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欣欣
(青島大學美術學院,山東 青島 266000)
城市廣場設計的微探索
蘇欣欣
(青島大學美術學院,山東 青島 266000)
城市廣場作為城市居民的活動中心,是一個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空間。通過對城市廣場的分析,并根據現(xiàn)存問題來談城市廣場該如何設計,如何將廣場所處區(qū)域的傳統(tǒng)文化運用其中,實現(xiàn)歷史與現(xiàn)實、西方與中國內容的對話,并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城市廣場;以人為本;設計思路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個“家”,那么,公共空間就是這個“家”的“客廳”。城市客廳是把這個城市的歷史、發(fā)展、未來、文化的東西都綜合展現(xiàn)在某些特別的的人文景觀之上。而現(xiàn)在,廣場已經成為了各大都市“城市客廳”的代名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城市廣場漸為城市規(guī)劃的重點,同時也是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的歷史文化的重要形式。然而,由于在建設過程中缺乏對廣場的認知,廣場內置布局與形式多為照搬西方形式,缺少對中國廣場歷史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
就像生物的新陳代謝一樣,城市也在成長。曾經教室外面那一望無際的的大海,現(xiàn)已被高高的樓房遮住,只留下一條細細的縫。城市在成長,廣場也在其成長的范圍內。廣場就像我們家中的客廳:不僅僅要有特色,還要溫馨——至少能讓來客感受到家的溫暖和舒適。研究事物的發(fā)展,自然會追溯至歷史與背景,了解其現(xiàn)狀并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問題,依此提出研究解決問題的對策。本文以青島匯泉廣場的設計為例,對其進行調研分析,并以此提出廣場設計的認識和思路。
中世紀的城鎮(zhèn)廣場或方場(piazza)通常是一個城市的核心,它是城市的戶外生活和聚會場所;是集市、慶典及執(zhí)行死刑的場地;還是市民了解新聞、購買食物、打水、談論時政和觀察世態(tài)萬象的場所。的確,如果沒有了廣場,人們懷疑中世紀的城市能否依然發(fā)揮功能。在某些國家里,公共開放空間至今仍是展示政治變革運動中眾多擁護者力量的重要場合。值得說明的是在東歐、波羅的海沿岸各共和國以及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的中國,幾乎每一次影響深遠的呼吁政治變革的示威都發(fā)生在首都的大街和主要廣場上。
現(xiàn)代廣場雖然不同于昔日的廣場,但在環(huán)境和功能上仍然存在一些相似之處。不知道把公司的摩天大樓比作中世紀大教堂的現(xiàn)代翻版,把兩者看作各自時代的權利象征是否有些牽強,但兩種建筑在功能上都具有吸引力,這使得與它們毗鄰的公共開放空間在一天中的特定時間內都會人氣旺盛。無論哪種情況,這兩種人流發(fā)生器(大教堂和公司辦公樓)在一定程度上都增加了空間形式和空間使用上的吸引力。不容置疑的一個區(qū)別在于,同中世紀的廣場相比,現(xiàn)代辦公區(qū)廣場的用途非常有限。根據對現(xiàn)代廣場用途的調查研究,坐、站、走動以及用餐、讀書、觀看和傾聽等活動的組合,占到了所利用方式的90%以上。
在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歷程和結構體制中,我國的城市廣場功能多為政治生活服務,往往追求表面,追求形象,而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多功能的市民廣場。茶館、會館這種傳統(tǒng)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共空間形式,最初的功能和意義也都不復存在,而更多的傾向于私密空間,服務于特定人群。隨著中國日益走向民主政治和平民化時代,城市廣場作為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場所,應該更多的面向廣大民眾,廣場的人性和公民性應該得到更多的尊重和體現(xiàn)。
城市的容貌同人的容貌一樣,應當是具有個性的,能夠反映城市的自然、歷史和文化特征。但是從目前許多城市,特別是中小城市的實踐來看,千篇一律甚至胡亂仿造拼湊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這些廣場不僅同周邊的城市景致格格不入,也難以反映出完整的城市風貌。
(一)青島匯泉廣場概括
匯泉廣場位于青島市市南區(qū)文登路中段兩側。一條主要公共交通在廣場中穿行,將廣場分為南北兩部分。廣場附近分布有旅游者感興趣的地點,主要集中在游船、優(yōu)雅的飯店、神秘的海底世界、電影院以及商店。幾個街區(qū)之外就是一批餐廳、美食街、以及適合不同收入階層居住的旅館和酒店。
匯泉廣場原為德國人的練兵場,占地13.43公頃,是島城最大的草坪廣場。文登路將匯泉廣場分為南北廣場,北廣場曾是第三屆青島國際啤酒節(jié)的主會場,仍保留綠地以草坪覆蓋為主,而周邊以水杉、花灌木包圍。匯泉南廣場建有2008年北京奧運會設置的雕塑和花壇和籃球場,并在2012年增設了應急避險系統(tǒng)。
(二)空間道路設計
匯泉廣場被設計成一個大型公共開放空間,它能容納多種活動:從大型公共活動到公園長椅上的小憩,它還能容納許多不同的使用者。盡管設計的正規(guī)性限制了座位的多樣性,利用植物營造變化創(chuàng)造的多種亞空間、街角入口、綠籬區(qū)以及人行步道都是成功的,因為他們滿足了在這種高密度內城中人群背景多樣性的需要。
整個廣場通過曲線路網分割聯(lián)系各個活動場所,以奧運會雕塑為中景,以太平山為背景,向南規(guī)劃布置一條海景大道作為匯泉廣場的主軸線。海景大道一側是娛樂城,采用下沉式的形態(tài),借助幾個直通地面的樓梯出口,使廣場的垂直空間有所變化,下沉廣場中布置景觀綠化、餐飲小賣、更衣室,對匯泉娛樂城地下部分空間的處理,具有豐富的空間感。這種地形略有變化的地方,通過維持高差之間的視覺聯(lián)系對促進特定體驗具有重要意義。略高于道路的空間給其使用者造成一種眺望感和優(yōu)勢感。略低于道路的空間則給其使用者造成一種私密和圍合感,同時給道路上的行人帶來眺望感和優(yōu)勢感。
激動順序標測和起搏標測這兩種方法在臨床操作中常結合運用。當通過激動順序標測確定最早起源點時,既要判斷該處局部電位領先的程度,也要在該處以兩倍閾值的輸出電壓或電流(取決于各中心設備)進行起搏,觀察起搏與室早時的QRS形態(tài)是否完全相同。理想的消融靶點應為二者的QRS形態(tài)完全相同,且局部電位最早。
只要對公共空間中的人們稍微進行觀察,就可明顯發(fā)現(xiàn)人們盡可能尋求由A點到B點之間的直線路徑。匯泉廣場的主要交通路線就是適應這一原則,否則,人們?yōu)榱吮M快到達想去之處會超近路穿過草坪甚至植被。
最吸引人的一處草坪區(qū),每到春天櫻花盛開的時候,草坪上布滿了放風箏的人。而其他季節(jié)的時候,則有很多情侶選擇在此拍婚紗照。迷人的海景吸引人們在這里放松心情,卸下沉重的工作負擔。
(三)對周邊環(huán)境以及生活人群的考慮
一個廣場既是一個由建筑物所構成的場所,也是一個設計用來展示建筑物的極好的有利條件。匯泉廣場位于青島第一海水浴場旁,人流量很大,其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可以被不同使用者看到和接近,這些人包括平日到這里吃午飯的商人、在組織的公共活動中的參觀者和參與者以及其他周末出游的人。固定的常客包包括平日附近旅店內的居民——大多數(shù)是老年人和男性——對他們來說,廣場是唯一一處他們能夠享受戶外空間和進行社交的公共開放空間。
廣場中活動的多樣性反映了使用者年齡的差異和廣場各種亞空間之間的差異。老年人在這里閑坐和交談,這也構成了城市繁忙生活的一部分。他們定時出現(xiàn)在廣場中導致了不同領域的形成:有些人喜歡入口處,這樣能夠坐的很近。中年人多是購物者和公司職員,他們在白天來這里吃東西、閱讀和觀望人群活動。還有許多人利用對角線從廣場上抄近路,只是把它作為一條宜人的步行路線。
(四)參照使用者對廣場各項設施的需求
廣場設施是廣場設計重要構成要素之一,它們的合理設計直接影響廣場使用功能的效果,同時它們也是廣場藝術造型的重要元素,直接影響廣場的藝術風格與形式。經調研發(fā)現(xiàn),(1)匯泉廣場中坐凳數(shù)量偏少并且坐凳間的距離較遠,不能滿足人流較多時的使用需要。座椅作為廣場上主要的休息設施,其設置不僅決定使用率的高低,而且還可以影響到廣場使用者的行為模式,連帶影響廣場其他元素的作用發(fā)揮。(2)垃圾箱數(shù)量適中,在不破壞廣場景觀的前提下發(fā)揮最大的使用功能,這也為廣場環(huán)境整潔提供了條件。(3)合理的燈光布置,保證夜間照明并且創(chuàng)造出宜人、獨特的光照效果,使廣場的夜景也成為青島一景。(4)廣場道路充分體現(xiàn)無障礙設計,鋪設盲道,道寬符合手扶輪椅需要,人行道與車行道間用路緣坡道作過渡處理,以便于輪椅及殘疾人通過。
(五)匯泉廣場設計中的問題總結
(1)中軸線景觀變化不足,容易使人產生厭煩情緒。
(2)座椅數(shù)量不能滿足人流較多時的需要。
(3)缺少將當?shù)匚幕娜谌?
(4)廣場空間“開闊有余,圍合不足”
(5)沒有給旅游者——一個很大的使用者人群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務。
(一)深入分析廣場文化背景和周邊環(huán)境
城市廣場是個相遇的地方,是集中交流和傳遞信息的小島,是稀少的精神空處中的文化地帶。沒有文化的廣場,就像一個沒有演員的舞臺,是文化賦予廣場以生命。所以在進行城市廣場設計之前,對其背景進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了解其文化背景和周邊環(huán)境,根據當?shù)鼐用窈陀慰托枨筮M行廣場設計才能體現(xiàn)“以人為本”,才能更好的被人們所使用。如匯泉廣場可以將“海文化”融入其中,因為是大海孕育了青島,也正是青島的存在讓這片海域更加迷人。匯泉廣場又是青島占地面積最大的廣場,可見其地位的重要性。所以只有對廣場進行充分的實際考察,才能設計出適合青島的廣場,才能充分展示青島海洋文化的魅力。
(二)對城市廣場空間進行合理的劃分
城市廣場可被對照為工作區(qū)域的對立物,它就如同伊甸園,在那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如此純凈和率真,沒有勾心斗角,沒有爾虞我詐,我們可以得到身心的放松和精神的愉悅。然而在不同條件下,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不同需求影響著城市廣場設計的空間規(guī)模和劃分。
廣場空間的大小并非簡單的面積問題,它受活動內容、結構布局、視覺關系、光照、條件、空間圍合、周邊建筑等諸多因素共同制約的,同時也與相鄰空間的對比襯托有關。設計者可以利用點、線、面結合對廣場內部空間環(huán)境進行塑造,立體結合的廣場綠化,水景,保證廣場具有較高的綠化覆蓋率和良好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
為使廣場空間具有層次性,常利用地面高差,綠化,建筑小品,鋪地色彩,圖案等多種空間限定手法對內部空間作第二次、三次限定,以滿足廣場內從集會、慶典、表演等聚集活動到較私密性的情侶,朋友交談等的空間要求。因此,一個好的城市廣場要有適當?shù)膰细?,一定的向心力和獨特的凝聚性,從而充分發(fā)揮廣場的社會交往空間功能。
(三)根據使用者需求組建城市廣場的脈絡
城市廣場和路徑表現(xiàn)了兩種相反的生活方式:一個是定點的,另一個是游牧的,對于到場和運動來說,它們是兩個同等重要的物質存在方式。場所形成于人、設施、貨物、體驗、想法、情感所經路徑的地點位置,而路徑就像是人身上的脈絡,連接著各個場所并實現(xiàn)它的功能。所以在設計中,需要根據路徑縱橫交織的特點和作用,使其貫穿于城市廣場的各個節(jié)點。設計者可以依據人流量的不同,對道路進行主次劃分。
借助于對腳底和眼睛來說都很明顯的鋪面變化,例如從人行道鋪裝過度到磚面能夠把廣場界定為單獨的空間,同時又不妨礙進入。不同材質、形式和顏色的道路鋪裝,使游人有一種不斷變幻的感覺,從而對廣場充滿好奇,用心來體驗耐人尋味的風景。
場所的豐富來自于相遇。十字路口是場所的一個標識,神話的、魔幻般的十字路口為路徑創(chuàng)造確定了方向,所以標識在廣場中的地位是不容小覷的。標識不僅具有引導的作用,而且還可以對廣場所在地的文化進行宣傳。由于其標識功能的可識別性,所在標識應被置于易發(fā)現(xiàn)的地方,且所指示的內容要清晰和易識別。
(四)充分利用廣場使用狀況評價的信息反饋
它們如何被利用,那些地方成功了,以及那些要素受到忽視。這種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fā),對經過設計并正被使用的設施進行系統(tǒng)評價的研究成為使用狀況評價(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POE)。這種研究可以為設計者提供相似空間使用情況的信息,這些信息反過來又可以加深設計人員的認識并最終完善設計。
如何促進那些確實存在于許多人生活之中并扮演著重要角色的戶外空間。使用狀況評價導則可以為明天城市廣場的建設者、設計師和未來使用者提供參考,并為人們帶來愉悅、舒適、寄托心靈、富于意義、美侖美奐色人性場所。
城市廣場是對社會和文化維度的考察,與我們對他的感受密不可分。住宅之所以被看做住宅,就是因為它們有各自的特征,是某個人的或為某個人而存在的。因此設計師們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根據使用者的生活方式、需求和習慣為基礎,因地制宜的為城市廣場打上當?shù)匚幕睦佑?。廣場作為一個城市的客廳,是城市特色形成及空間構成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城市發(fā)展會因有豐富多彩的城市廣場空間而更加增輝添色。
[1]王維仁.關于城市廣場公共性的思考[J].新建筑.2002(03).
[2]張瑋.環(huán)境心理學在城市廣場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2(11):6079.6681-6682.
[3][美]克萊爾·庫珀·馬庫斯,卡羅琳·弗朗西斯.人性場所:城市開放空間設計導則[M].俞孔堅等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11.
[4]朱元恩.解讀城市廣場建設的盲點[J].中國園林.2004(02).
[5]劉先覺.美國城市廣場與園林綠化[J].世界建筑.1985(02).
[6]楊穎.城市公園使用狀況評價(POE)應用案例研究——以成都沙河三洞古橋公園為例[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6).
J05
A
1005-5312(2014)17-00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