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蘇 閩
(中鐵二十四局集團福建鐵路建設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13)
高速公路空心薄壁墩翻模模板設計及施工研究
汪 蘇 閩
(中鐵二十四局集團福建鐵路建設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13)
以具體工程為例,對各種高速公路空心薄壁高墩施工技術進行了比較,最終選定了翻模施工技術,并通過優(yōu)化模板設計,改進施工工序,很好地完成了主墩的空心薄壁高墩施工,取得了較好的施工效果。
高速公路,空心薄壁墩,翻模,模板
福建地處山區(qū),很多地方山高谷深,高速公路很大部分將以橋梁形式通過,同時會出現很多高墩。出于經濟性和安全性,很多高墩采用空心薄壁墩方式。而這些空心薄壁高墩,往往是控制工期的關鍵工程。
朝心崗1號大橋位于京臺高速公路福州段JTA3標內的MK111+227.5~MK111+763.5處,橋長536 m。本橋跨越一“V”形深谷,最高橋高達98 m,采用(37+65+37)m剛構連續(xù)梁形式跨越。主橋下部主墩為4.5 m×6.75 m鋼筋混凝土空心薄壁墩,左右側薄壁墩中心間距13.25 m,墩高分別為:左幅4號墩64 m,左幅5號墩59 m,右幅4號墩64 m,右幅5號墩58 m。本橋橋址地形復雜,不適于大型機械設備進場。
目前高墩施工一般采用翻模、滑模和爬模的施工方法。
翻模,采用大模板施工,一般由若干層模板組成一套翻模施工模板,以已經澆筑的墩身作為支撐主體,澆筑混凝土后,最上面的那層模板不拆,拆除下層的模板,用塔吊等工具將其提升至未拆模板的上層,以未拆模板為支撐,循環(huán)施工。
滑模,一般由模板系統(tǒng)、平臺系統(tǒng)、提升系統(tǒng)及施工控制系統(tǒng)組成。每次澆筑一層約30 cm厚的混凝土,待模板內最下層混凝土達到一定的強度后,提升系統(tǒng)將模板沿著已經澆筑好的混凝土表面向上提升約30 cm,循環(huán)施工。
爬模,由模板、爬升架和爬升設備組成,以已經澆筑的墩身為支撐,先澆筑混凝土,待其強度達到要求后,提升爬升架,將其固定,后再拆除模板,將其提升到下一施工部位,二者交替向上爬升,循環(huán)施工。
后兩者結構整體性較強、機械化程度較高,但是設備需求更大,翻模設備投入相對較小,操作更簡單,而且相對來說,混凝土表面質量會更好。因此,根據本工程特點、現場施工條件,以及本單位成熟的施工技術能力,本工程優(yōu)先選用了翻模施工方案。
根據設計,每套模板分3層,每層高2.25 m。施工時拆除底下2節(jié),采用塔吊提升至上部進行安裝,一次性澆筑4.5 m高的混凝土。和模板分2層、每層高度3 m的方案相比,由于每次可以多澆筑1.5 m混凝土,明顯更能加快施工進度。和模板分4層、每層高度1.5 m的方案相比,雖然同樣每次都可以澆筑4.5 m混凝土,而且模板投入會增大一些,但是后者多了一次拆裝的工序,因此施工速度會相對較慢,安全性相對也更差。
本空心薄壁墩的外形尺寸為4.5 m×6.75 m,為方便施工,側模板短邊采用整體單塊模板,而長邊采用2塊模板拼接,因此外模由6塊模板組成。內模由于有倒角,為方便施工,內模分割成10塊模板,4個倒角各1塊,短邊各1塊,每個長邊分割成2塊,見圖1。
外模:面板采用6 mm的Q235鋼板。長邊模板豎肋采用10號槽鋼,間距30 cm;橫肋采用雙根][14號槽鋼焊接于模板上。拉桿采用4根精軋螺紋鋼,橫向間距125 cm,豎向間距75 cm;短邊模板背楞采用雙根][14號槽鋼,拉桿采用1根精軋螺紋鋼;法蘭采用-16×100扁鋼。
內模:面板采用5 mm的Q235鋼板。長邊模板豎肋用6號槽鋼,間距30 cm;橫肋采用雙根][12號槽鋼焊接于模板上。拉桿采用4根精軋螺紋鋼,間距125 cm;短邊模板背楞為雙根][12號槽鋼。
4.1 混凝土側壓力計算
混凝土采用塔吊提升澆筑,振搗方式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混凝土灌注速度取1.5 m/h,一次混凝土澆筑高度為4.5 m,施工氣溫平均值25 ℃。則所澆筑的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側壓力計算公式為:F=0.22γct0β1β2v1/2,hy=F/γc。
其中,F為新澆筑混凝土對模板的最大側壓力,kN/m2;γc為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t0為新澆筑混凝土的初凝時間,h,按10 h來確實計算;v為混凝土的澆筑速度,m/h;H為混凝土側壓力計算位置處至新澆筑混凝土頂面的總高度,m;β1為外加劑影響修正系數,不摻外加劑時取1.0;摻具有緩凝作用的外加劑時取1.2;β2為混凝土坍落度影響修正系數,當坍落度小于100 mm時,取1.10;坍落度不小于100 mm時,取1.15。
安全系數取1.5,則F=93×1.5=139.5 kN/m2。
混凝土側壓力示意圖見圖2。
4.2 面板的檢算
面板由橫肋和豎肋支撐,橫肋間距75 cm;豎肋間距為30 cm;lx/ly=300/750=0.4,可按雙向板計算,其中l(wèi)x,ly分別為板的短邊和長邊。
4.2.1 強度驗算
選用板區(qū)格中三面固定、一面簡支的最不利受力情況進行計算:
取1 mm寬的板條作為計算單元,求板的最大彎矩為:
q=F×l=0.139 5×1=0.139 5 N/mm。
Mmax=0.083 6×0.139 5×1×300×300=1 050 N·mm。
面板的截面系數:Wx=1/6bh2=1/6×1×62=6 mm3。
應力為:σmax=Mmax/Wx=1 050/6=175 N/mm2。
則σmax=175 N/mm2 滿足要求。 4.2.2 撓度驗算 fmax=Kf×F×l4/B0。 F=0.139 5 N/mm2。 B0=Eδ3/12(1-μ2)=2.1×105×63/12×(1-0.32)=41.5×105N·mm。 fmax=0.002 58×0.139 5×3004/(41.5×105)=0.7 mm≤[W]=1 mm。 滿足要求。 4.3 豎肋的檢算 [10號槽鋼參數:Wx=39.7 cm3,Ix=198 cm4,A=12.7 cm2。 4.3.1 強度驗算 h=300 mm,L=750 mm。 q=F×h=0.139 5 N/mm2×300 mm=41.85 N/mm。 Mmax=0.125×q×l2=0.125×41.85×1 0002=5 231 250 N·mm。 應力為:σmax=Mmax/(γx×Wx)=5 231 250/(1×39.7×103)=132 N/mm2 滿足要求。 4.3.2 撓度驗算 豎肋按簡支梁計算撓度。 fmax=5ql4/(384EI)=5Fl1l4/(384EI)≤[W]。 fmax=5×0.139 5×300×1 0004/(384×2.1×105×198×104)=1.3 mm≤[W]=2 mm。 滿足要求。 4.4 橫肋的檢算 2×[14號槽鋼參數:Wx=161 cm3,Ix=1 127 cm4,A=37.02 cm2。 4.4.1 強度驗算 h=750 mm,L=2 023 mm。 q=F×h=0.139 5 N/mm2×750 mm=105 N/mm。 Mmax=0.125×q×l2=0.125×105×2 0232=53 714 443 N·mm。 σmax=Mmax/(γx×Wx)=53 714 443/(1×436×103)=123 N/mm2 滿足要求。 4.4.2 撓度驗算 背楞為兩端帶懸臂的連續(xù)梁。 fmax=5×105×2 0234/(384×2.1×105×4 788×104) =2.3 mm≤[W]=3 mm。 滿足要求。 4.5 拉桿螺栓檢算 P=F×A=139 500 N/m2×2.023 m×1 m=311 085 N。 σ=p/A=311 085/(3.14×0.012 52×106)=635 MPa≤[σ]=785 MPa。 滿足要求。 5.1 施工工序 空心薄壁墩翻模施工工序:施工準備→承臺找平→安裝實心段模板→澆筑墩身→接長墩身鋼筋→安裝模板及作業(yè)平臺→安裝攬風繩→分層澆筑墩身混凝土→混凝土養(yǎng)護→下一循環(huán)施工→至墩頂設計標高。 5.2 施工要點 5.2.1 控制測量 由于墩身很高,施工節(jié)段很多,因此不但要確保墩身位置準確,更要確保墩身的上下垂直度準確,確保誤差控制在規(guī)范允許的范圍。承臺施工完后,準確放出墩身的十字線和結構控制線。實心段墩身模板安裝好后,重新測量復核模板的安裝位置、幾何尺寸、中心線及垂直度,確保誤差滿足規(guī)范要求。每施工一節(jié)墩身,都要對安裝好的模板進行測量復核,直至墩身施工完畢。 5.2.2 鋼筋安裝 為提高鋼筋的利用率,減少鋼筋的下腳料,加工墩身鋼筋主筋采用9 m長的鋼筋,從中間用切割機切斷,剛好分成2段4.5 m的鋼筋。鋼筋全部在鋼筋加工場內集中下料加工,運至現場用塔吊提升至墩身工作面安裝。主筋采用機械連接施工工藝,施工過程要控制好鋼筋的機械連接施工質量。 5.2.3 模板施工 模板在專業(yè)廠家進行生產,加工完成后在廠家試拼,待驗收合格后方可進場。由于鋼模數量較大,進場后要按規(guī)定支墊牢固、堆放整齊,避免其產生變形。模板拆裝均用塔吊完成。模板安裝前應清理干凈、涂刷脫模劑。模板在安裝好后,測量確定其位置符合設計要求,再進行加固。模板要固定牢固,避免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發(fā)生脹模、跑模等現象。在施工過程中應經常檢查拉桿的螺栓螺帽是否存在滑絲松動現象,如有應該及時更換。 5.2.4 澆筑混凝土 混凝土施工縫要做好鑿毛。30 m以下采用泵車澆筑混凝土,30 m以上采用塔吊澆筑混凝土。混凝土在攪拌站拌制,用罐車運送至現場。每層澆筑厚度30 cm,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炷翝仓戤吅螅凉げ?,安裝自動噴淋設施,加強養(yǎng)生。 經過施工,本橋主墩4個墩身平均施工速度達到了1 m/d,為提前完成墩身施工計劃奠定了基礎。由此可知,翻模施工是一種技術成熟、成本較低、工期短、操作簡單、安全性較高、經濟效益較好的可靠施工方法,適用于地形復雜、施工條件困難、大型設備無法進場的高墩工程施工。 [1] 劉明威.工程力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 [2] 葉見曙.結構設計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3] 孫訓芳.材料力學[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4] JTG/T F5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S]. [5] 田克平.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T F50-2011)實施手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6] 王 凱.空心薄壁墩施工工藝探討[J].交通世界,2011(7):200-201. [7] 王愛軍,劉文兵.淺議翻模在高速公路薄壁空心高墩施工中的應用[J].安徽建筑,2011(4):73. [8] 馬永輝.高墩翻模施工技術要點[J].中華建設,2011(11):130-131. [9] 李 博.高速公路橋墩平臺式翻模施工相關技術[J].交通世界,2012(9):188-189. [10] 陳永堃,尹基德.西田特大橋高墩施工技術[J].國防交通工程與技術,2004(3):70-71. [11] 王景遠.空心薄壁高墩翻模施工工藝[J].天津市政工程,2008(1):30-72. [12] 余天慶.翻模技術在橋梁高墩施工中的應用[J].橋梁建設,2009(1):67-69. [13] 李曉東.翻模施工在西長風高速公路薄壁空心高墩中的應用[J].河北企業(yè),2010(6):72. [14] 陳 宇.論高速公路橋梁高墩臺施工方法和控制對策[J].建材與裝飾,2010(7):262-263. [15] 李金亮.高速公路橋薄壁空心高墩翻模施工技術[J].山西建筑,2010,36(9):326-327. Research 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hollow thin-walled pier rolling over formwork WANG Su-min (FujianRailwayConstructionLimitedCompany,ChinaRailway24thBureauGroup,Fuzhou350013,China) Taking specific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compare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all kind of highway hollow thin-walled pier, finally selected the rolling ove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by optimizing template design,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well completion of the hollow thin-walled high pier construction of main pier, obtained better construction effect. highway, hollow thin-walled pier, rolling over, template 1009-6825(2014)13-0179-03 2014-02-21 汪蘇閩(1975- ),男,工程師 U445 A5 施工工藝
6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