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原
現(xiàn)在回想起來,去年冬天貴陽上空的那場雨并不凜冽,也未包藏著死亡的訊息,相反溫潤得如同早春。我在去機場的路上跟剛結(jié)識幾天的杭州同行徐聊天,他說起曾去某城的某報考察,該報一名老總的接待規(guī)格令人驚詫,從早餐陪到中餐直到晚餐,很是奢靡,最后還一頭扎進夜總會,揮金如土氣壯山河。
我恰巧對那家報館再熟悉不過,淡淡笑道或許是窮人更喜歡過年吧。徐亦覺不可思議,說這般糟蹋錢不知是什么想法。我說真正的大報搞接待不會鋪張浪費,得體即可,反正實力和影響力擺那兒,不怕被小瞧;而一些小報就得靠擺譜來撐臉面,拿年營收的千分之一來搞一次普通接待,也只有他們才干得出。
我在5月的清晨看到徐自戕的消息,腦殼轟了一下,臉盲癥和健忘癥瞬間痊愈。徐的面容,以及我們在那個貴陽早晨聊過的許多話,頓時滿血復活。他比我小5歲,年紀輕輕就是名報高管,但白發(fā)竟然比我這個白頭翁還多。據(jù)說被抑郁癥折磨得不行了,自縊。
徐的自盡,網(wǎng)上有人照例說他不負責任,因為拋下了兩個兒子和有眼疾的母親。我早年也認為自殺是不負責任的,但如今卻能理解那些被疾病折磨得痛不欲生的人。平常人一宿沒睡好都會蔫一天,何況長年累月地失眠。抑郁癥不是簡單的心理問題,而是器質(zhì)性病變,肉體和內(nèi)心皆有巨大痛苦。誰若以為這是小菜,只要想想不讓睡覺是世界幾大酷刑之一,就明白了。
有網(wǎng)友給我留言,說她外公在某個年代自絕于人民,留下5個子女,自己落個清靜了,家人卻在風雨飄搖的年代苦苦謀生。這事讓她外婆恨了一輩子,臨終還在叮囑,堅決不跟她外公同穴。我回復說多數(shù)男人還是有養(yǎng)家糊口的責任感的,既然選了死,定是沒法撐了,還是多理解吧,茍活不易,尋死亦不易。
徐是復旦畢業(yè)的,我想起10年前自殺的前同事郭,也是復旦的,他們年紀相仿,沒準是同一級的。郭在那年因為失戀和失業(yè),開了煤氣,死在了距離故鄉(xiāng)3000公里外的南方。
現(xiàn)在想來,新聞行當是名利場,也是絞肉機。多數(shù)人混了半輩子依然籍籍無名,被絞成了肉末,偶有冒尖到了塔頂?shù)模彩敲\多舛,我所知的許多大腕都有抑郁癥。
所以越來越多的媒體人正在離去。我10多年前的幾個兄弟,一個拋棄高管高薪,準備讀書云游,現(xiàn)在估計正在阿姆斯特丹;一個封筆,上峨眉山搞了個幾百畝的莊園,如今怕是在逗猴;還有一個,從日暮西山的紙媒業(yè)去了更加奄奄一息的唱片業(yè),看起來很不靠譜,但鑒于他從不上班還領工資,所以其實還是相當靠譜的。這仨哥們雖奇形怪狀,但都算偏執(zhí)狂的奇才,如今他們竟然都閑云野鶴了,悶聲讀書,悶聲發(fā)大財,我忽然覺得江湖寂寥了下來。
我至今記得去年冬天在貴州肇興古鎮(zhèn)跟一眾傳媒人廝混的時光,喝酒,沉睡,和苗民烤火發(fā)呆,看梯田上的蘆花像縞素般掛在斜陽里。我亦記得2013年11月30日那天清晨,徐電話喚我退房,我們一起去龍洞堡機場。我和他聊媒體前景聊經(jīng)濟形勢聊房價,如同多年老友。他要登機了,忽然掏出一盒剩幾根煙的利群給我,說:初次相識,沒什么禮物,就送這個給你吧。我詫異得幾乎笑出來,卻見他滿臉誠懇,知是一片心意,便領下了。我們握手道別,不想他那背影竟是最后一次倒映在這塵世。那一霎,貴陽的雨停了,有陽光疲倦地流過來,猶如慘淡的末日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