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萍+嚴毅+周慶宏
作者簡介:羅麗萍(1967—),女,云南昆明人,主要從事園林園藝方面的研究工作。
通訊作者:周慶宏(1970—),男,上海人,博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類、種植業(yè)及森林保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圖分類號:S2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5007202
1引言
球花石楠(Photinia glomerata Lindl.)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6~10m,主產(chǎn)于云南昆明、嵩明、尋甸、武定、祿勸、易門、石林、景東、新平、洱源、雙柏、寧蒗、鶴慶、麗江、德欽、香格里拉、文山、西疇、屏邊等地,四川也有分布,是云南重要的鄉(xiāng)土樹種之一。球花石楠樹冠圓形,枝繁葉茂,初春嫩葉鮮紅,春末白花點點,秋冬紅果累累,具有極強的觀賞價值。筆者就近兩年來對球花石楠育苗技術經(jīng)驗進行歸納總結,以期為冬櫻花樹種推廣及苗木生產(chǎn)提供參考。
2球花石楠的主要特性
2.1形態(tài)特征
球花石楠是薔薇科(Rosacea)石楠屬(Photinia Lindl) 木本植物,常綠小喬木,高可達4~6m,樹冠球形,干皮塊狀剝落。幼枝綠色或灰褐色,光滑,單葉互生,厚革質(zhì),長橢圓形至倒卵狀橢圓形,長9~22cm,寬3~6.5cm,先端突漸尖,基部圓或楔形,邊緣疏生具腺細鋸齒,葉脈羽狀,側(cè)脈25~30對,葉表面綠色,幼葉紅色,中脈微具毛,葉柄粗壯,長2~4cm。頂生復傘房花序,花兩性,花部無毛,花白色,冠徑6~8mm,雄蕊20枚,內(nèi)外兩輪,與花瓣近等長。梨果,球形,徑5~6mm,熟時紅色,后變紫紅,光亮,萼宿存,種皮會自裂?;ㄆ?~5月,果熟10月。由于它具有較高的園林觀賞價值,因而在昆明市具有較高的開發(fā)潛力和市場前景,目前已被列為云南省城市重點綠化苗木樹種。通過野外觀察和室內(nèi)試驗測試相結合的方法對球花石楠的生態(tài)適應性及組織培養(yǎng)方案與相應技術開展了試驗研究,重點對其在不同的光照和水分處理條件下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指標及光合、蒸騰特性來進行量化測定,歸納出球花石楠生長與光照、水分、土壤等生態(tài)因子的相關性,從而為它的栽植、養(yǎng)護和管理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jù)和定量分析指標。研究表明,球花石楠為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抗寒力不強,喜光也耐蔭,對土壤要求不嚴,以肥沃濕潤的砂質(zhì)土壤最為適宜,萌芽力強,耐修剪,對煙塵和有毒氣體有一定的抗性。
2.2生長習性
冬櫻花喜濕暖的氣候,成年植株有較強的耐寒能力;喜充足的陽光,但有一定的耐陰性;喜濕潤環(huán)境,耐干旱,但忌積水;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壤土,耐鹽堿。喜溫暖濕潤氣候和充足陽光,耐寒、耐旱,在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上生長良好,苗期怕強光。種子有休眠特性,需低溫沙藏,低溫處理的種子發(fā)芽率達90%以上。實生苗4~5年產(chǎn)蕾。播種繁苗后勤除雜草、科學追肥,培育1年即可出圃。
3種子繁育技術
3.1采種
繁殖以播種為主,亦可用扦插、壓條繁殖。球花石楠種子在10~11月份采種。將果實堆放搗爛漂洗,取籽晾干,層積沙藏,至翌春播種,注意澆水、遮蔭管理,出苗率高。扦插于梅雨季節(jié)剪取當年健壯半熟嫩枝為插穗,長10~12cm,基部帶踵,上部留2~3葉片,每葉剪去2/3,插后及時遮蔭,勤澆水,保持床土濕潤,極易生根。南方以球花石楠為綠籬,常直接插條營成。
3.2貯藏
貯藏時先在容器(瓷缸或木桶)底鋪1層10cm的清水砂(砂的濕度以手捏可成團為好),然后在砂的上面鋪1層種子蓋1層砂(種子厚度1~2cm、蓋砂的厚度3~5cm)如此循環(huán),最后在種子面上露蓋1層厚5~6cm的清水砂,一般1個月檢查1次,主要檢查砂的濕度和種子的種質(zhì)情況。檢查時將種子從砂中篩出,如發(fā)現(xiàn)干燥則及時淋水或噴水補濕。
3.3催芽
球花石楠種子細小,無需催芽,可直接播種。
3.4播種
整地力求細致,播種方式以撒播為宜。頭年秋冬深耕耙平,放餅肥1500kg/hm2,翌春播種前整平碎土,清除雜草、雜物、石塊,噴施0.3%甲醛溶液進行土壤消毒(噴藥后用塑料薄膜覆蓋24~48h),然后開溝作床,床寬1.0~1.2m,溝距30cm,溝深25cm,以1~2月中下旬播種為宜。播種時先在床鋪上3cm左右的黃心土壓平,然后將種子均勻地播在苗床,種子間距2~3cm,再用草木灰、腐殖土與黃心土1∶1∶2拌勻覆蓋于種子上面(覆蓋厚度約1.5cm),稍加壓緊即可。播種量為150kg/hm2,成苗率90%,平均苗高45cm,最高苗達52cm,產(chǎn)苗90萬株/hm2。為有利保溫保濕,在苗床上塑料薄膜搭弓棚覆蓋。
3.5圃地選擇
圃地選擇是否得當,直接影響苗木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由于球花石楠幼苗期較耐蔭,空氣濕度要求在70%以上,因此,必須選擇坡度平緩、土層深厚、肥沃、排灌條件好、交通便利的半陰或半陽坡的耕作土地。
3.6播種后期管理
搭建遮蔭棚種子播種后約30d可發(fā)芽,35d左右幼苗可全部出土;當30%~40%幼苗出土時應揭去草席或農(nóng)作物秸稈;幼苗全部出土后揭去塑料布,搭建牢固的遮蔭棚,蔭棚高度為0.8~1.0m,一般使用遮光率50%~75%的遮蔭網(wǎng),以防止日光灼傷幼芽。為防止雜草滋生和土壤板結,在苗生長期間每月松土除草2~3次,除草的具體措施為株間拔草。為提高苗木成活與成苗率,促使苗木長勢良好,在苗木生長過程中要適宜施肥和澆水。
3.7移植營養(yǎng)袋
苗木長到8~10cm后,把長勢良好的苗木移栽到事先裝好土壤(紅土和本土混裝)的營養(yǎng)袋內(nèi),澆足水分后,苗床塔1.0~1.2m拱棚,蓋上薄膜和遮光網(wǎng),兩周后揭開薄膜,繼續(xù)用遮光網(wǎng)遮蓋6d后,施肥1~2次,第1次于5月上旬,施用2%的腐熟的枯餅肥水;第2次于6月上旬,施0.5%尿素溶液;第3次于7月下旬,施3%的餅肥水;第4次和第5次分別于9月上旬和下旬,施1%尿素稀釋液;為促使苗木早日木質(zhì)化,施少量鉀肥,提高苗木防凍抗寒能力。伏天一般每隔1周澆水1次,以澆透根基為原則。林木幼苗均怕水漬,圃地內(nèi)澇積水,易導致幼苗根系呼吸受阻而爛根死亡。為此,應經(jīng)常采取措施使圃地內(nèi)排水暢通和畦面平整。
3.8病蟲害防治
立枯病在4~6月多雨時期易發(fā),為害幼苗,基部腐爛。防治方法:使苗床平整,排水良好;進行土壤消毒處理,可用硫酸亞鐵225~300kg/hm2,磨細過篩,均勻撒于畦面,發(fā)病后可用多菌靈或托布津500倍液進行防治,每隔2~3d防治1次,連續(xù)3次即可抑制病害擴散蔓延,但也要及時把病株拔除。蟲害苗期有螻蛄、地老虎等為害嫩莖,可用2.5%敵百蟲粉拌毒餌誘殺。
3.9定植
定植時間在6~10月。一年生苗,株行距35cm×35cm或40cm×40cm為宜,每畝約3000株。種苗移栽時,要小心除去包裝物或脫去營養(yǎng)杯,保證根系土球完整,定點挖穴,用細土堆于根部,再覆土至苗木根部原有土痕,將苗輕輕上提,并使根系舒展,輕輕壓實,踏緊填土,再覆土至滿穴,栽植深度以較原根入土部分深4~7cm為宜。栽后及時澆透定根水。
3.10園林用途
樹冠圓整,葉片光綠,初春嫩葉紫紅,春末白花點點,秋日紅果累累,極富觀賞價值,是著名的庭院常綠綠化樹種,抗煙塵和有毒氣體,且具隔音功能,同時,作為森林防火隔離帶的理想樹種之一。
參考文獻:
[1] 孫時軒.林木育苗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
[2] 黃云鵬.林木栽培技術[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7.
[3] 肖建忠.林木育苗百問百答[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5.
[4]佘遠國.園林植物栽培與管護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
[5]龍雅宜.園林植物栽培手冊[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4.
[6]黃照愿.科學施肥[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
[7]莫建初.城市綠化害蟲防治[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