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東+高開升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鞍山市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突出特色,充分發(fā)揮“一座鋼城、兩代雷鋒”優(yōu)勢,將學習郭明義與弘揚焦裕祿精神結合起來,組織全市11280個基層黨組織和23萬名黨員廣泛開展“郭明義在行動”活動,把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人格化、具體化、形象化,在學習楷模中提升境界,轉變作風,扎實推進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
培育為民情懷
“有益于黨和人民的事,我就要天天做”,體現(xiàn)了郭明義的執(zhí)著精神。鞍山市將這種執(zhí)著精神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教材,通過“學習郭明義、弘揚焦裕祿精神、踐行‘三嚴三實要求”系列活動,培育黨員干部的為民情懷。
按照活動要求,市委常委班子帶頭到鞍鋼一線、郭明義工作室參觀學習,與郭明義座談,感受榜樣力量,強化群眾觀點。組織黨員干部觀看《焦裕祿》《郭明義》等8部電影,邀請焦裕祿女兒焦守云作學習焦裕祿精神專題報告。在全市范圍內(nèi)開展學習郭明義大討論,選樹全國優(yōu)秀人民警察馮志國、優(yōu)秀社區(qū)黨組織書記高紅軍等“身邊的郭明義”200多名。
市級領導輪流接待上訪群眾,解決群眾訴求;各級領導干部深入基層,廣泛了解社情民意;每名黨員領導干部人手一本民情日記,隨時記下群眾所想、所需、所盼。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郭明義愛心團隊”回信的消息傳遍鋼城大街小巷。全市黨員干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10萬余名在職黨員以郭明義為榜樣,走進社區(qū),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去年以來,通過深入基層,共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20余萬件(次)。
鍛造務實作風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一個行動抵過萬句口號”,體現(xiàn)了郭明義的務實精神。鞍山市將這種務實精神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指南,堅持查找問題同郭明義對照、整改問題向郭明義看齊、轉變作風與郭明義同行,鍛造黨員干部的務實作風。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鞍山市委、市政府統(tǒng)一思想、立行立改,不提新口號、只吹進軍號。調整產(chǎn)業(yè)結構,八大新興產(chǎn)業(yè)集群齊頭并進;完善政績考核辦法,引導干部務實干事;下放106項審批權限,審批時間由上百天縮短至幾十天……一件件推動鞍山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實事落地有聲,成效顯著。解決民生問題,更是“實”字當頭。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全市先后投入20多億元,重點改善教育、就業(yè)、社保、生態(tài)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事,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作風一轉氣象新。在“共產(chǎn)黨員先鋒工程”中,廣大黨員干部對照先進求真務實,爭當改革、發(fā)展、惠民、服務、黨建五個先鋒,在全市形成了想事做事成事的濃郁氛圍。
樹立清廉形象
“享樂主義的生活不可能帶來幸福,只能帶來空虛”,體現(xiàn)了郭明義的自律精神。鞍山市將這種自律精神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標桿,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像郭明義一樣,“物質生活向低標準看齊,精神生活向高層次看齊”,樹立黨員干部的清廉形象。
全市廣大黨員干部以雷鋒、焦裕祿、郭明義等先進人物為鏡,以中央八項規(guī)定和省委十項規(guī)定為鏡,從嚴從實找準理想信念、宗旨意識、作風形象方面存在的問題,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鞍山市委、市政府辦公樓建于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比較簡陋,一些黨員干部多次建議重建。如今,這筆資金最終被用于更迫切需要解決的民生問題。在鱗次櫛比的高樓映襯之下,市委、市政府辦公樓已經(jīng)成為鞍山百姓心中最美的建筑。
教育實踐活動啟動以來,全市先后開展“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文山會海、檢查評比泛濫”“多占辦公用房、濫建樓堂館所”等11項專項整治工作。截至目前,會議、文件和考核評比大幅精簡,“三公”經(jīng)費壓縮31%,清理辦公用房近20萬平方米,清理清退公車129輛,節(jié)慶論壇展會、公費出國減少了近一半,全市呈現(xiàn)出風清氣正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