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云南東川播卡金(銅)礦區(qū)輝綠(輝長)-鈉長巖系巖相學及其成礦意義

        2014-08-02 03:57:13,,,3
        地質學刊 2014年4期
        關鍵詞:鈉長石東川綠泥石

        ,,,3

        (1.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江蘇南京210046; 2.南京地質調(diào)查中心,江蘇南京210016; 3.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江蘇南京210007)

        云南東川播卡金(銅)礦區(qū)輝綠(輝長)-鈉長巖系巖相學及其成礦意義

        董長春1,2,舒良樹1,顧連興1,3

        (1.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江蘇南京210046; 2.南京地質調(diào)查中心,江蘇南京210016; 3.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江蘇南京210007)

        云南播卡金(銅)礦床構造上位于小江斷裂西側,新近勘查工作表明,其金(銅)礦體的賦存于輝綠(輝長)-鈉長巖系有密切的成因聯(lián)系。進一步研究表明,除構造控礦因素外,巖漿熱液中堿金屬元素(K、Na)的活動交代也是金(銅)礦床形成的重要因素。

        巖相學;礦床成因;鈉長巖;金(銅)礦;播卡;云南東川

        0 引 言

        云南東川播卡金(銅)礦田位于云貴高原北部,與四川省會東縣隔(金沙)江相望。長期以來,前人對“東川銅礦”有較系統(tǒng)的研究(冉崇英,1983;華仁民,1989;王林江等,1989;李志偉,1992;李志群等,1994;張學誠等,1994;薛步高,1995;龔琳等,1996;何毅特,1996;何國朝等,1997;薛步高等,1997;陳和生,1998;蔣家申,1998;曹德斌,1999;黃永平等,1999;邱華寧等,2002),而在金礦找礦方面缺少重大突破。20世紀90年代,隨著勘查程度的深入,東川播卡地區(qū)的金礦找礦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相繼探明和發(fā)現(xiàn)了新山、馬家溝、蔣家灣、七角地和小水井等金礦段。迄今為止,已有不少學者對該區(qū)金(銅)礦進行了相關的地質研究(張翼飛,2003;李志偉等,2003;應漢龍等,2004;薛步高,2005;程輝明等,2005;張學誠等,2006;潘含江等,2008;吳富強等,2010,2012),通過已知礦段的地質特征分析和對比,探討了礦床的物質來源、巖漿活動、金的地球化學行為、礦床形成的構造環(huán)境等,并據(jù)此圈出了若干找礦遠景地段。隨著勘查與科研工作的不斷深入,逐漸認識到區(qū)內(nèi)金(銅)多金屬礦床均與廣泛發(fā)育的侵入巖體有密切的成因聯(lián)系,常圍繞侵入巖體邊緣分布(程輝明,2005;柳玉龍等,2011;肖曉牛等,2012;鞠昌榮,2013)。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侵入巖體均為鈉質巖漿巖,從中心相鈉質輝長輝綠巖(輝綠鈉長巖)逐漸過渡到邊緣相角閃鈉長巖、黑云鈉長巖以及鈉長巖等,并普遍遭受碳酸鹽化(鐵白云石化和方解石化)、鈉長石化、硅化、絹云母化、黑云母化、白云母化和綠泥石化等次生蝕變作用,與金銅礦成礦關系緊密。因此,選取云南東川播卡礦田內(nèi)典型金(銅)礦床——新山—馬家溝金(銅)礦進行剖析,擬通過詳細的野外觀察和系統(tǒng)的巖相學和礦相學工作,對該礦床的成因進行探討,從而為進一步的礦化富集方式、成礦動力學機制等理論研究提供實際資料支撐。

        1 礦床地質概況

        云南東川播卡金(銅)礦在大地構造上主要位于攀西裂谷東枝,小江斷裂西側(圖1a)。區(qū)內(nèi)歷經(jīng)多期次構造運動,并發(fā)生多次構造作用疊加和改造,褶皺等變形構造復雜,斷裂構造主要由近NS向脆-韌性剪切斷裂帶和近EW向平移斷層組成,構成“棋盤格子”形態(tài)。

        圖1 播卡金(銅)礦礦區(qū)地質圖(圖a據(jù)薛步高,2005修改;圖b據(jù)礦山資料)1-上震旦統(tǒng);2-元古界昆陽群;3-區(qū)域輝綠(輝長)-鈉長巖系;4-角礫巖;5-逆斷層;6-向斜軸;7-倒轉背斜;8-鐵礦點;9-地名;10-銅礦點;11-金礦點;12-播卡礦區(qū);13-第四系;14-大營盤組;15-黑山組;16-落雪組;17-因民組;18-平頂山組;19-礦區(qū)輝綠(輝長)-鈉長巖系;20-金(銅)礦;21-剪切構造巖帶;22-推測剪切構造巖帶;23-逆斷層及編號;24-平移斷層及編號;25-實測及推測斷層;26-斷層角礫巖帶;27-勘探線號;28-礦權范圍

        礦區(qū)出露地層主要為中元古界昆陽群(圖1b,圖2),主要由一套淺變質的炭質板巖、細砂-粉砂巖、白云巖、白云質灰?guī)r和火山沉積巖組成。區(qū)內(nèi)巖漿巖常呈巖墻、巖脈或巖床狀產(chǎn)出,主要受逆沖-推覆構造控制,巖性往往從基性的鈉質輝綠巖過渡到中性的角閃鈉長巖、黑云鈉長巖,甚至鈉長巖等。分布范圍主要集中在播卡后山、安樂箐、小水井、小于田等地。其中尤以安樂箐輝綠巖,小水井、小于田輝綠(輝長)巖規(guī)模最大。

        播卡金(銅)礦礦床由近20條礦體組成,礦體呈薄層狀、透鏡狀在地表斷續(xù)出露,連續(xù)性較差。金(銅)礦體主要產(chǎn)在巖體上方和頂部旁側的炭質板巖中,少數(shù)產(chǎn)在巖體頂部。礦體一般呈似層狀、透鏡狀或脈狀產(chǎn)出,走向近SN,傾向近東,傾角20°~70°左右,與巖體的就位產(chǎn)狀相近(圖1b、圖2)。

        圖2 播卡金(銅)礦5800勘探線剖面圖1-大營盤組;2-黑山組;3-落雪組;4-因民組;5-平頂山組;6-輝綠(輝長)-鈉長巖系;7金(銅)礦;8-斷裂/推測斷裂;9-鉆孔號

        2 巖相學特征

        播卡金(銅)礦區(qū)侵入巖以鈉質輝綠巖為主,其次為鈉長巖、黑云母鈉長巖和少量角閃鈉長巖。經(jīng)鋯石定年,研究區(qū)出露的鈉質巖體成巖年齡約(785.5±8.1) Ma(未發(fā)表數(shù)據(jù)),屬新元古代晚期巖漿作用的產(chǎn)物。

        2.1 鈉質輝綠巖

        巖石常呈灰綠色-黑綠色(圖3a),嵌晶含長結構、交代凈邊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組成為斜長石(鈉長石)(>55%)和輝石(<15%)。次生蝕變礦物有次生角閃石、綠簾石、陽起石、綠泥石、碳酸鹽礦物、絹云母、黏土礦物和不透明礦物等。斜長石(鈉長石)大多呈板條狀或長柱狀,自形性較好,粒徑多介于0.6~1.8 mm之間,顆粒之間常搭成格架狀,輝石充填其間(圖3b、d)。這種斜長石應是巖漿中直接結晶的產(chǎn)物,其量約占巖石整體的55%以上。此外,巖石中暗色礦物及早期斜長石的斜長石化十分明顯,可見交代凈邊結構和港灣狀交代結構。電子探針分析結果表明,巖漿結晶的交代成因的2種斜長石幾乎全部為鈉長石(表1)。亦見斜長石的少量絹云母化、泥化和綠簾石化等。輝石單偏光鏡下呈無色,柱狀或粒狀。正高突起,干涉色2—3級??梢娸^大的輝石顆粒包裹板條狀長石之現(xiàn)象(圖3b、d)。粒徑介于0.3~2.0 mm之間,質量分數(shù)約為巖石整體的15%。蝕變較強烈(圖3c),常具次閃石化、綠簾石化、陽起石化和綠泥石化等。次生角閃石質量分數(shù)<5%,呈柱狀、針柱狀或纖維狀集合體,交代輝石。綠簾石為柱狀、粒狀或放射狀集合體,交代長石、輝石。陽起石較少,為長柱狀、針柱狀或纖維狀、放射狀集合體,交代輝石。此外,還發(fā)育少量綠泥石、碳酸鹽礦物、絹云母、黑云母和黏土礦物等。

        2.2 鈉長巖

        巖石呈灰白-淺灰色,半自形粒狀結構,塊狀構造(圖4a、c)。礦物組成主要為鈉長石(>90%),其次為黑云母(<5%),以及少量碳酸鹽礦物(<5%)、黏土礦物、絹云母、綠泥石和石英等次生蝕變礦物。鈉長石呈半自形,板條狀、柱粒狀或板柱狀。電子探針測試結果表明其為鈉長石(表2)。消光角小,正突起,An<10,可見鈉長石律雙晶。粒徑與巖石粒度有關,一般較均一(鈉長斑巖除外),粒徑較大者(中粗粒鈉長巖)約0.6~2.0 mm;粒徑較小者(中細粒鈉長巖)約0.1~0.5 mm。鈉長石質量分數(shù)一般占巖石整體的90%以上。蝕變較為明顯,主要為碳酸鹽化(圖4b、d),少量黏土化、絹云母化和綠泥石化等。黑云母質量分數(shù)<5%,呈小片狀、鱗片狀或微晶鱗片狀集合體,間雜分布于長石粒間,常被綠泥石交代。碳酸鹽礦物主要為他形,呈團塊狀或不規(guī)則狀充填于半自形的鈉長石之間,也可見少量小團狀或細脈狀的碳酸鹽礦物沿邊緣或裂隙交代鈉長石。絹云母主要為長石的蝕變產(chǎn)物,細小鱗片狀,呈星點狀分布于鈉長石表面,此外尚發(fā)育綠泥石、黏土礦物等。副礦物主要為鈦鐵氧化物,鋯石、磷灰石等少見。

        圖3 鈉質輝綠巖手標本及顯微照片a、b、d-BK146:播卡 6050線 B05-92,293 m,鈉質輝綠巖;c-BK23:播卡5750線 B11-5,492.60 m,黑云母化碳酸鹽化綠泥石化鈉長石化輝綠巖礦物代號:Px-輝石;Ab-鈉長石;Cal-碳酸鹽礦物;Chl-綠泥石

        表1 鈉質輝綠巖電子探針分析結果

        注:礦物代號:Amp-角閃石,Ep-綠簾石,Ab-鈉長石;質量分數(shù)單位為%

        表2 鈉長巖電子探針分析結果

        注:Ab-鈉長石;質量分數(shù)單位為%

        圖4 鈉長巖手標本及顯微照片a、b-BK57:播卡5800線B05-154,131.60 m,黑云母化綠泥石化鈉長巖;c、d-BK85:播卡 5800線 B06-170,465.00 m,硅化碳酸鹽化鈉長巖礦物代號:Qz-石英;Ab-鈉長石;Cal-碳酸鹽礦物;Chl-綠泥石

        2.3 黑云母鈉長巖

        巖石呈淺灰-青灰至暗灰色,有時略帶棕色,半自形粒狀結構,塊狀構造(圖5a、c)。礦物組成主要為斜長石(鈉長石)(>80%)和黑云母(<15%)。其次含有少量碳酸鹽礦物、綠泥石、黏土礦物、絹云母、綠簾石、石英和不透明礦物等。斜長石呈半自形,板條狀、柱粒狀或板柱狀。電子探針測試結果表明其為鈉長石(表3)。消光角小,正突起,An<10,可見鈉長石律雙晶。粒徑多介于0.3~1.5 mm。顆粒之間常搭成格架狀,黑云母分布其間(圖5b、d)。鈉長石質量分數(shù)一般占巖石整體的80%以上。黑云母質量分數(shù)常小于15%,呈小片狀或小片狀集合體,較均勻地分布于長石粒間,根據(jù)其產(chǎn)出特征可將黑云母分為2類:一類為原生黑云母,多為淺棕-棕色,呈片狀或小片狀集合體,常分布于鈉長石構成的晶體格架間(圖5b),質量分數(shù)約小于12%;另一類為次生黑云母,是暗色礦物黑云母化的產(chǎn)物,呈鱗片狀集合體,常以小團狀或細脈狀穿插分布(圖5d),質量分數(shù)約2%~3%。2類黑云母遭受的后期蝕變作用均較強,其蝕變類型主要為綠泥石化,在交代蝕變過程中,綠泥石通常先交代黑云母,并保持其假象,同時析出細小的鐵鈦氧化物(圖5d)。巖石常具程度不等的次生蝕變作用,蝕變類型主要為綠泥石化、碳酸鹽化,其次為黏土化、絹云母化和硅化等。

        圖5 黑云母鈉長巖手標本及顯微照片a、b-BK78:播卡 5800線 B06-170,414.00 m,碳酸鹽化黑云母鈉長巖;c、d-BK84:播卡 5800線 B06-170,454.00 m,強碳酸鹽化黑云母化鈉長巖礦物代號:Bi-黑云母;Ab-鈉長石

        表3 黑云母鈉長巖電子探針分析結果

        注:Ab-鈉長石;質量分數(shù)單位為%

        2.4 角閃鈉長巖

        巖石呈青灰-灰黑色或黑綠色,半自形粒狀結構,塊狀構造(圖6a、c)。礦物組成主要為斜長石(鈉長石)(>80%)和角閃石(12%~15%),偶見少量輝石。次生蝕變礦物主要有綠泥石、黑云母、黏土礦物和絹云母,其次為少量綠簾石、次生角閃石、碳酸鹽礦物、不透明礦物和石英等。斜長石(鈉長石)有2種:一種呈板柱狀或柱粒狀,半自形,消光角較小,正突起,An<10,可見鈉長石律雙晶。粒徑約為0.5~2.0 mm,這種鈉長石質量分數(shù)約占巖石整體的80%以上,為巖漿結晶的產(chǎn)物;另一種鈉長石雙晶少見,通常為交代先存鈉長石和角閃石、黑云母等礦物而成,可見港灣狀、補丁狀交代結構和交代凈邊結構(圖6b),也有的鈉長石與石英和碳酸鹽一起構成脈和網(wǎng)脈。電子探針分析結果表明,2種斜長石均為鈉長石(表4)。角閃石多呈柱粒狀,較自形。單偏光鏡下具綠-黃綠-淡綠色多色性,正中突起。干涉色2級(圖6b、d)。粒徑約0.2~1.5 mm不等。質量分數(shù)一般介于巖石整體的12%~15%。常具綠泥石化、綠簾石化和碳酸鹽化蝕變。偶見輝石顆粒,粒徑約0.1~0.4 mm,幾乎已被次生角閃石、綠簾石等交代。次生蝕變礦物主要有綠泥石、黑云母、黏土礦物和絹云母等,其次為少量綠簾石、次生角閃石、碳酸鹽礦物、不透明礦物和石英等。

        圖6 角閃鈉長巖手標本及顯微照片a、b-BK82:播卡 5800線 B06-170,433.60 m,角閃鈉長巖;c、d-BK83:播卡 5800線 B06-170,444.80 m,黑云母化綠泥石化角閃鈉長巖礦物代號: Amp-角閃石;Ab-鈉長石;Chl-綠泥石

        表4 角閃鈉長巖電子探針分析結果

        注:Ab-鈉長石;質量分數(shù)單位為%

        3 圍巖蝕變與礦化的關系

        礦區(qū)的圍巖蝕變主要有黃鐵礦化、黃銅礦化、膠狀黃鐵礦化、硅化、碳酸鹽化(鐵白云石化、方解石化)、鈉長石化、絹云母化、黑云母化、白云母化、綠泥石化及褐鐵礦化等。其中以硫化物礦化、鈉長石化、鐵白云石化和云母化與金的富集關系最為密切,其次為硅化、方解石化和褐鐵礦化等。從鈉長巖體往外至昆陽群炭質板巖,與金(銅)礦化有關的圍巖蝕變可以分為遞變的2個帶:鈉長石-石英-鐵白云石化帶;石英-低鐵碳酸鹽化帶。

        3.1 鈉長石-石英-鐵白云石化帶

        此帶主要產(chǎn)在鈉長巖體邊部和距巖體十幾米以內(nèi)的昆陽群炭質板巖中,其蝕變以鈉長石化和鐵白云石化為特征,并普遍發(fā)育云母化(含黑云母化、白云母化和絹云母化)、綠泥石化和硫化物礦化。鈉長石、鐵白云石、石英和硫化物等多呈脈狀、細脈狀、團塊狀或斑雜狀穿插和交代寄主巖石(圖7a、b、c、g)。脈中的鈉長石一般呈半自形短柱狀或他形粒狀,正突起,An<10,可見鈉長石律雙晶,粒徑多介于0.1~0.5 mm之間,表面潔凈明亮,基本無后期蝕變,質量分數(shù)約占巖體整體的2%~3%;交代成因的鈉長石多缺乏雙晶。鐵白云石呈半自形粒狀或粒狀集合體,新鮮面灰白色,風化后顯鐵銹色,鏡下具閃突起,高級白干涉色,粒徑多介于0.2~1.8 mm之間,質量分數(shù)約3%~4%。黑云母質量分數(shù)較少,常見其分布于鈉質巖體鈉長石+鐵白云石脈兩側,呈片狀集合體(圖7g),粒徑多介于0.2~0.6 mm之間。白云母呈片狀或小片狀,干涉色鮮艷,偶見,或為黑云母褪色所致。絹云母化則常見于蝕變的鈉長石表面,呈鱗片狀集合體分布。綠泥石多是原巖中暗色礦物如黑云母、角閃石和輝石等蝕變的結果,經(jīng)常使蝕變巖呈不同程度的綠色(圖7c)。

        圖7 礦區(qū)圍巖蝕變照片a-含硫化物的鈉長石-鐵白云石-黑云母-石英脈穿插鈉長巖;b-含硫化物的鈉長石化、鐵白云石化鈉長巖;c-鈉長巖的強烈硫化物礦化,伴有鈉長石化、鐵白云石化(綠色部位具綠泥石化);d-播卡5000線 B04-27,143 m,含膠黃鐵礦、石英脈的破碎炭質板巖,Au品位0.38 g/t;e-播卡5000線 B04-26,163 m,膠黃鐵礦,表面有鹽霜;f-炭質板巖中含硫化物的鈉長石-鐵白云石-石英充填交代體;g-鈉長巖中與礦化物礦化相伴的鈉長石化、鐵白云石化(脈壁黑色為黑云母化)礦物代號:Ank-鐵白云石,Amp-角閃石;Ab-鈉長石;Bi-黑云母;Chl-綠泥石;Qz-石英

        3.2 石英-貧鐵碳酸鹽化帶

        此帶主要發(fā)育于距鈉長巖體邊緣十幾米以外的炭質板巖、細砂-粉砂巖和碳酸鹽地層中。從鈉長巖中的鈉長石-石英-鐵白云石化帶往炭質板巖方向,蝕變產(chǎn)物中鈉長石量漸減,石英質量分數(shù)增加,白云石中的鐵質量分數(shù)降低,直至變?yōu)檩^純的白云石和方解石,逐漸過渡為石英-貧鐵碳酸鹽化帶。與鈉長石-石英-鐵白云石化帶相比,石英-貧鐵碳酸鹽化帶的碳酸鹽礦物風化后無鐵銹色,或只有淺褐黃色的輕微鐵染;在顯微鏡下,碳酸鹽突起和重折率降低,干涉色由典型的高級白變?yōu)榘邤涛宀噬?,顯示了貧鐵白云石和方解石的特征。在炭質板巖和砂巖、粉砂巖中,石英-貧鐵碳酸鹽化主要呈脈和網(wǎng)脈的形式產(chǎn)出,而在白云質沉積巖中常形成交代成因的囊團。

        以上2類蝕變均伴有強烈的硫化物礦化。硫化物成分主要為黃鐵礦,其次為黃銅礦,有時見斑銅礦、毒砂、閃鋅礦和方鉛礦。鈉長石-石英-鐵白云石化帶與石英-貧鐵碳酸鹽化帶的過渡部位,往往是硫化物質量分數(shù)和金品位最高的地段,而在遠離鈉長巖體的石英-方解石脈中,硫化物質量分數(shù)和金品位均明顯降低。在有些遠離鈉長巖體的地段,可見到大量含煙灰狀膠黃鐵礦(圖7d、e)、石英和碳酸鹽的脈或交代體,但其中的金質量分數(shù)往往較低。

        4 討 論

        4.1 巖體分布特征及其伴生關系與金(銅)礦化關系

        前人研究認為播卡地區(qū)金礦主要控礦因素與構造和熱液蝕變有顯著關系,提出宏觀破裂的產(chǎn)生、開放系統(tǒng)的形成、壓力差的變化與氧逸度的抬升及壓實作用,將驅動改造熱液在通道運移并在有利構造空間析出金屬元素,形成金屬礦床(吳富強等,2012)。

        然而,隨著勘探程度的逐漸加深,發(fā)現(xiàn)侵入巖的分布與金(銅)礦化有顯著的制約關系。從巖體的分布特征來看,鈉質巖體之間,即鈉長巖、黑云母鈉長巖、角閃鈉長巖與鈉質輝綠巖之間具有伴生關系。伴生狀態(tài)大致可分為2種:(1) 鈉長巖體、黑云母鈉長巖、角閃鈉長巖與鈉質輝綠巖體毗鄰相伴,如新山鈉長巖、黑云母鈉長巖體東北側可見苦桃樹角閃鈉長巖和鈉質輝綠巖體;(2) 鈉長巖往深部逐漸過渡為輝綠巖體,主要見于播卡以南的小石將軍。這2種伴生關系表明鈉長巖是基性巖漿分異的產(chǎn)物,前者在深部發(fā)生了分異而后上升侵位,后者則可能為基性巖漿在淺部分異的產(chǎn)物(圖8)。

        圖8 與鈉長巖有關的礦化照片a-鈉長巖上部的炭質板巖中可見鐵白云石-硫化物礦化;b-新山礦段1 670 m坑道,鈉長巖中的礦體(品位1~2 g/t),顯示鈉長巖碎塊被石英-鐵白云石-硫化物脈充填和膠結

        播卡地區(qū)金礦體主要產(chǎn)在鈉質巖體(主要為鈉長巖)上方和頂部旁側的炭質板巖中,少數(shù)產(chǎn)在鈉長巖體頂部(圖2)。在空間分布、規(guī)模和品位上往往與鈉長巖體密切相關,靠近巖體,礦石品位較高,遠離巖體,則礦石品位較低。除Au元素外,Cu元素的分布亦與鈉質巖體密切相關。根據(jù)播卡鉆孔原生暈數(shù)據(jù)(5900—6050線,礦山資料),可見銅質量分數(shù)較高(品位0.1%~0.3%)的礦石幾乎都產(chǎn)于深部鈉質巖體內(nèi)部。

        4.2 鈉質巖漿作用及堿交代對成礦影響

        從播卡礦田內(nèi)產(chǎn)出的賦礦基性巖巖相學特征來看,其斜長石往往為鈉-更長石,且保留有早期結晶特征(輝綠結構和輝長結構),表現(xiàn)為巖漿原生成因,故可歸屬為鈉質輝長、輝綠巖,或輝綠、鈉長巖,其邊緣相往往經(jīng)歷了更高程度的分離結晶作用,逐漸過渡演變?yōu)榻情W鈉長巖、黑云母鈉長巖以及鈉長巖等(Emerson,1902)。例如,在新山東北側有苦桃樹輝綠巖體與鈉長巖體毗鄰相伴;而在小石將軍,鈉長巖往深部逐漸過渡為輝長、輝綠巖。這些巖石均經(jīng)歷了較為顯著的交代蝕變作用,巖體之間表現(xiàn)出的漸變過渡關系,表明這些鈉長質的巖漿巖主要是晚期富鈉殘余巖漿結晶的產(chǎn)物。值得關注的是,與金(銅)多金屬成礦作用最密切的就是鈉長石化和黑云母化(鈉化和鉀化)。

        在播卡礦區(qū),鉀化(黑云母化)主要發(fā)育于鈉長巖體內(nèi)部,常交代鈉-更長石,在斜長石雙晶縫隙、裂隙及邊緣形成黑云母。隨著鉀交代作用的進行,溶液中鉀離子不斷減少,而鈉離子則會相對增多,當鈉離子在溶液中達到一定濃度時,則開始發(fā)生鈉交代作用。但是,隨著黑云母化和鈉長化的不斷進行,成礦流體中鉀、鈉質量分數(shù)不斷降低,流體對于金(銅)的輸運能力減弱,因此在鈉長石-石英-鐵白云石化帶與石英-貧鐵碳酸鹽化帶過渡部位快速卸載,形成了品位最高的金(銅)礦化。

        鉀、鈉交代作用分布廣泛,類型眾多,其物質來源也是多方面的,如花崗巖結晶分異的殘留溶液中,常有鉀、鈉及揮發(fā)組分富集,容易發(fā)生局部的堿交代作用,又如巖石的深變質過程中,也常脫水、脫堿形成局部鉀鈉交代作用。但廣泛的大規(guī)模熱液堿交代作用,其鉀、鈉物質來源往往都是深源的,受區(qū)域性深大斷裂控制(程學友等,1995)。

        由于研究區(qū)鈉長巖、輝綠巖、輝長巖主要形成于鈉質的富集地幔中(周家云,2008),自深部地幔中攜帶成礦物質上升侵位;同時,在侵位過程中,由于絡合能力較強的Na元素不斷萃取圍巖中的Cu、Au等金屬元素。隨著侵位和結晶過程的進行,巖漿的分異演化也在不斷進行,使成礦金屬在巖漿期后流體中不斷富集。

        5 結 論

        (1) 云南播卡地區(qū)普遍發(fā)育鈉質輝長輝綠巖,其頂部相往往經(jīng)歷了更高程度的分離結晶作用,逐漸過渡演變?yōu)榻情W鈉長巖、黑云母鈉長巖以及鈉長巖等。

        (2) 云南播卡金(銅)礦體往往與鈉質輝長輝綠巖體的分異產(chǎn)物鈉長巖緊密伴生,兩者之間具有密切的成因聯(lián)系。

        (3) 巖漿熱液中堿金屬元素(K、Na)對Au(Cu)的強烈絡合作用可能是成礦物質發(fā)生遷移和礦床形成的重要因素。

        程學友,牛林.1995.鉀、鈉交代作用與鈾、金、鐵等內(nèi)生金屬礦產(chǎn)的關系[J].鈾礦地質,11(5): 278-313.

        陳和生.1998.東川輝長巖型銅礦地質特征及其找礦意義[J].云南地質,17(1):75-80.

        曹德斌.1999.滇中元江東昆陽群因民組—落雪組的厘定及其意義[J].云南地質,18(2):196-200.

        程輝明.2005.昆明東川播卡金礦地質[J].云南地質,24(4):361-370.

        龔琳,何毅特,陳天佑,等.1996.云南東川元古宙裂谷型銅礦[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

        華仁民.1989.東川式層狀銅礦的沉積-改造成因[J].礦床地質,8(2):3-13.

        何毅特.1996.東川銅礦成礦系列、礦床類型及成礦模式[J].云南地質,15(4):319-329.

        何國朝,楊成奎,張祖炘.1997.東川裂谷因民期火山-巖漿活動特征[J].礦產(chǎn)與地質,11(4):236-242.

        黃永平,吳健民,王滋平.1999.東川銅礦田因民組熱水沉積巖地質地球化學[J].地質與勘探,35(4):15-18.

        蔣家申.1998.東川礦區(qū)地質找礦研究問題[J].云南地質,17(1):46-56.

        鞠昌榮.2013.云南東川播卡金礦構造控礦規(guī)律[J].地質學刊,37(2):243-247.

        李志偉.1992.淺議“東川式”銅礦床成因[J].云南地質,11(1):47-51.

        李志群,蔣家申,林文達.1994.東川式銅礦地球化學研究[J].云南地質,13(1):23-32.

        李志偉,田敏,劉和林,等.2003.東川拖布卡金礦地質及成礦年代學[J].云南地質,22(4):371-381.

        柳玉龍,鄭厚義.2011.東川濫泥坪礦區(qū)輝長巖-閃長巖地質特征及找礦意義[J].中國礦業(yè),20(6):77-79.

        潘含江,方維萱,郭茂華.2008.云南東川銅礦硅質白云巖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J].礦產(chǎn)與地質,22(4):342-346.

        邱華寧,WILLBRANS J R,李獻華.2002.東川式層狀銅礦40Ar/39Ar成礦年齡研究:華南地區(qū)晉寧—澄江期成礦作用新證據(jù)[J].礦床地質,21(2):129-136.

        冉崇英.1983.東川式層控銅礦的成礦模式[J].中國科學:化學,13(3):249-258.

        王林江,冉崇英.1989.東川層控銅礦床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征[J].云南地質,8(增刊1):230-238.

        吳富強,柳碩林,趙培構,等.2010.云南東川地區(qū)播卡礦田沉積初探[J].地質學刊,34(3):238-243.

        吳富強,游廷安,王偉華.2012.云南東川地區(qū)播卡銅礦成礦規(guī)律研究[J].地質學刊,36(1):17-22.

        薛步高.1995.東川式銅礦伴生組分地質特征[J].地質與勘探,31(3):31-37.

        薛步高,劉恩發(fā),高桐年.1997.論東川脈狀富銅礦的歷史和現(xiàn)實意義[J].礦產(chǎn)與地質,11(60):217-224.

        薛步高.2005.東川拖布卡金礦礦化層位與找金方向[J].云南地質,24(3):243-253.

        肖曉牛,張少云,鞠昌榮,等.2012.云南東川人占石銅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研究[J].地質與勘探,48(2):237-249.

        應漢龍,劉和林,李志偉.2004.云南東川播卡—拖布卡地區(qū)含金石英脈的40Ar/39Ar年齡及其地質意義[J].地質論評,50(2):196-202.

        張學誠,馬麗華,陳啟良.1994.東川稀礦山銅(鐵)礦床火山-噴流沉積作用的初步研究[J].云南地質,13(2):139-148.

        張翼飛.2003.云南東川地區(qū)含金剪切帶型金礦[J].云南地質,22(4):360-370.

        張學誠,高俊彩.2006.昆明市東川拖布卡金礦礦石巖石學研究[J].云南地質,25(3):276-285.

        周家云.2008.四川會理拉拉銅礦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大陸動力學背景[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

        EMERSON B K.1902.Holyokeite,a purely feldspathic diabase from the Trias of Massachusetts[J].The Journal of Geology,10(5):508-512.

        On diabase (gabbro)-albite rock petrography and genetic significance in Au (Cu) mine in Boka of Dongchuan in Yunnan

        DONGChang-chun1,2,SHULiang-shu1,GULian-xing1,3

        (1.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210046, China; 2.Nanjing Center of Geological Survey, Nanjing 210016, China; 3. East China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 of Nonferrous Metals in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07, China)

        Boka Au (Cu) deposit was tectonically located in the west side of Xiaojiang fault zone and through latest exploration work, the occurrence of Au (Cu) ore bodies were genetic closely related with diabase (gabbro)-albite rock series. Further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ctivity of alkali metals like K and Na in magma thermal fluids formed the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formation of Au (Cu) deposit.

        Petrography; Deposit genesis; Albitite; Au (Cu) deposit; Boka; Dongchuan, Yunnan

        10.3969/j.issn.1674-3636.2014.04.583

        2014-03-24;

        :2014-04-01;編輯:侯鵬飛

        董長春(1984— ),男,工程師,碩士研究生,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專業(yè),E-mail:dcc618@163.com

        P618.65;P618.41;P586

        :A

        :1674-3636(2014)04-0583-11

        猜你喜歡
        鈉長石東川綠泥石
        愛吃辣的太陽
        星球撐竿跳高
        燒結溫度對數(shù)字光處理制造云南鈉長石陶瓷性能的影響
        硅酸鹽通報(2023年2期)2023-03-14 13:19:22
        蜻蜓和網(wǎng)子
        綠泥石弱酸性解堵劑的開發(fā)與性能評價
        八一
        寶藏(2021年6期)2021-07-20 06:12:10
        八一
        寶藏(2020年12期)2021-01-21 02:15:44
        浙江平陽黃施岙鈉長石巖特征和利用前景
        云南東川雪嶺磷礦礦體厚度變化規(guī)律
        云南地質(2015年3期)2015-12-08 07:00:12
        與翡翠伴生鈉長石的礦物學特征研究①
        国产精品白浆视频一区| 免费a级作爱片免费观看美国| 男人边吻奶边挵进去视频|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区别| 中文无字幕一本码专区| 日本真人添下面视频免费| 日韩欧群交p片内射中文| 国产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app|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亚洲|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bbbbxxxx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最新视频| 成人日韩熟女高清视频一区| 日韩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国产高清a| 国产护士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 女人被做到高潮免费视频| 粉嫩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一二三区亚洲av偷拍| 老少配老妇老熟女中文普通话 | 无码午夜剧场| 蜜桃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富二代| 国产美女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网址| 国产精品亚洲婷婷99久久精品| 国产色婷婷久久又粗又爽| 欧美另类高清zo欧美| 亚洲av日韩片在线观看| 日本老熟妇五十路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超碰97久久| 性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麻豆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无码av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女同 | 丰满五十六十老熟女hd|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