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松縣職教中心來自單親、失親、特困、留守家庭的學生占到了三分之一,許多孩子厭學,自控能力差,有各種不良習慣。對這樣的孩子該怎樣進行教育,他們每天都在琢磨,一個孩子一個孩子地琢磨。
一
2013年春季的一天,一位白發(fā)皤皤的老奶奶帶著她的孫子,從百里之外的鄉(xiāng)下風塵仆仆來到位于白山市撫松鎮(zhèn)的縣職教中心。她拉著老師的手傾訴說,孩子的父母離異了,都不管孩子。孩子剛上初中二年級,不正經(jīng)念書,到處亂跑,孩子的爺爺有病,他們實在管不了了。聽說學校管得好,還能教孩子學本事,她就把孩子“押”來了。學校的老師跟奶奶解釋,初中沒有畢業(yè)的孩子按規(guī)定學校是不能接收的。但奶奶說什么也不聽,扔下孩子就走了。
校長馬紅潤向我們介紹說,這種情況不是個別的,現(xiàn)在學校中有被以各種方式、各種理由送來的初中未畢業(yè)的學生40多人,都是放棄了初中學業(yè),在社會上游蕩,學校抓不著,家長管不了的孩子。對這些孩子馬校長他們很難辦,按學籍管理規(guī)定,初中未畢業(yè)的學生是不能注冊的,等于學校接收了“黑學生”,但又推不出去,作為教師也不忍心再讓他們回到社會上游蕩。
馬校長說,這些年的生源構成越來越復雜了,“問題學生”明顯增多。撫松縣職教中心現(xiàn)有注冊學生900多人,其中來自單親、失親、特困、留守家庭的學生占到了三分之一,許多孩子厭學,自控能力差,有各種不良習慣。
對這樣的孩子該怎樣進行教育,馬校長說,他們每天都在琢磨,一個孩子一個孩子地琢磨。
二
每年秋季新生開學后,學校分管學生工作的李虎副校長都要帶領政教處的老師和班主任忙活一件事情——建立“重點幫扶生檔案”。他們通過召開家長會、到學生家訪問、與學生畢業(yè)學校溝通、與學生家庭所在街道居委會聯(lián)系等多種途徑,詳細了解每個新生的家庭情況和個人成長情況,把家庭經(jīng)濟特別困難的、來自單親或失親家庭并且缺少親屬照顧的、犯過錯誤并有嚴重不良習慣的三類學生“篩選”出來作為重點幫扶生,然后組織學校教師每人志愿“認領”1~2名重點生承擔“包?!必熑危蠋熛日J,干部后認,學校領導兜底。在2013年的重點幫扶名單上,我們看到馬紅潤校長包保了兩個孩子,一男一女。她說,“我是兒女雙全,幸福美滿!”
包括校長在內(nèi),每個“包?!闭叨家炗喴环莩兄Z書,其中規(guī)定了十幾項責任,包括每天與學生至少溝通一次,每周至少與學生談心兩次,與家長經(jīng)常溝通,保證學生每天的溫飽,及時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學生生病要第一時間送醫(yī)治療和陪護,隨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等等。
馬校長說,老師們很不容易,學校的包保制度實際上是讓老師和他們的家庭一起承擔了“領養(yǎng)”學生的責任。根據(jù)近3年的不完全統(tǒng)計,學校平均每位老師和他們的家庭每年花在包保學生身上的費用都超過了1000元。這在收入比較低的山區(qū),是筆不小的支出。
當然,對這些學生而言,最重要的不僅僅是經(jīng)濟上的照顧,而是心靈上的撫慰。馬校長說,這些學生都是缺少父母關心和家庭溫暖的孩子,他們最渴望的是關愛。所以,在承諾書上的第一條,就是要向?qū)W生經(jīng)常說:“孩子,老師愛你!”
三
王林艷被馬校長稱為“我們的首席班主任”。她帶過的焊接班是清一色男生,在全校是最不好管理的班級,但在她的調(diào)教下,成了非常團結和上進的班級,畢業(yè)時全班43名學生沒有一個流失。有一位姓曲的孩子,雙親離異又都各自建立了家庭,對他關心很少,入學后每個月僅有親屬給的100元生活費。為了讓小曲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每到雙休日和節(jié)假日,王老師就把他帶到家里吃住,天冷了送給他羽絨服,天熱了為他買新衣服。發(fā)現(xiàn)小曲還沒有戶口,王老師就和愛人一起反復地跑鎮(zhèn)里、縣里為孩子補辦了戶口。畢業(yè)時,平時很少言語的小曲來到王老師家,問老師能不能讓他叫一聲“媽媽……”,師生倆也是母子倆相擁而泣。
馬校長說,學校的班主任都是既當老師又當媽。劉躍霞老師從2001年就擔任班主任,在學生中有很高的威望,許多難管的孩子在她面前都很聽話,劉老師說她沒有什么特別的法子,
就是把每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她的邏輯是“哪有孩子總氣媽的?!眲⒗蠋煱嗌嫌袀€叫晶晶的女孩子,初中時父親離家出走了,母親外出打工,就把她送到學校。剛來時晶晶很孤僻,不愿跟同學交往,也拒絕老師的關心。有一次她得了傳染病需要隔離,劉老師就在自己的家里騰出一個房間專門讓她住,每天為她燒菜做飯買藥打針,晶晶的病好了,人也變了。一段時間班級的教室和衛(wèi)生分擔區(qū)每天都被人打掃得干干凈凈,原來都是晶晶悄悄干的。她說,“看到班級很整潔,老師就會開心,我就想讓老師天天開心。”
班主任孫錦玲老師曾教過一個姓劉的孩子,他10歲時父親出車禍身亡,母親患有智障。由于家庭的原因,小劉不愿意與人接觸,還染上了很嚴重的網(wǎng)癮,幾次離校出走,老師又幾次把他從網(wǎng)吧找回來。為了幫他戒掉網(wǎng)癮,孫老師就天天把他帶在身邊,鼓勵他講話,聽他傾訴,并跟他約定如果三天不上網(wǎng),就允許他在老師家中上兩個小時的網(wǎng),后來不上網(wǎng)的時間延長到了一周、兩周、一個月,小劉終于戒掉了網(wǎng)癮。有一天,一位老師高興地告訴孫老師說,這天在公交車上她碰見了小劉,從來都是冷漠對人的他竟然主動向老師問好,給老師讓座了!
四
真誠的愛和嚴格的管理相輔相成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學校在當?shù)匾浴肮艿脟馈敝Q,有些家長就是沖著這一點才把孩子送到學校的。幾年來,學校堅持實行“封閉式”管理,有一套嚴格的制度,平時未經(jīng)班主任同意并報政教處備案不準許學生離開校園。白天和晚上,都有值班干部在校園巡查,不留死角,確保第一時間處理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李虎副校長稱之為“嚴看死守”。
封閉式管理的重點環(huán)節(jié)是晚寢和宿舍。學校為舍務管理配備了責任心最強的老師,6個人3班倒和學生同吃同住。學校領導輪流值宿,每天晚前有碰頭會,每天早上有交接會。
學校聘請了縣公安局副局長為學校法制副校長,經(jīng)常邀請公安和法院系統(tǒng)的同志給學生做法律講座、講解案例,用生動的實例讓孩子們知法、守法、敬法。
如何把老師的“嚴看死守”變成學生的自覺行動和良好習慣,學校動了很多心思。新生入學的第一門功課是學習“一日常規(guī)”,從起床開始到晚寢入睡,對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要求學生要嚴格遵守。在政教處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會在校園中設立了30多個執(zhí)勤崗,學生們輪流擔當執(zhí)勤生,糾正違反學校規(guī)定的行為,每天進行評選,每周公布評選結果,對好的班級和學生提出表揚,差的提出批評。整個校園的衛(wèi)生清潔工作都是由學生們自己承擔的,無論是宿舍、教室,還是走廊、運動場,都清掃得干干凈凈,每個走進校園里的人都對此印象很深。
五
在教學樓的二樓,有一間房間裝修得很溫馨,這是學校的心理室。有兩名受過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的教師輪流在這里值班,為學生做心理輔導。值班的奚老師告訴我們,學生們可以通過網(wǎng)絡、手機、信箱等途徑和老師預約。開始時來的學生不多,現(xiàn)在情況有了很大轉(zhuǎn)變,一些學生會主動找上門來尋求幫助。
奚老師說,實際上她和同事做的最多的就是傾聽。十五六歲的孩子對很多事情似懂非懂,逆反心理大,不能讓他們把負面情緒聚集在心里形成疙瘩,讓他們宣泄出來是最重要的。所以,學校做了一項規(guī)定:所有的老師都要學會做“傾聽者”。為此,學校多次請心理專家給老師們傳授“與學生交朋友的藝術”“傾聽的藝術”。
通過“傾聽”,馬校長他們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都認為父母是不愛自己的,有的對父母和家庭很排斥,甚至有敵意。要解開這些孩子的心結,工作要延伸到孩子的家里去。
每年學校都要組織一次全體學校領導和教師參加的家訪活動,大家分片包干對重點學生的家庭進行訪問。2013年,他們訪問了138戶學生家庭,今年年初訪問了150戶。學校老師們集資購買了大米、面粉、豆油等生活用品,送給困難家庭。學校對家長們提出的同一個要求就是要對孩子經(jīng)常說:“媽媽愛你!”“爸爸愛你!”
有一個男生曾因為父親經(jīng)常打罵他而絕望地割過腕,平時很少回家。家訪中,學校發(fā)現(xiàn)他母親常年有病臥床,家里還有身體不好需要照料的爺爺奶奶,父親也很不容易。老師們不但給他家送去了慰問品,還跟他父親做了很深入的交流,介紹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打罵孩子的危害。父親的態(tài)度因此發(fā)生了很大轉(zhuǎn)變,父子倆逐步恢復了感情,全家人又變得其樂融融。
六
馬校長把他們的工作叫做“喚醒教育”——喚醒孩子們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對社會的責任之心、對人生和未來的自尊和自信、對勞動和職業(yè)的熱愛和向往。在一年級,各班級都要開展“感恩父母”主題班會活動,每個學生都要講一件父母親所做的最讓自己難忘的事情,都要給父母寫一封“感恩家書”,每到假期都要做一件對父母有意義的事情。在二年級,每個學生都要做一次志愿者,到當?shù)鼐蠢显捍驋咝l(wèi)生、種花種菜、陪老人們聊天、為老人們表演節(jié)目,參加長白山旅游節(jié)表演、社區(qū)護綠、交通服務等公益活動,隨老師到村屯送教下鄉(xiāng)。在學校的食堂、實習基地設置了“員工體驗崗”,上崗的同學要像員工一樣按崗位要求工作,并獲得一定的報酬。在三年級,每個同學都要走入企業(yè)參加頂崗實習,學習崗位技能,熟悉企業(yè)文化,體驗職業(yè)角色。
學校提出建設“快樂校園”,讓校園中歌聲不斷、笑聲不斷。每周都有學生們自己組織的主題文化活動,棋類爭霸賽、百米飛人賽、演講比賽、拔河比賽、籃球賽、書法繪畫賽、十大歌手賽等成了校園中的品牌項目。其中影響最大、參與人數(shù)最多的是每月一次的全校班級合唱比賽,每個班級的師生悉數(shù)登臺,整齊嘹亮的歌聲響徹校園,成為撫松鎮(zhèn)老百姓津津樂道的一大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