便鮮活起來。也許文化就是這樣,在經歷了風霜的洗禮,歷盡了歲月的沉淀之后,才會露出其粗糙蚌殼下的珍珠,閃著光芒,直達靈魂。
細細密密的文字以流淌的氣勢流進了我的心底,我讀到了“透過繁花似錦,穿越厚重的歷史文脈、紅色的文山精神、多彩的民族文化、獨特的特產資源、耀眼的名人效應、優(yōu)美的山水生態(tài)、飽脹的城市張力、科學的發(fā)展強勢、和諧的邊疆安寧……,‘老山精神、‘西疇精神、‘文山精神成為時代最強音?!薄丁拔纳骄瘛倍Y贊》的作者以儒生的清絕,卻又不失磅礴的力道,筆力千鈞,一派奔流不息的灑脫,訴說著文山人民勤勞、勇敢、善良的民族品格,訴說著文山這片熱土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活力四射的生命力。傳統與現代,含蓄與熱情,城市與鄉(xiāng)村在這里巧妙融合,文山正以一種時代精神,描繪著滿目的發(fā)展畫卷,傳承過去,向著未來。所有這些,我無法用語言表達作者對“文山精神”的解讀,只能用心,細細去領悟。
讀《穿越》一文,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刻意地雕琢,不張揚地描述著生命中所經歷的每一個時代。“穿越,就是讓心靈在時光隧道中肆意旅行,重新認識一塊土地曾經的輝煌和興盛,我的穿越驗證了那些記載和考古結論,面對歷史長河的拷問,我可以自信地回答,我們文山人從來沒有缺席任何一個時代,我為文山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而永生自豪?!薄洞┰健穼⑺械南蛲甲兂闪松焓挚捎|的現實,將所有的期待都變成了璀璨奪目的存在。文山,我對腳下這片土地的熱愛,又多了一重注腳,又添了一份責任。
這本書由《七鄉(xiāng)言說》、《七鄉(xiāng)神草》、《七鄉(xiāng)風情》、《七鄉(xiāng)美景》組成,其中有秀美與嬌艷,有悠遠與深沉,有歷史與現實。細細品味作者們拾起的文化碎片,感受腦海中浮現的點點滴滴,原來在輝煌的文化背后,有著這樣一則則細小感人的故事,作者飽蘸激情的筆觸,將這山這水、這人間萬象盡收于每一個細節(jié),每一篇文章,字字真情流露,充滿著智慧的見解,讀起來讓人蕩氣回腸,婉轉纏綿。
記憶因深刻而恒久,歲月因鮮明而長存。丘北縣黑箐龍村附近距今約20萬年的文化遺物,5萬年前西疇縣“仙人洞”晚期智人牙化石,地母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廣南地母廟、《地母經》,4千多年前留下的大王巖崖畫,2千年前鑄造的中國最原始的銅鼓,記錄著歲月滄海桑田的變遷。鄧小平、張云逸等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紅七軍開辟的紅色革命根據地,已成為崢嶸歲月里驚心動魄的標記。文化河流是何其的博大精深,它養(yǎng)育了中國最早的馬克思學會研究會19位成員之一王有德,養(yǎng)育了百年以來聲名遠播海內外的一代大儒方友石,養(yǎng)育了著名作家、翻譯家、書法家、社會活動家、教授、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楚圖南,養(yǎng)育了中國現代著名革命詩人柯仲平等仁人志士。
伴書而行,走進三七之鄉(xiāng),品味神奇文山??唇癯环Q之為南國“神草” 、“金不換”的文山“三七”, 已成為現代人健康的需要?!叭摺钡闹仓辍按好缛绱洌飳嵥苹稹?,墨綠的葉盤上頂著鮮紅的花朵,呈現給歲歲年年勞作的人們。被譽為“植物大熊貓”、“植物活化石”的木蘭科植物華蓋木,在山水間吸取了充沛的水分,使瀕臨滅絕的植物有了新的生存空間。紅色的辣椒、紫色的陽荷、白色的八寶米、棕色的八角、褐色的草果彌漫著一種成熟的香氣,讓人在心底里產生一種幸福。壯族的壯錦和苗族的蠟染,苗族的“踩花山”,壯族的“三月三”,彝族的“火把節(jié)”,瑤族的“盤王節(jié)” ,神奇的“坡芽歌書”,阿峨的農民版畫等民間文學文藝的精華,流淌出各族人民智慧和優(yōu)美的氣韻??λ固厣剿飯@風光普者黑,世外桃源壩美、云蒸霞蔚的老君山,陡峭崢嶸的西華公園,更能讀出幾分輕松,讓心靈在喧嘩的浪花中覓得靜謐的一隅。如龍騰飛的盤龍體育館,仿佛在盤龍河畔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歸宿,文山文化便也在這發(fā)展的大潮中歷久彌新。
《文化文山》綜合卷——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它流動的語言,流動的情感,流動的生命無聲地滋養(yǎng)著我的靈魂,讓我能夠涉入這幾千年浩如煙海的人文之河,成為一朵浪花,成為一個生命跳動的瞬間。改革開放的春風在這里激蕩,秋天把水面涂上一層金黃,為河流增添了斑斕的色彩?!拔纳饺艘恢痹趭^戰(zhàn)、奮斗、奮爭,一直以一種不甘落后的的精神頑強追趕,努力跨越……”讀到結尾文章《跨越》時,頓覺河流豁然開闊,放眼望去,波瀾起伏景色壯觀?!翱缭?,在文山,將會形成一種多么巨大的發(fā)展力量。”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