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wèi)兄
浙江有越劇,四川有川劇,河南有豫劇……而在我們西北的黃土高原上,有一種地方戲經久不衰,深深吸引著我,它就是秦腔。
不需要多么華麗寬敞的舞臺和場地,也不需要多么精致昂貴的道具和設備,只需三五個人、幾樣簡單的樂器,就能隨時組成一個戲班,在自娛自樂的同時,也把歡樂帶給了大家。
秦腔歷史悠久,唱腔獨特,粗獷的男聲仿佛是用全身氣力吼出來的,而女聲又特別哀婉細膩。碰到正式的演出,演員們的服裝更是絢麗多彩,文官武將各有不同,既彰顯了人物身份,又突出了人物性格。多樣化的臉譜也是秦腔的一大特色,臉譜的不同顏色代表著不同的人物特點,紅色代表忠誠勇敢,白色代表奸詐狡猾,黑色代表鐵面無私……一張張臉譜夸張生動,讓人不禁由衷地贊嘆。
在秦腔劇目中,我最愛看的是《竇娥冤》。這是一部悲劇,每每看完劇情,就連我們小孩子都會流下同情的淚水,大家都為竇娥所受的冤屈攥拳皺眉,又為竇娥最終得以沉冤昭雪拍手叫好。還有那些丑角喜劇,往往逗得你開懷大笑,同時又在這笑聲中得到了啟發(fā),明白了許多人生的道理。
這就是盛行于家鄉(xiāng)的秦腔,它植根于貧瘠的土地,卻蘊含著酸甜苦辣、百味人生。也許你并不能完全聽懂秦腔的唱詞,但只要你身臨其境,一定會從它充滿生命力的唱腔中,聽出家鄉(xiāng)人世世代代割舍不了的鄉(xiāng)情,進而愛上它,愛上這片民風淳樸的熱土。
指導老師 呂永平endprint