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孟建軍
1973年,楊柳青被分到山東京劇團,被限制利用。1976年“四人幫“倒臺之后,楊柳青才得到平反獲得自由。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人生在種種不平的遭際中不見得全是失去,有時也能得到一些不期而遇的東西。在山東京劇院期間,楊柳青碰到了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方榮翔先生。
當年,楊柳青作為一個“有問題的人”,是如何給方榮翔當起琴師的呢?楊柳青稱此事很有戲劇性?!坝幸荒?,方榮翔要錄制十首裘派的唱段,先錄一段《姚旗》。當時山東京劇團很多人都不會拉老戲,方先生正在一籌莫展時,我說:方先生,要不我試試?方榮翔問:你會?我說會,還不用看譜子。方先生開始以為我吹大話,等拉完一曲,方榮翔非常高興!”方榮翔沒有想到,這個“現行反革命分子”居然拉得這么好,給自己的唱腔伴奏得天衣無縫!
不久,方榮翔就把楊柳青從京劇二團調到了一團,成為他的琴師。一次在北京某戲院演出,方榮翔唱《鍘美案》,時任國家主席李先念坐在下面聽戲。觀眾不僅為方榮翔叫好,更為楊柳青精彩的伴奏連連叫好。
楊柳青的伴奏之所以被京劇名家青睞,原因在于他曾經跟名家學過作曲,也會演唱,因此他拉起伴奏來會根據劇情進行情緒的鋪墊,京胡在他的操控下已達到人琴合一的境界,即可抑揚頓挫,又能輕重緩急。他的胡琴伴奏已不是簡單的伴奏,而是融進了他的理解與創(chuàng)作,喜怒和哀樂。他用胡琴把劇情烘托得深沉雋永,韻味醇厚,難怪挑剔的觀眾常常為楊柳青的胡琴叫好不絕。一次他在天津為方榮翔伴奏,15分鐘的時間里,觀眾不停地為其叫好?!秾⑾嗪汀肥蔷﹦±镱^的代表作,過門一般都是固定的,而楊柳青則根據當時人物的唱腔以及人物特定的情景設計創(chuàng)作過門,下了很大功夫。
楊柳青稱那時老生也拉,旦角也拉。比如《秦香蓮》的戲,他一人拉到底。
后來,方榮翔因為做了心臟手術,不宜登臺演唱。方先生也不愿意看著楊柳青賦閑在家,就對楊柳青說,如果有合適的演員,可以給他們伴奏。不久,楊柳青被借調到北京中國京劇院給李維康伴奏?!坝幸荒?,山東電視臺請李維康兩口子演節(jié)目,我也跟著去了。方先生看了以后受不了了,要求把我調回山東省京劇團?!睏盍嗾f,當時李維康的巡演剛剛開始,如果他一走,這個巡演便無法進行下去。楊柳青與李維康是多年的同學,他也不愿意干這種釜底抽薪的事情,于是跟方榮翔商量了幾回未果。在經歷了許多周折之后,問題仍得不到解決。無奈之下,楊柳青憤而辭職,成為文藝界第一個辭職的人。
由于在北京沒有房子,他只好住在中國京劇院的樂隊倉庫里,做飯用電爐子。雖經北京京劇界朋友的一再努力,但楊柳青回京工作的問題仍遲遲得不到落實。就在楊柳青進退維谷之際,恰好香港一個愛好京劇的鄧太太向他拋出橄欖枝,問他是否愿意到香港發(fā)展?楊柳青思忖了三天之后答應鄧太太去香港。1989年,楊柳青帶著京胡到了香港。在香港的十年中,他曾任香港藝術發(fā)展局的審計員、議評員,被香港藝術發(fā)展局譽為是“通才”。楊柳青還給香港寫音樂教材,寫過多篇介紹京劇和昆曲的文章,在港臺影響很大。尤其是他撰寫的介紹昆曲部分的文章,對普及昆曲知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爱敃r很多人對昆曲都不了解,昆曲南曲、北曲的區(qū)別在哪里?它們是完全不同的套曲,曲牌的排列都不一樣?!睏盍嗔钠鹄デ鷣砬榫w高漲。
在港期間,楊柳青還被香港大學藝術系聘為客座教授,主講中國戲曲美學。
楊柳青認為,琴的聲音好不好,要看是不是好手拉。
好手即是高手。一把不甚好的琴,在高手手里,也能拉出味道來。
楊柳青通過多年的拉琴經驗總結道:好的琴桿(擔子)不一定就是好琴,如果擔子底部的風口壞了,或是擔子沒有配好筒子,照樣不靈。
這也說明,很多制琴師說制琴材料要匹配是有道理的。
楊柳青手里有兩把好琴,說起這兩把好琴的來歷,那還得從頭說起。上世紀七十年代,楊柳青被調到山東京劇團,因為手中無好琴,經單位領導批準,到北京買老琴。通過京胡制作大師史善朋的兒子,他得知一個叫朱西凡的人手里有朱家奎的一把西皮琴和徐蘭沅的一把拉二黃的大琴。楊柳青按圖索驥找到了那兩把琴,當時兩把琴的狀況都欠佳,皮子因為年代太久也拉不響了。楊柳青把兩把老琴借回駐地拉了一周,聲音終于釋放出來了,朱西凡聽到這寬厚清脆的聲音出自珍藏多年的兩把老琴,知道了楊柳青深厚的功力。如果兩把老琴還放在自己手里,它們的價值也就失去了。俗話說:“寶劍贈英雄?!敝煜壬饝堰@兩把自己的心愛之物低價售讓賣給了楊柳青。就這樣,楊柳青用這兩把老琴在山東省京劇團為方榮翔伴奏。直到離開山東京劇團,仍與跟隨自己多年的兩把琴形影不離。
在香港工作生活了十年后,楊柳青因為家庭變故的問題,傷心地離開了香港去了美國,這意味著他將告別香港的一切,從頭開始。
在美國,京劇表演氛圍顯然不比國內和香港,僅限于華人的小圈子。楊柳青的工作重心放到了教學上。一次,他要出去上課,夫人替他把琴背下來隨手放到車庫后面的墻邊,楊柳青并不知道京胡放在車后面,倒車時他似乎感到車輪碾壓到什么東西,待他下車查看,才知道是把琴袋子碾了。他忙打開琴袋檢查,發(fā)現那把徐蘭沅琴的筒子已經四分五裂了。楊柳青的夫人躲在一旁嚇得啼哭不止,雖然楊柳青也十分心疼,但還是不住地安慰夫人。對于視琴如命的他來說,此次意外對他的打擊著實很大。楊柳青想回到國內找京胡制作師傅修復這把心愛的胡琴,但不知道是否有師傅愿意接手,又有哪位高手能夠使殘琴妙手回春?
后來楊柳青來到北京,找到了著名京胡制作師劉正輝先生。劉正輝經常給人修復老琴,但像這種碎裂嚴重的琴他還是第一次接觸。劉正輝動用了一切手段,經過精心修復,終于使得這把殘琴獲得了新生,且聲音比原來還好!對于京胡被碾軋一事,楊柳青夫人一直耿耿于懷,認為自己難脫其咎。當看到殘琴經過修復完好如初,她一直糾結的心才舒展開來。
2013年,楊柳青攜琴來京在國家大劇院為于魁智拉《文昭關》,京胡在楊柳青手中發(fā)出穿云裂帛的聲音。于魁智及所有樂隊的成員齊贊道:這把琴太好聽了!現在,楊柳青無論是在中國還是美國演出,都會帶著他心愛的兩把胡琴。兩把趁手的胡琴猶如兩把利器,讓楊柳青深厚的功夫凸顯,楊柳青的藝術生命與手中的胡琴已緊密地融為一體。
楊柳青一生經歷了太多的故事,對京劇藝術的癡迷讓他終生不悔。不知道他還會用手中的樂器,演繹出哪些動人的故事呢?
經劉正輝修復的老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