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純
3D打印概念嚷嚷了很多年了,真正把它用作主要創(chuàng)作手段的設計師還是很少,艾里斯·范·荷本(Iris van Herpen)是一個。服裝設計師與3D打印先驅,都是艾里斯的重要頭銜。作為第一個深入研究了3D打印在服裝、配飾上的應用可能性的服裝設計師,早在2010年,她的“結晶”系列就打印出了類似甲胄狀的復雜服裝,截至今日,她已將3D打印應用到多個系列的設計,這些服裝結構越來越精巧纖細,穿上可以移動自如,并且可以投入洗衣機滾動洗滌。正在紐約、邁阿密海灘以及法國北部港市加萊同時舉辦個展的艾里斯·范·荷本,無疑已經成為尖端時尚的寵兒。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在艾里斯·范·荷本的版圖里,3D打印早已不是一個噱頭,甚至已經不是一個新鮮事物,她把藍圖畫到了零售階段,她認為3D打印技術將不只是改變生產方式,更可能改變整個服裝行業(yè)的售買方式?!懊總€人都可以對他們的身體進行掃描,然后下單進行精準無誤的‘高定?!卑锼拐f。有朝一日,人們可以在網上預定一個款式,然后將自己的身體參數(shù)輸入,就可以買到完全合體的服裝款式;如果不滿意某個設計細節(jié),還可以自行進行修改,然后在自己家中打印出來。這個科幻般的場景在艾里斯·范·荷本眼里已經觸手可及。她覺得3D打印填補了“大眾化高定”這個行業(yè)空白。
3D打印技術是利用光固化、紙層疊等技術綜合而成的最新快速成型裝置。它與人們熟悉的二維打印機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也就是在打印機內部裝上液體或粉末作為打印材料,與電腦連接,通過軟件設置打印。所不同的就是3D打印是在打印扁平二維圖像的基礎上把二維打印結果層層疊加起來,形成立體形象。這種技術發(fā)端于美國,如今兩家打印機制造巨頭已在納斯達克上市,打印產品已達數(shù)百萬件。然而3D打印與成品直接對接,尤其是服裝這種對柔軟靈活度要求極高的產品,在世界上仍舊少見,更別說長期只用這一種方法,成批生產了。
這個領頭嘗試純粹3D打印設計的女設計師來自荷蘭,2006年畢業(yè)于阿納姆藝術學院,年僅29歲,正是新技術的主要受眾。可令人意外的是,這樣一個如今走在技術革新前沿的設計師,幾年前卻還是堅決抵觸電腦技術的頑固份子?!拔沂窃跊]有電視和電腦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直到大學時代我也沒有自己的電腦,我甚至和教電腦的老師說我不想使用電腦設計,所有東西都使用手工,非常頑固。”談起自己古板的曾經,艾里斯也哭笑不得?!暗椰F(xiàn)在卻和科學家、建筑師一起設計服裝,這在整個服裝設計行業(yè)都是罕見的現(xiàn)象。這些劇變都是在看見3D打印的那一瞬間發(fā)生的。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D打印的魅力可見一斑。
上帝之手
艾里斯·范·荷本曾經在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克勞迪·楊斯特拉(Claudy Jongstra)和維果羅夫(Viktor&Rolf)的工作室實習,在設計風格上大量吸收了他們的三維視覺沖擊力。讓她紅極一時的“獠牙”鞋品推出后,她的立體想象力顯然已經得到充分的激發(fā),初成體系。從設計創(chuàng)作的角度,艾里斯認為在3D打印出現(xiàn)以前,設計師通常需要把腦中出現(xiàn)的多維設計轉譯到二維畫面上,然后再把二維畫面轉化成三維,這個過程非常老套。而且手工創(chuàng)造的三維形體連對稱都達不到,這種平面思維拼湊起來的服裝創(chuàng)作方式對熱愛立體構思的設計師是個很大的束縛。但3D打印可以讓每一個細節(jié)都呈現(xiàn)得無比精確,而且省略了平面化設計這個擰巴多余的過程。這就是3D打印技術最先打動她的地方。
熱愛精準表現(xiàn)的艾里斯,恨不得自己的設計能如庖丁解牛般精確。鎧甲、骨架、羽毛、??踔梁髞碓谌松砩系膭討B(tài)模擬——水花飛濺的場景、雪花降落、霧氣迷蒙的場景,她的設計有一種明顯的“過分”氣質。建筑的造型效果不合時宜地出現(xiàn)在人身上,創(chuàng)造出從未有過的視覺體驗,在人力所能及的極限,再推進一把,成了艾里斯設計的原理和標簽。這種極端的“立體廓型追求”除了3D打印,恐怕別無他法。當然,技術支持的背后,強大的、順應技術發(fā)展腳步的創(chuàng)意也不容忽視。對于一個創(chuàng)意者來說,與科學家合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需要理性的控制能力,還需要保證飛揚的創(chuàng)意不受理性控制阻礙。從艾里斯的設計結果來看,她完美地平衡了這兩點,很少有人能將那么用力過度的作品始終展現(xiàn)得那么美與得體。
說起來艾里斯的3D打印服裝也有一個微妙的變遷,那就是形態(tài)的整體特征從一開始的雕塑、盔甲化變得越來越接近成衣。如果說最初的鎧甲造型驚喜之余不免讓人想到3D打印的局限——無法打印柔軟的東西,那么2011年艾里斯的水花裝,2012年的海底生物裝,到2013年惟妙惟肖的自然現(xiàn)象重現(xiàn),則同時體現(xiàn)了艾里斯設計與3D打印技術的逐步靈活化。這顯然主要是技術的進步造成的。如今的3D打印技術已經可以讓服裝的柔軟靈活程度精確到毫米,并且可以嘗試將色彩創(chuàng)作囊括入打印部分,甚至正在邁入4D進程。但有趣的是,這個設計過程的演變,與多數(shù)傳統(tǒng)設計師的設計演變過程,以及流行大趨勢似乎是相反的。
倒立看世界
傳統(tǒng)的設計方法至今仍舊是各大頂級設計院校的摯愛,教授學生從二維畫面的藝術性生發(fā)出立體服裝效果是一個最主流的創(chuàng)作方式。因此多數(shù)服裝設計師的創(chuàng)意開發(fā)歷程都是從平面走向立體,雕塑的表現(xiàn)方式,才是最接近他們創(chuàng)意頂峰的表現(xiàn)方式,才是“高階”。這也與服裝作為軟物體的局限性有關,創(chuàng)意的原理,就是要逆向思考,越不合情理的,做出來越有效果。所以我們在時裝周上看到的最印象深刻的設計,往往是最不像“服裝”的服裝。
但通過3D打印設計服裝卻不然。3D打印機最擅長創(chuàng)造廓型立體的服裝,而柔軟貼身卻是難點。因此艾里斯·范·荷本的3D打印創(chuàng)作演變,也逆向地從建筑造型般的驚艷,逐漸過渡到接近日常穿著的平易近人。艾里斯是一個極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師,卻并不是一個創(chuàng)意至上的設計師。根據她一開始就提出的產業(yè)結構設想,她的理想是將3D打印服裝帶入千家萬戶的,概念只是激發(fā)這個新事物可能性的一種實驗,最終,能改變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才是具有雄才大略的“設計”。
至于3D打印服裝未來的發(fā)展,人們有著自己的期盼。比如希望如同移動互聯(lián)的迅速普及一樣,將來能人手一臺終端,在家中就可以完成樂趣無限的創(chuàng)意置衣。這將比網購帶來的變革還要驚人,網購只是改變了銷售環(huán)節(jié),3D打印的普及,卻可以將一直結團發(fā)展的產業(yè)結構打散,重新以微粒的結構組合。那么將來的服裝產業(yè),甚至其他萬千制造業(yè),都將以質子的結構靈活搭配,現(xiàn)有配套設施也將全部被顛覆。
聽起來可比打印出一件衣服刺激多了??苫氐浆F(xiàn)在,想實現(xiàn)這種種未來世界的景象,3D打印技術的發(fā)展自然是重中之重。艾里斯覺得技術成熟是遲早的事,現(xiàn)在連靈活度都得到了解決,那么材料的多樣性、適宜長期穿著的質量以及尺寸的收放等的解決也就是近期的事。既然3D技術的經驗有目共睹,因此對它感興趣的設計師肯定不只一個,緣何至今仍只有艾里斯等少數(shù)人真正在深入利用它呢?
艾里斯認為原因仍然是“技術已經在那里了,但產業(yè)卻沒有準備好?!睆奈镔|方面來說,服裝是一個巨大而古老的產業(yè),至今為止,最精致高級的服裝仍舊是手工制成,這個產業(yè)擁有大批精通縫紉制作、打板剪裁的人才,3D打印技術所需求的軟件操作人才卻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形成供需鏈條,成批培養(yǎng)。精神方面來說,工業(yè)革命過去四百年了,手工藝帶來的神奇口碑仍舊占據著這個行業(yè)的頂端市場,眾多讓人無限向往的奢侈品都是百年歷史,這種沉淀帶給人們的情結是無法立時取代的。
看來數(shù)字時代的真正到來,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編輯:曾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