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由心生。初見羅葉培,一張圓圓的笑臉,說話帶著濃濃的廣東口音,潔白整齊的工作服,廚師帽、胸牌、圍裙也絲毫不落下。一言一行,一絲不茍,不難看出他的性格:隨和,恭謙卻不失名廚的威嚴和氣場。第二次見羅葉培,是他剛從北京考察完美食回來,工作加假期讓他更加精神,也多了一絲溫和。與他的娃娃臉不相稱的是他的閱歷,從15歲學廚開始,羅葉培已經在烹飪之路上一路小跑了近19年。
本能的美食敏感
當年,15歲的羅葉培懷揣對烹飪的熱愛,進了廚師這個行業(yè)。從最開始的水臺打荷一路做到掌勺廚師,有著扎實的功底和對美食的本能敏感,羅葉培很快被海港飲食集團收入麾下。在這里,天賦秉異的他總是能很快掌握導師的教學。
在一次機緣巧合下,羅葉培有了與香港食神戴龍(1996年周星馳電影作品《食神》的原型)共同做美食節(jié)的機會,戴龍廚師對食材的嚴苛與挑剔,給年輕的羅葉培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了食神戴龍的提點,羅葉培進步飛快?;A功越來越扎實的他,迫切需要去外面走走來豐盈自己。
就這樣,他在堅持粵菜的道路上開啟了烹飪之旅,北京、上海、江蘇、廣州、廈門都有過他的足跡,期間,他不斷吸收各地飲食文化與精髓。最終將落腳點選擇了武漢,并就職于武漢天地的王子廚房。
技達于藝 烹飪于心
這些年來,“烹飪就是賦予美食生命力”一直是羅葉培對從事美食烹飪這一行業(yè)的出發(fā)點。從原材料供應商的挑選,到食物的最后出品呈現(xiàn),他都親力親為。
除了用心烹飪菜肴,謙恭的態(tài)度也讓他獲得了許多好感度。在他的履歷表上,烹飪類的金牌屢次閃閃發(fā)亮,被譽為“鯰魚王子”的他從不驕傲,更沒有停止學習。他講到,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誰也不可能攜一技而走天下??床坏窖劢缤獾娘L景,滿足于自己的現(xiàn)狀是目光短淺的,只有不斷學習才不會被食客們挑剔,更不會被時代拋棄。
聊起近期的菜品學習,他絲毫不避諱北京之行對他的感觸。在這之前,他一直比較滿意自己的菜品裝盤,但是這次專門試吃了幾家餐飲,細致考究到菜品的裝盤、菜品的意境、菜品的上菜方式。他謙虛一笑,工作之余的“充電”以后會更多。慢慢烹飪之路,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需要不斷改革和研發(fā)新的菜品,為更多食客們奉獻美味大餐。
微訪談 Q&A
烹飪對于您來說意味著什么?
羅葉培:我們每日都有三餐,所以如何去把烹飪變成一種有趣的活動很重要,對于我來說,烹飪讓我在食物的世界里自在遨游,也賦予美食們生命力。
迄今為止,燒的最滿意的一道菜是什么?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羅葉培:貪心地講,不止一道呢,果木牛扒和跳水江團都是我非常滿意的菜品。當時的心情難以言喻,那是一種難以形容的欣喜。說不驕傲是騙人的,但是驕傲過后,還得落到平地,謙虛使人進步,我們這一行,一步一個臺階,沒有捷徑可走。
在從事烹飪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比較大的困難?
羅葉培: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烹飪最大的困難則是原材料的缺乏。武漢的原材料目前還是比較齊全,但是海鮮類食材還是非常少?,F(xiàn)在大多從廣州或大連等沿海城市空運過來,但由于諸多條件限制,海鮮的保存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來武漢有多久了?吃過最驚艷的味道是在哪里?
羅葉培:在武漢吃過最好吃的是蓮藕煲湯,不是什么大酒店,竟然是一家都快忘了名字的小館子。時間過了很久,但是那種濃郁的香味,細膩的口感,粉嫩的蓮藕讓人久久不能忘卻。
作為廣東廚師,您會如何“迎合”武漢人的口味?
羅葉培:菜品創(chuàng)新要在原來正宗、風味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改變,而這種變化應該朝著一個本地化方向發(fā)展,這樣才能貼近市場,把握市場。
會為您身邊的親人朋友做菜嗎?
羅葉培:會啊,我表弟在老家開農莊,以各類河鮮為主。每次回家,我都會去他的農莊露幾手。個人偏愛清蒸類的河鮮,九成熟就好,色澤和口感都很棒。
對您來說,何為頂級風味?
羅葉培:頂級的風味的要訣一直是新鮮的食材,一道菜品,經歷烹飪工藝后,依然保持原材料的原汁原味,且無任何加工的美食,才可以稱為頂級風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