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國宏
朋友打來電話,約我一起下鄉(xiāng)救助貧困孩子。
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對農村的貧困孩子素來有一種親切的鄉(xiāng)土情緣。所以,一聽說這事,我立馬應承下來。
我經常下鄉(xiāng),了解農村孩子除了錢財之外最缺什么。所以,我準備了參考書、旱冰鞋和一些衣物、小飾物。
當聽說電視臺的記者也隨同下鄉(xiāng)采訪時,我便改了主意,不下鄉(xiāng)救助了。我托朋友把物品和400元錢一并捎給了我想救助的那個孩子。我還同那個孩子的家長通了電話,告訴他們以后有困難打我的手機。
我雖是工薪族,但能幫上一點兒算一點兒。事后,我又聯(lián)系當?shù)卮逦瘯?,為孩子一家解決了多年懸而未決的口糧田問題,這等于一下子給孩子救助了萬余元錢。
孩子的父母非常感激,非要請我吃頓飯。我謝絕了——我知道農家院招待客人一頓飯需要多少錢。那幾百元錢放在大款手里可能是小錢,可在屯子里,卻是一筆高額的支出。更為重要的是,我救助孩子是發(fā)自內心的自愿行為,我只想救助,沒有任何功利思想。我不想讓記者圍前圍后地照相、錄像,然后大張旗鼓地宣傳報道。
我深知,任何人都有自尊心,被救助的對象其實心里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他們渴望救助;另一方面,他們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們的窘況。
這是人之常情。
所以,在救助他人時,一定要考慮對方的自尊:尊嚴在上,幫助在下。當被救助的孩子與“恩人”一同合影時,當施愛者把合影弄到媒體上時,想想看,到底是誰受益了?表面上看這是“雙贏”——被救助者得到了“利”,施愛者得到了“名”。但被救助者可不這樣看:他們一方面對施愛者心存感激,另一方面又對施愛者心存芥蒂——憑什么拿我們“說事”?如此做法久了,救助行為便蛻化成一種“作秀”。也許被救助的孩子此時年齡還小,尚不懂得何謂“尊嚴”。但當他們長大成人、有自己的思想時,肯定會對當年的被救助經歷有一番評價的。
所以,我個人覺得:救助是好事,我積極參與;但我不想曝光我和被救助的對象。我要維護被救助對象僅有的那點兒尊嚴。
從2009年到2013年,我分別救助了四個孩子,我在任何場合下都沒有泄露他們的姓名。去年春節(jié)前,我借下鄉(xiāng)驗收工作之機去了四個孩子的家,給他們送去了米、面、油。鄰居都很羨慕,連連打聽我和這家的關系。我一律回答:我們是親戚。
著名導演張藝謀說過:“慈善不是個短期目標,是需要個人去盡心力的事,不需要什么都公開了說?!笔聦嵣希瑖鴥扔泻芏嗪蛷埶囍\一樣在慈善事業(yè)上低調的藝人,如大眾熟知的演員周星馳、謝霆鋒、周迅等人,長期以來都默默地投身慈善事業(yè),救助了很多需要救助的人。謝霆鋒10年中“偷偷”地救助了50多個貧困孩子,僅四川就有11個。謝霆鋒救助貧困孩子,圖的不是名和利,而是一種真誠和心安。直到四川“5·12”大地震發(fā)生后,謝霆鋒心急火燎地打聽這11名四川孩子的下落時,那11個孩子才知道這些年來默默救助他們讀書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謝霆鋒。
善與不善,唯心自知;愛心拳拳,無須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